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制造2025”视角下秦皇岛环保装备制造业创新研究

2019-03-29任芳慧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2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创新

任芳慧

摘要:“中国制造2025”是新工业革命背景下推动我国制造业由大国向强国的战略机遇。环保装备制造业作为环保产业的基础是制造业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秦皇岛市中低端环保装备企业市场分散化,产品低端化,功能同质化,模式个体化等问题,对该市的环保装备制造业提出几点创新致远路径建议。

关键词:环保装备;制造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2.001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也为了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手段、以效率为核心,重建企业形象。

——李嘉诚

1现状分析

1.1环保装备制造业现状

2015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推动“中国制造2025”之后,同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15》,提出了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等一系列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任务、重点领域和最大工程,以创新为驱动力,推动制造业向高端领域进军,加快中国品牌建设步伐,完成“制造强国”、“品牌大国”的行动目标,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水平,以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为重点实现行业的领先。

工业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进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样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迈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更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装备制造的功能不仅包括重大大规模制造设备、机械设备,还囊括能源、水电、交通、环保等经济各部门。其中,环保装备制造业作为政府引领型产业在保护环境持续健康发展中起着应用示范作用,并具有较为明显的产业特征,其中高成长性、高关联性、高投入性、高科技性等特点的环保装备制造业具有良好可观的市场发展潜力,其所涉及的服务领域较为广泛,产品的覆盖范围更是普遍。环保装备制造业涉及若干领域,主要有水污染、大气污染防治设备、土壤污染防治及修复设备、废弃物品处理设备,噪声与振动控制设备和环境防治专用与监测设备等。由于导致环境污染的污染源较为广泛,影响因素复杂,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生物性污染的产生原因和治理方式并不能靠單一的科学技术手段。此外,环保设备的技术开发设计、施工制造、安装调试、服务维护等过程与环保装备制造所涉及的学科较为广泛,并且与综合广泛的研究密切相关。综合运用多学科、多专业、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来解决导致环境污染的因素,并不断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与创新实践对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环保产业升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大力推广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的高科技绿色环保产业不仅有利于缓解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而且对推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探求建立经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的系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7年10月,工信部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环保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指出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提升环保装备制造业水平,促进环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在每个重点领域支持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规范企业,培育十家百亿规模龙头企业,打造千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若干个带动效应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到2020年,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将达到 10000 亿元。

环保装备制造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创新的引领。以创新引领发展,建立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加强技术研发,探索创新发展路径,拓展环保产业发展是推动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有力手段。

1.2秦皇岛环保装备制造业现状

秦皇岛是一座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海滨城市,该城市的装备制造业正逐步向中高端发展。其中,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正面临不断提升的挑战。随着秦皇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已形成环保产品制造、环保技术服务和资源综合利用等多种类的环保产业体系,其中所涉及的环保产品生产制造、环境服务、技术开发等环保领域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目前,全市拥有环保产品制造、洁净生产厂家、环境监测和集科研、环境咨询服务为一体的企业近三十余家,具有成长性、分散性、多样性等特点。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主要有:秦皇岛西部工业园区的秦皇岛三益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海港区清青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等等。值得注意的是秦皇岛市环保装备制造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结合秦皇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实际使环保生产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环保产业结构优化,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环保装备产业发展的市场适应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就如何着力提高环保装备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力,拓宽创新体系发展空间,在高科技上有所突破,提高综合实力,使秦皇岛环保装备制造业实现新跨越,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加快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创新能力提升提出几点建议。

2对秦皇岛环保制造业创新的建议

2.1环保产业四部有机整合

带动当地环保产业形成产业内部有机整合,促进共生、完善利益互补与共享机制。实现技术互动、合作互利、创新互赢,进一步加快高端环保产业核心技术产品化和系统集成化,实现环保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拉动式的协作联合作用。

围绕“以大育小、以小促大、共谋发展”,拉长环保产业链,打造企业创新链,增值产品价值链的创新发展平台,突破创新瓶颈。环保装备产业化龙头企业有着拓展市场,赢得先机的能力,不仅如此,这些龙头企业对带动环保产业结构调整起着重要作用。实施“环保装备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壮大秦皇岛环保装备龙头企业的同时不断推进相关产业集群发展,进一步推动企业线上与线下,制造与服务,科技与市场,产业与金融的结合。

积极鼓励秦皇岛当地环保龙头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注重完善龙头企业带动环保产业链有效延长的战略机制。健全合理的企业联结体系,协调环保装备行业内部的竞争与合作,树立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协调发展的双赢利益机制。加快发挥龙头企业规模效应和带头作用,提高环保企业群体的整体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进一步抓好环保产品结构性、区域性的深度改造升级,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化、环保技术创新化体系。加强环保科技服务建设,大力发展环保龙头企业与中小微企业配套对接,“大手拉小手”模式,逐步建立龙头企业带动升级、产业合作模式创新,从而进一步推动秦皇岛环保装备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能力汇集,辐射协作相融合。

2.2提升环保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环保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突破技术发展的瓶颈。建立同国内外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的合作联盟,积极探索环保技术合作课题,增加环保技术积累,为进一步提升环保企业技术创新建立良好的研发平台。在引进高端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强与环保专业研发部门、研究院等的合作。搭建科技技术创新与产品品质提升的合作共赢桥梁,使科研投入与环保装备生产有效衔接,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快速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推向市场。

注重科研主体技术机构建设,积极投入资金,提升环保科技开发实力,积极鼓励支持环保科研院所等技术机构立足区域地方发展特色。建立满足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经济运作标准,提升环保装备技术支持和保障能力。

构建与环保产业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体系,不断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企业和相关院所的环保装备生产与科研院所产业的成果转化率,力求科研成果更多更好地现实生产力更快地推向市场。全面促进相关职业教育服务秦皇岛环保装备产业创新升级,推动环保产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对接环保产业,使专业和产业深度结合、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相统一,构建并完善地方环保产业建设。全面立足秦皇岛自身现有的环保专业教学资源库,开拓环保装备专业实践环节,推动校企创新合作模式,提高培养环保专业人才的实效性、成效性。秦皇岛市具有环保教育专业的高校近三所,其中具有环保专业的教育资源的有河北环境工程学院,燕山大学环境工程学院,这些高职院校环保装备专业的建设不能脱离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需紧贴环保市场需求走向,增强环保产业科技研发的同时提高环保技术技术革新,建立环保产业发展的深度对接合作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学校对环保产业相关专业课程及实践体系的设立需要从对接产业的基础上延伸校企合作无缝对接的订单式办学模式,加快构建与秦皇岛环保产业特色体系相统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研究人才共育的教育通道。

开启校企对话,针对环保市场化程度,重视环保产品研发在创新体制上的重要性,不断培养技能人才的创新精神和精湛技艺,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

此外,因地制宜,加大秦皇岛环保产业教育示范区、科技园等建设的扶持力度,积极构建与秦皇岛环保装备产业体系乃至整个河北省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开展环保专业教育教学、研究人员与相关技术人员的对接,提高环保专业教师队伍的执教水平,全力提高环保装备专业教师双师双岗比率。成立环保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以“走出课堂,迈向工厂,面对市场,创新引航”为导向,破解环保产业专业师资队伍发展建设的难题。吸收河北省内外的环保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等参与建设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开展环保装备专业建设与改革发展研究会,采用企业挂职、顶岗实训、脱产进修、技能培训、带队交流等多样化模式,有效地搭建操作实践平台。

人才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是发挥企业产业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斗力。加大环保行业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实施“招才引智”举措,优化工作环境并给予相应的安家生活补贴。鼓励企业发挥自身主体作用,将企业优秀环保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纳入长远发展目标。

此外,拓宽环保产业专家队伍引进渠道,做到“内培外引”,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避免“人才荒”、“人才断档”现象的出现。

2.3加强秦皇岛环保企业之间创新合作

加強秦皇岛环保企业之间创新合作,在交流研讨过程中,将新技术、新经验、新成果加以系统化。建立合作组织中心,规范环保行业管理,合理有效地进行资源分配,协同分工,使骨干企业在全市环保产业中发挥高端引领作用,带动技术创新,推进产品优势化。中小微企业可将任务重点落实到市场开发和产品规划,使环保产品产异化、特色化,避免出现同质竞争。通过交流,调查研究环保市场并全面了解技术研究进展情况,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联2018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2018lslktyb-093)阶段性成果——辽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研究;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L18BJL008)阶段性成果——基于大数据要素禀赋转移的辽宁省比较优势路径升级研究;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L16DJL002)阶段性成果——创新驱动辽宁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的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

作者简介:许晓军(1978-),男,辽宁葫芦岛人,硕士,沈阳工业大学商贸学院副教授,辽宁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王伟兵(1975-),女,辽宁辽阳人,中级经济师,辽阳市市政设施管理处,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袁辉(1962-),男,辽宁辽阳人,硕士,沈阳工业大学商贸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宁凯(1977-),男,辽宁沈阳人,硕士,沈阳工业大学商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

省内外企业与企业自身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学经验、想办法,拿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及建议。

全面开放秦皇岛环保装备制造业科学规划环保技术对接渠道,提升产品智能化、竞争差异化,技术推广化,应用广泛化,从而带动环保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升级。

建立企业之间协作平台,延伸环保装备制造产业链条,突破中小微环保企业技术落后、产业集聚的制约,提高市场占有率,打造各具有环保特色的规范产业。定期开展环保企业联盟交流活动,鼓励环保骨干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共享、产品开发指导、资源有效互补等方面担当重任,做大环保产业新格局,从而为提高秦皇岛环保产业集聚度,推动环保装备产业水平全面提升起到积极引导作用。此外,引导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降低准入门槛,放宽融资渠道,减轻税收负担,扩大服务范围,建立一支以高效创新骨干龙头企业为核心,核心技术创新开发为动力,研发企业团队建设为基础的秦皇岛环保优势领域创新队伍。

3结语

在《中国制造2015》、《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关于加快推进环保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相继出台的背景下,秦皇岛环保装备制造需紧抓机遇,不断推动创新发展,充分发挥现有企业与研究机构、高校的充分结合,建成无缝对接多元化合作发展平台。此外,不断加大对环保市场需求的跟踪了解,加强环保科技创新与创新成果转化落地交叉集成。

加强秦皇岛环保企业之间沟通合作,建立合作组织中心,规范环保行业管理合理有效地进行资源分配,协同分工,带动技术创新,推进产品优势化,使骨干企业在全市环保产业中发挥高端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田文滨.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2).

[2]解学梅,左蕾蕾,刘丝雨.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模式对协同创新效应的影响———协同机制和协同环境的双调节效应模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

[3]贺俊,吕铁.从产业结构到现代产业体系:继承、批判与拓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

[4]余谋昌. 生态文明论[M].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10.

[5]田洪川.制造业产业升级对中国就业数量的影响研究[J].经济评论,2013.

[6]李振球.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J].经济管理,2001.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创新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