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谈现代维吾尔语“Lata”一词的词源

2019-03-29阿卜杜吾普尔·热合曼

理论观察 2019年1期
关键词:词源考证维吾尔语

阿卜杜吾普尔·热合曼

摘 要:“Lata”一词是维吾尔民族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语。本文根据作者学习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维吾尔语文献,将“Lata”一词初步认为,不是波斯语借词,而是19中后期到20世纪初,从我国西北地区迁到新疆的汉族人跟当地的维吾尔族等各少数民族相互交融、生活、彼此学习的过程中经过音译的方式借入现代维吾尔语并且发生了词义扩大现象。

关键词:维吾尔语;Lata;词源;考证

中图分类号:H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1 — 0171 — 03

前言

众所周知,我国西部地区自古以来是以多语言、多文化、多民族等为特点。尤其是,语言资源的丰富性,使这里成为了语言接触和语言影响最为频繁、典型的区域之一。这种关系的印迹在可以在各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有所体现。就维吾尔语和汉语接触的历史来看,从汉语借词最早出现的古代突厥碑铭文到高昌、喀拉汗王朝时期的文献出现的汉语借词,说明维吾尔语向汉语借词的时间是源远流长的。最近,作者阅读《现代维吾尔语详解词典》是偶遇lata一词和例句,在那瞬间把我联想到了汉语的“邋遢”一词。这两个词语不仅仅是读音高度相同,而且意思也很接近。可是出人意料的是,词典中把lata一词写成波斯语借词。之后,为了找出其词源先后查阅了突厥语大词典、现代维吾尔语词典、现代维吾尔语外来词词典、新疆汉语方言词典、察合台维吾尔语详解词典等词典均没能得到词源的信息。因此,我决定提笔写出此文与语言學界的同行们分享这方面的探索。众所周知,汉语、波斯语等语言对维吾尔语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尤其是汉语是对维吾尔语的形成做出过很大的贡献,突厥碑铭文上的汉字,乃至我国宋朝西域的地方政权喀拉汗王朝时期诞生的两大巨作《突厥语大词典》和《福乐智慧》中出现的汉语借词,更进一步的支持这一看法。本文将从新的视角对“Lata”一词的词源进行初步的探讨并提出新的一些观点。

一、“Lata”一词维汉两种语言的词意和使用范围

如上文所述,“lata”一词是维吾尔语中常用的词语。其在1996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现代维吾尔语详解词典》第四卷,第895页解释:“(1)陈旧、破烂的布料;(2)懒散、不利索、不干净”。〔1〕 现代维吾尔语中“Lata”一词,目前包含两种意义。一是穿过很长时间破损而不能再穿的不干净、低质的布料;例如:你不要说非要穿这件衣服,它再好看不到一两年就变成邋遢。二是双方出现矛盾和口角时,用于骂人的不道德的话。例如:wulata,send kmuo ulbalabolamdu 。(你这个邋遢人,哪有你这样的男孩)。又比如:tolabundaklati aoχ a i qilmay,tuzukg pqil !。(别做这种邋遢之事,能不能干净利落啊!)第三种情况是,在特殊的语境下,它可以代替布料。比如:Qizbaladig n ubir i l mlati azibuzinnetkegolbolidi angepk n。至于汉语中的“邋遢”一词,根据《广韵》和《现代汉语大词典》等权威的书籍里面有几种解释。2016年10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大词典》把“邋遢“一词这样解释道:“不整洁;不利落”〔2〕 。而2015年7月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和陕西人民出版社合作出版的《陕西方言大词典》中给予这样的解释:“衣着不整齐,不干净。如:“他衣着不整洁,鼻涕邋遢的。”办事不利落。如:“他们做事不利索,邋遢得很。”〔3〕 同年程瑛主编的《关中方言大词典》里面虽然没有列出邋遢一词,但解释道:“一般指不整洁,不利落、脏乱。邋遢,指杂乱、四下乱扔东西和在公共场合乱扔废物的人,引申为形容词:杂乱、凌乱和不修边幅。”〔4〕根据《广韵》介绍:自然是中国自古代以来就有的。而且现在中国的许多方言当中也有“邋遢”一词的。〔5〕由此可见,维吾尔语lata一词和汉语“邋遢”一词的关系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读音的偶然接近,而且是意思也有共同点。总之,从目前的使用状况来看,汉语的邋遢一词同多用于不爱干净、做事不干净、模棱两可、不干脆。例如:他这个人做事真邋遢。意思是,说明这人做事不干脆,不利索。邮局一个例句:我今天穿得太邋遢了,希望大家不要笑我。意思是,这人穿得杂乱、不修边幅的衣服。至于维吾尔语的lata一词表示各类布料的通称;此外还用于做事不干脆、不利索,在很多情况下还可以做骂人语,多用于骂男性。

二、“Lata”一词从汉语借入维吾尔语的依据

笔者为了考证“Lata”这词的词源,认真阅读10至11世纪的两大巨作《突厥语大词典》和《福乐智慧》里面没有查到lata一词。我认为因为当时这两大学者生活的年代,突厥语(维吾尔语)和伊朗语族的语言没能全面的接触,没能借入到维吾尔语。但维吾尔语和伊朗语(波斯语-塔吉克语)接触巅峰时期问世的文学巨匠纳瓦依和他同一时代的文学家们的作品当中一概没有这一词语。后期形成的察合台维吾尔语编写的文献当中,也同样没有这词语。2016年3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察合台维吾尔语详解词典》中也没有任何信息。那这词究竟是什么时候,从哪一个语言中借入到维吾尔语呢?这词如果真的借自于波斯语,那么为什么不会出现在纳瓦依(1441-1501)等学者的作品当中?为什么没有在我国最权威的《波斯语汉语词典》出现?既然笔者这么探索,没有得到任何可靠的信息之后,怀疑,这词很有可能借自于对维吾尔语产生巨大影响的阿拉伯语。同样查阅了《简明阿拉伯语维吾尔语大词典》(1993年11月出版)、《汉语阿拉伯语词典》(2013年12月出版)等词典,还是没有为自己的这些疑惑找到满足的答案。于此,我便开始查阅汉语的文献、汉语和维吾尔语的接触方面的科研成果。众所周知,汉语自古以来是不仅仅是丰富维吾尔语词汇,而且是维吾尔语的形成、发展以及成熟中起过不可代替的作用的语言。下面提出这方面的有些依据:

1.读音高度相似。看起来,这一说法不是有效的判断某一语言中的借词。但笔者认为,根据读音的异同来判断语言中的外来词,尤其是音译借词是非常有效的。虽然其不是唯一的标准,但它可以帮助我们辨别出语言中的固有词和外来词。譬如,汉语中的哈达、阿达西、阿莫西林、坦克等词语分别从藏语、维吾尔语、英语等诸语言借入。一看这些词语同原语词语在读音上的相似性,很容易判断出是外语词或外来词。显然,维吾尔语中的lata一词也不例外。当我们看,维汉两种语言的〔lata〕和“邋遢”时,不难发现它们读音上有很大的共同点。例如:现代维吾尔语中的〔sejpu 〕裁缝、主席〔 u i〕 、国务院〔gowuj n〕、主任〔 urin〕。

2.词义非常接近。当我们关注维吾尔语中的lata一词和及其组合形成的词语,不难发现,均为以“肮脏、不整齐、不干净、不利索”等意义为中心,参与其他词句成分的构成。例如:lata ayna 、latapispas、latakir 、latiliqqili 等词语都含有以上所提的词义。再说,以上所举的例子都包含着肮脏、做事不干脆、不正当的意思。可能在很长的借用过程中这词发生了,词义的扩大现象,增加了新的意义。

3.维吾尔语中与lata有关的熟语。熟语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髓,劳动人民在长期社会生产活动和生活经验中积累的智慧。它可以体现某一个社会某一个时期的时代背景,尤其是其中的词语,可以让我们提供,广大群众的语用情况。由于维吾尔语同汉语的接触的历史比较久远,因此维吾尔语中的汉语借词中有不少汉语词语进入维吾尔语的基本词汇。又例如:〔ja za〕 样子、〔 u i〕 书记、〔toχo 〕桃红等。因此,笔者的第二个猜测是,维吾尔语中关于lata一词的熟语为了弄清这一词语确切的来源。根据笔者学习,现代维吾尔语中与lata有关而固定下来的熟语,有:

lata ayna :意为,关键的时候不起作用或说不出话来,不干脆,不利索。

qizbaladig nlati agol:女孩喜欢布料;或者说女人生气时给她买点衣服,她会忘记。

latiliqqili :做事、说话不干脆,不利索。做某事虽然之前给别人承诺过,不过到最关键的时候,不兑现承诺或不给力。

lata ilap:做事或者共同完成某一件事时言行不一致,非常懒惰,消极,最为关键的时候不给力或放弃的人。

据笔者初步研究和学习以上的三个原因某种程度上足以证明维吾尔语“Lata”一词,不是《维吾尔语详解词典》里面写的那样波斯语借词,而是汉语借词。

三、“Lata”一词发生的词义扩大现象

语言学界知晓,一种语言的词汇系统是在语言的三个大系统中最为活跃、变化最快的部分。任何一种语言中普遍存在借词。“再者,积极向其他语言借词,对世界上所有的语言,是不能避免的共同趋势。”〔6〕当然现代维吾尔语也不例外。正如博纳德·斯波斯基在《语言政策——社会语言学中的重要论题》一书中,写道: “为了完成给新概念寻觅新词汇的任务,相关的个人也好,集体也好,都要面临对各种选择进行考虑的问题。由于引进的任何概念或物件都拥有一个名称或标签,所以,在用另一种语言表达这个概念或物件时,简单的借用外来词显然是第一选择”。〔7〕某一种语言从其他语言借用词语时不同程度上出现发音、拼写,甚至是词的义缩小、词义的扩大、词义的转移等情况。例如:现代土耳其语中的semsiye 和现代维吾尔语中的?emsiy?均为波斯语借词。但两种语言在很长的时间内,由于处于不同的意识形态、历史、地理、语言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出现了语义的转变现象。据笔者所知,现在维吾尔语中表示人名,一般用于女人。而现代土耳其语则表示雨伞。又比如:现代土耳其语的Yagmur和现代维吾尔语中的yam ur都来源于古代突厥语,但在很长的历史演变中,该词维吾尔语的音位发生换位。再举个例子:《突厥语大词典》的记载,表示花卉、蓓蕾之意的〔 i ek〕一词,原来表示各种花草树木的蓓蕾,但现代维吾尔语中这词只表示若干种果树的花朵和蓓蕾。显而易见,这词出现了词义的缩小。汉语作为丰富维吾尔语词汇的主要语言之一,维吾尔语从汉语借用了不少词汇。当然,在借用词汇时,由于语言使用者的选择、语言心里和具体语境的需要,发生一定的变化。例如:大家都知道汉语的“桌子”这一词语表示:“一种常用家具,上有平面,下有支柱。可以在上面放东西、做事情、吃饭、写字、工作等。是由光滑平板、腿和其它支撑物固定起来的家具,在语文中亦可作名词。”〔8〕 但这词进入维吾尔语时,发生了意义的转移,即维吾尔族人日常生活中所说的 oza表示的不是放东西或用于写字的工具,而是用于坐下来休息的用具。可以看出现代维吾尔语中〔 oza〕一词,相当于汉语的椅子。据笔者探索和学习,在不同时期用维吾尔文编写的文献当中都不能见着lata一词的信息。虽然目前在没有任何确切的文献下,我们无法判断该词具体借入的年代或首次出现的文献。不过,根据以上的线索和科学依据,我们可以把这词初步认为,清代末期和新中国成立前后,从我国内地各个省份去新疆各地参加屯垦和生产建设的汉族人把这词语带到新疆并且长期跟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一起生活,交流、彼此学习的过程中借入维吾尔语的,而不是从波斯语借入维吾尔语的。

四、结语

语言中的借词是语言接触的结果。1996年编写的《维吾尔语详解词典》中解释的Lata一词,不是该书作者所标注的那样波斯语借词,而是19世纪末期或20世纪初期,从我国西北地区的省份到新疆参加开垦、生产建设的汉族群众跟当地的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等民族一起生活、彼此学习的过程中借入维吾尔语的可能性比较大。虽然词义发生了扩大现象,但其表示啰嗦、不干脆的意思仍在维吾尔语中还是很常用的。本文是笔者学习一些语言学文献的基础上编写的,希望语言文字领域的同行们批评和纠正。

〔参 考 文 献〕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语委会,编.维吾尔语详解词典〔D〕.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895.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D〕.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770.

〔3〕熊櫂,等,编.陕西方言大词典〔D〕.西安: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陜西人民出版社,2015:226.

〔4〕程瑛.关中方言大词典〔D〕.西安: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12:345.

〔5〕〔8〕https://baike.baidu.com/item.

〔6〕阿卜杜吾普尔· 热合曼. 现代维吾尔语的汉语借词及其口语交际中的作用〔J〕.新西部,2018,(08):47.

〔7〕博纳德.斯波斯基.语言政策———社会语言学中的重要论题〔M〕.北京:商务出版社,2011:44.

〔责任编辑:杨 赫〕

猜你喜欢

词源考证维吾尔语
“五官”一词源于五个人
浅析维吾尔语表可能语气词
维吾尔语数词历时演变发展研究
现代维吾尔语的词缀功能及从中存在的奇异现象的处理探讨
维吾尔语助动词及其用法
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保障体系
芜湖《商务日报》档案之发现及初步研究
基于考证与实操并举的会计专业改革与实践研究
简析英语成语的典型特征
来自人名的英语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