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囚徒困境”探讨当今中国的反腐问题

2019-03-29陈征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2期
关键词:囚徒困境博弈反腐倡廉

陈征

摘要:在人类社会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贪腐行为一直是屡禁不止的普遍现象,各国在司法实践中也强调解决贪腐问题。贪腐问题从根源上讲,其实是由于人无限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心态导致。利用博弈论中非零和博弈的“囚徒困境”理论,结合当代中国的防腐问题,力求分析贪腐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并从制度建构、实践操作等方面提供解决贪腐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囚徒困境;博弈;反腐倡廉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2.077

“囚徒困境”是博弈論中非零和博弈的代表性例子,其反映的是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即资源只要是共有,就会被滥用。公共权力作为全体公民共有的公共资源,由于其特殊的权威性和利益性,极易被其掌握者滥用于贪腐。

1“囚徒困境”下的中国式贪腐产生动因

博弈论中有一个经典案例。假设世界上只有一个鱼量一定的湖泊,并且每一个公民都有正当的捕捞权,但是一旦捕捞过度,湖泊的再生功能就会丧失。但从实际来看,对于每一位公民,只有过度捕捞对于他们才算是优势策略。所以对于每个人来说,选择多捕鱼会致使资源枯竭,选择少捕鱼也无济于总体情况的改善,因此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所有人都倾向于扩大优势,选择过度捕捞。但是假设每个公民都不选择过度捕捞,那么所有人都会在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中获利,这就是每个公民都陷入了“囚徒困境”。其结果是每个人都选择利于自己的做法,但最后却使每个人都深受其害。

在今天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物质资源得到了极大丰富,公共权力作为社会资源分配的有力调节手段,其掌握者难免在权力行使的过程中走入“囚徒困境”。因此,“囚徒困境”告诉我们,滥用公共权力的人员,至少有三个直接的动因:一是个人私利欲求不满;二是投机心理支持;三是坚持原则成本过高。

1.1个人私利欲求不满导致权力滥用

每个人都具有“自我性”的主体意识,主体意识催生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心理,当这种心理超越了理性控制的范畴,便会使公共权力掌握者走向贪腐堕落的深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于腐败问题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习近平提出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但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我国腐败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猛虎巨贪”现象打击效果明显,但裹挟着多重犯罪的“小官巨贪”现象却频频进入人们的视线。从杭州“80后”贪官郭鸣成到辽宁“土地奶奶”罗亚平,再从北京“动物园巨贪”肖绍祥到温州“村官集体贪污第一大案”,面对“囚徒困境”的考验,“小官”们的个人私欲不满似乎越来越多地吞噬着来自社会的信任和对良知的呼唤。

1.2投机心理支持激发“赌徒”行为

投机指根据对市场的判断,把握机会,利用市场出现的价差进行买卖从中获得利润的交易行为,在公共权力的获得与形式中,这种投机心态表现为面对可能以一时贪腐换取一世荣华富贵的情况,部分官员拥有着强烈的“赌徒效应”心理,其常常促使部分官员冒着牢底坐穿的风险去利用公共权力追求巨额利益,而这种利益的得来往往是权钱交易、暗箱操作、权色交易的结果。出于投机心理,公共权力掌握者在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的时候,倾向于认为贪腐行为成本虽高,但其带来的收益却是相当可观的,而且往往由于监管不严、程序不当等现实问题为他们的投机行为提供了一种特殊庇护,使得行为本身付出成本的机会大大减小。因此,中国式贪腐的形势依然严峻,监督路径和力度都有待进一步开发。

1.3过高清廉成本使“囚徒”放弃坚持原则

在政治环境下,如果每个人都做一名坚持原则、公道正派的清官,就如同湖泊中的渔民每个都是可持续理念的坚守者,选择在官场中坚守原则、坚持自我,那么贪腐就不会有连续性滋生的温床。但现实恰恰相反,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中,往往存在领导权力集中,民主发挥反制作用的情况。这就为多数中层或者中下层领导干部创造了难题,对民众要求过于严格,偶尔会招致“民主暴力”,多数情况下会被百姓批评为官无能,只会一味采取高压政策;对上级敢于表达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又会导致上层认为自己偏离正确的领导路线,走了歪路、邪路。这样的成本会使得在官场坚持原则难上加难。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这种情况下其实无论对上级还是下级,当你的药方和他们所认为自己所需要的出现差别的时候,这个药本身是否利于病反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因此,简单来说就是,现实情况下很多时候坚持原则未必就比不坚持原则、又奸又懒的贪官在政治上更有利。出于这样的动机,很多公共权力掌握者就选择放弃原则,在官场上寻找自己的利益同盟者,形成利益共同体,大兴贪腐、贿赂之事。

2破解“囚徒困境”下中国式贪腐难题的方法分析

在“囚徒困境”的例子中,每个公民的优势策略是“过度捕捞”,在陷入“囚徒困境”的公民之间进行重复博弈的方法就是在公民群体中建立起一种奖惩机制。这种奖惩机制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一是公民群体在博弈过程中自主建立一种契约式的机制,每人按照份额进行有限度的捕捞;二是博弈之外的第三方强制性为公民群体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从而调节博弈结果。而这两种情况下恰好对应了当代民主政治中的民主与法制要求。

2.1完善反腐倡廉机制,用制度说话

习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全党同志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的部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关于制度建设与完善的讨论从未停止,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关口,制度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由于目前的制度存在规定不清、具体标准缺乏、边缘化漏洞频现等问题,给腐败滋生提供了温床,处于“囚徒困境”中的官员们往往利用打“擦边球”的方式钻法律和制度的空子,大行贪腐之事。因此,应进一步完善我国反腐倡廉制度,进一步着眼漏洞、明确细节,认真吸取实践操作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在理论和实践共同作用下完善法律体系,使贪腐行为无处遁形。

2.2加强监督惩处,提高贪腐成本

加快建立和完善“多维监督”的反腐倡廉模式,即采用政府内部监督和政府外部监督结合的模式,保证两方监督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内部监督方面,可以通过上下级之间相互监督,引入举报机制,但要利用惩处机制防范恶意中伤、举报不实等情况的发生。外部监督方面,要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畅通民意渠道,统筹民众、民主党派以及专业的第三方监督评价机构的力量,民众通过统一官方平台举报、投诉等方式进行监督,第三方机构对官员清廉度进行专业的量化评价与反馈。同时,进一步增强法律规范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促进政府信息公开行为法制化,尽量避免法律规范与现实情况的脱节,应遵循及时、真实、公正、高效的原则,明确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方式、范围和程序,推进官员财产公示,监控财富积累,还应尽快出台《政府信息公开法》。此外,还要加强完善贪腐惩处机制,通过立法加大贪腐惩处力度,提高公共权力掌握者的贪腐成本,使官员从心理上“不敢贪”也“不能贪”,从而在“囚徒困境”中做出具有大局观念的选择。

2.3严把制度落实,防止“空洞威胁”

博弈论认为,社会中的行为人在面对问题时,会进行成本—收益分析,而这种分析通常受制于选择策略和外部社会制度,即受制于博弈规则的制约。但其实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理性的参与者认为某些博弈中威胁是不可置信的,因为其所声称的策略付诸实践对于威胁者本人来说比实施非威胁声称的策略更不利,即所谓的“空洞威胁”。在古今中外的反腐败实践中,由于制度内容不科学或配套不完善使制度坠入“空洞威胁”的情况屡见不鲜。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领导下的政府中存在大量领导者的亲信或者家庭成员,这使得对贪污腐败的惩处威胁是不可置信的,因此制度缺乏了威力,产生了纵容,导致了大面积贪腐情况的出现。当贪腐行为产生,却由于制度难以落实而使其法外逍遥时,其负面影响不仅在于对个人的放纵,更多的是在于对其他人错误的示范效应,即其他人会产生错误的心理认知,视法律为无物,形成塌方式贪腐现象,使法律在实践中成为“空洞威胁”。因此,在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机制建立的过程中,务必严把关、重落实,防止“空洞威胁”,使法律真正具有其本身的强制性和约束力,给在“囚徒困境”中的公共权力掌握者以充分震慑。

综上所述,要预防和治理公共权力领域滋生的贪腐,既要加强内部监管,完善管理制度,也要改善外部环境,包括全社会的反腐倡廉。通过多方合力,打造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机制,力争做到“法纪使其不敢”、“制度使其不能”、“教育使其不为”,对在“囚徒困境”中的公共权力掌握者起到充分警示教育作用,最大限度地遏制官员贪腐现象,最终打造清朗政治生态,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何家弘,徐月笛.腐敗利益链的成因与阻断——十八大后落马高官贪腐案的实证分析[J].政法论坛,2016,34(03):3-27.

[2]付艳茹,马强.大数据技术在预防官员贪腐犯罪中的应用[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20(01):35-43.

[3]丁慧敏.从“中性化说”谈我国贪腐犯罪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6(05):49-51.

[4]陈广益,杨灿.法律生态化视角下高校贪腐的预防与治理研究[J].时代法学,2011,9(05):69-74.

[5]苏冬一.部分高官贪腐落马的博弈论分析[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1):33-35.

作者简介:沈潇(1984-),女,浙江衢州人,衢州市人民检察院;钟奕(1971-),女,浙江衢州人,衢州市人民检察院。

猜你喜欢

囚徒困境博弈反腐倡廉
“囚徒困境”在贿赂犯罪审讯中的运用
集团公司财务预算管理研究
审计意见选择行为的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