APP下载

投资风口下的初创企业面临的问题简析

2019-03-29于帆

商情 2019年7期
关键词:共享经济

于帆

【摘要】共享经济在近几年时间由最初的万人追捧,一切皆可“共享”,到今年年底ofo为首的独角兽企业资金链断裂,风口下的初创企业往往会由于对自身的经营模式了解的不够成熟,难以处理与投资资本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它个性化的原因导致有一个好的创意,却难以形成市场效益的尴尬处境。本文首先对oEo小黄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然后对其发展阶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得出一些在投资风口下初创企业如何生存发展的启示与结论。

【关键词】共享经济;初创企业;ofo

一、引言

共享经济在近几年经历了一波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从一开始的万人追捧,一切皆可“共享”,不仅催生了ofo,摩拜这样的独角兽企业,也使得共享雨伞、共享电子秤、共享按摩椅等一系列“共享”创意纷纷萌芽,引领了一波声势浩大的投资风口;然而从2017年开始,共享经济颓势骤显,资本逃离、恶性竞争、烧钱圈地等一系列原因导致了共享经济的大败退,以共享单车为例,曾经的共享单车颜色大战早已褪色,而剩下的ofo,摩拜两大巨头也是一死一伤,在短短几年共享经济如何从丰衣足食转为哀鸿遍野,这中间的问题值得深思。

二、ofo的发展历程梳理

oEo,即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8月。最初在经营校园单车租赁业务,主要推广骑游文化。其天使轮融资额为150万元,Pre-A轮融资900万元。而根据其官网公布的公司发展历程来看,从2016年开始,ofo开启了资本加持下的“野蛮生长”模式:表现在2016年9月,连续进行了A轮、B轮、B+轮三轮融资,获得数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同年10月c轮融资完成,正式推动其城市拓展计划;同年12月,发布海外拓展计划。

进入2017年,ofo迅速在全国铺开,同年5月已经进入了全国100个城市,其进入城市的数量位居共享单车行业的首位;同年12月底,ofo宣布已进驻20个海外市场。但在2017年一整年,ofo只进行了两轮的融资,资本进入公司的速度已经开始放缓。2018年,在ofo拿到最后一轮约8.6亿美元的融资之后,陆续爆出公司经营业绩不佳的负面消息:包括同年3月抵押动产换取债权融资、4月传出资金危机、8月传出各种被收购传闻、12月1200万用户的退押金狂潮、以及近期顺丰起诉ofo导致其千万资产被冻结,无疑都预示着ofo已经处于破产清算的边缘。

这远不仅仅是ofo一个企业的失败,而是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压缩了各种模仿其商业模式的“共享”型初创企业的生存空间,共享经济究竟未来如何发展也更加扑朔迷离。

三、以ofo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可能存在的问题

目前市场上以ofo为代表的共享经济由于都处于初创阶段,其发展的时间一般都不超过3年,因此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具体做如下三方面的分析。

(一)与传统共享经济的经营漠式对比——重资产运营风险更高

在这里首先要指出的是以ofo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模式,而是一种租赁的商业模式,因为从本质上来说,其并没有使用社会闲置资源,而是运用资本自己生产产品在通过收取租金的方式以期获得利润的经营模式。

例如Uber,嘀嘀打车,人人陕送等,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共享经济,而ofo为代表的经营模式显然就需要进行终端产品的预研发与生产,其开发、生产、维修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才能维持一个较好的服务水平,这对于本质为租赁性质的ofo式经营模式便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再加上如果长期未能找到合理的商业模式,其经营就只能靠外界资本的支持,很难形成自身的良性循环。

(二)共享型初创企业的投资风口效应显著——资本的负面影响

资本的逐利性导致资本的短视,即期望其在能够遇见的未来能够得到预期的收益,因此引入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會引起初创企业创新能力下降,而将过多的资源用在如何达到资本预期的目标上。具体表现为在投资的过程中加入对赌条款的商定,期望公司能够在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可以衡量其阶段性经营成果的指标;以及可能获得的一些特殊权利,如一票否决权、股份转让限制、最惠国待遇等条款。

引入资本对于初创型企业都是一把双刃剑。从ofo的例子来看,其在加速企业发展,迅速复制商业模式、扩展其商业领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与其它公司形成产业联动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同时资本也会产生各种问题:诸如在ofo经营过程中如何探索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获取利润,早日摆脱烧钱续命的经营现状;如何在争夺市场的竞争中拒绝没有规划的野蛮生长而转向长期稳健的发展,形成其独有的竞争优势;如何在引入不同投资者之后调和各方的利益分配,同时腾挪出企业的发展空间,这些问题nfn处理的都不够理想。对于处在投资风口的创业公司来说,资本的贪婪与短视很容易将创业公司引入歧途。

(三)管理者经营思路与决策——企业最初与最后的希望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有远见的经营思路与决策能够有希望克服资本带来的不利影响,形成资方与创始人共同受益的双赢局面。当我们现在回过头开看ofo的发展过程,我们很明显的能观察到ofo“跑的太快了”,产品的体验还做得不够好,就开始挺进全国甚至世界的各大城市,从而从一开始就支出了相当数量的产品迭代成本;公司的治理还没跟上,在进入城市的过程中,贪污腐败比比皆是,其原因是由于校园代理,城市代理由于扩张太快难以有效监管;而经营中期价格战的盲目爆发;后期艰难的商业模式探索,拒绝被收购而失去创业团队控制权的可能性等等事件,都在说明管理者对于整个公司经营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不够成熟的这个事实

四、启示与结论

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新型“共享经济”的浪潮随着ofo的轰然倒下骤然降温,未来以这种购入资产一租赁一赚取利润的经营模式为起点的初创企业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仍是决定企业未来能否生存的重中之重,由于最终的经济效益需要以产品为媒介来获取,那么对于在这次的风暴中存活下来的企业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打造更加舒适的用户体验应该需要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改变之前以流量为王,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为第一要务的传统互联网经营思维,充分发掘可能从产品终端衍生的可能性,激发与其它产业合作的可能性。(2)对于资本的负面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一方应该有更清晰的认识,以企业的长期发展作为工作中心;投资者则应该更加注重价值投资,在可接受的程度内放权与企业,从而避免资本的短视性对初创企业发展的不良影响。

猜你喜欢

共享经济
基于O2O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分析及构建
共享经济时代电信运营商的发展策略
论共享经济模式的规制路径
共享经济环境下空间共享的定性及法律规制
共享经济的税务问题研究
探析网络预约车类共享经济平台的法律保护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
“共享经济”在中国变味儿了吗
中国网约车的规制范式研究
旅游共享经济的基本特征、运行机制与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