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我家那小子》的独到之处

2019-03-29李倩

新媒体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受众

李倩

摘  要  《我家那小子》是一档观察类综艺节目,自节目播出以后,引起了受众的普遍关注,节目内容不断成为受众讨论的话题,很显然,它的出现是符合受众需求的。文章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出发,探讨节目的成功之处。

关键词  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媒介使用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2-0112-02

1  使用与满足理论概述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研究受众媒介接触行为理论之一,该理论的研究最早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不同的学者对受众接触不同媒介的“使用与满足”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赫卓格对广播媒介的研究、贝雷尔森对印刷媒介的研究、麦奎尔对电视媒介的研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同时也是相对完善的实属麦奎尔的研究。

使用与满足理论,指的是把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也就是说,受众接触媒介是源于特定“需求”,受众的媒介使用行为是来满足需求的。

2  《我家那小子》概述

《我家那小子》首播时间为2018年7月7日,共12期,已于2018年9月22日完结,每周周六晚22:00是由湖南卫视推出的一档综艺节目,是一档亲情观察成长励志节目。节目先后共邀请五位男性未婚明星,进行纪实拍摄(可以在家中,可以在室外,主要是拍摄男明星本人的独居生活),这五位男明星分别为:武艺、钱枫、陈学冬、朱雨辰、徐海乔。这是拍摄场景之一。拍摄场景二为:演播室内,演播室内分别邀请了固定观察员:李维嘉、大张伟、刘欣然三位,同时分阶段的设有飞行观察员:梅婷、宁静、李静、纪凌尘、章龄之、陈龙等明星坐阵,最后,还有妈妈团(由男明星的妈妈或大姨组成),所以,该节目是由处在不同时空的两个部分共同完成。妈妈团与观察团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在演播室内观看男明星的日常生活,对他们的某些行为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解释、评判。

3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我家那小子》

20世纪60年代,英国著名的传播学家丹尼斯·麦奎尔着手对不同的电视节目类型进行调查,根据各种各样的节目类型所提供的对受众媒介使用动机的“满足”,麦奎尔简单的将其概括为通用的四种满足类型,本部分将麦奎尔的观点与综艺节目《我家那小子》进行结合进行阐述。

1)提供娱乐,促进心绪转换。(1)节目形式上。综艺节目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提供娱乐,使人消遣、放松。尤其在现代生活节奏较快的情况下,到处可见人们忙碌的身影,湖南卫视推出的《我家那小子》是在“快”的大时代背景下,出现的“慢”综艺,摆脱了竞技比赛为主的综艺节目形态,表现出五位明星日常生活的一面,这就是慢的表现,使人能从紧张的生活节奏中脱离出来。节目的拍摄地点主要以“家”为主, “家”本身就是一个放松身心之地,每个人累了、烦了、委屈了,首先想到的就是家,回家。因此,节目的这种拍摄形式是符合受众心理的,是有助于受众的心绪转换的。(2)节目内容上。节目一播出,许多关键词就登上了微博热搜,比如:钱枫减肥、武艺体检等。钱枫在节目里承担的角色可以说是搞笑担当,以致于很多网友在看到钱枫出镜之后,都会发出这样的言语:“为什么画面到钱枫我就想笑”,在第一期节目中,与朋友外出聚会的钱枫,没有经受住美食的诱惑,不断的吃,在聚会最后,看着手里的肉丸子说道:“这是我今天晚上最后一个食物”,回到家后,又煮了一袋过期的泡面接着吃……观看之后的我们,不禁被钱枫的可爱而逗笑。朱雨辰,通过观看节目可知,他是有洁癖的,在谈到自己的妈妈也很爱干净时,他说道:“她每天在家都是站着,做饭、拆窗帘、擦窗,打扫这个,打扫那个,七十多岁的人了像个忍者一样在家里面……”我们会不由自主的脑补朱妈妈忍者的模样。因此,我们也会被幽默的朱雨辰而逗笑。

2)加强互动,融洽人际关系。在麦奎尔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分为两种的。(1)拟态的人际关系。拟态的人际关系,也就是非现实环境中的人际关系,主要指受众与节目中的嘉宾、主持人是否“熟知”,也就是说,要建立这种类型的人际关系,嘉宾和主持人的选择就要有一定要求:可以是经常活跃在电视荧幕上的明星(比如:李维嘉、大张伟、宁静、梅婷、陈学冬等),也可以是近期由于某个作品而普遍受到关注的明星(比如:胡一天,由于参演了《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一炮而红),也可以是近期由于某些新闻话题而引起关注的明星(比如:纪凌尘,由于与阚清子的恋情而引发关注)等。这些嘉宾、明星的辨识度非常高,对受众来说并不陌生,当他们出现在电视节目中,受众会自主的建立起“熟人”“朋友”的关系。从受众的心理角度而言,通常会关注自己所喜爱、熟知的人,这对受众来说,就是满足使用的动机,增加对关注明星的了解。(2)现实的人际关系。现实的人际关系,指受众之间可以通过谈论共同关注的节目内容,发现共通之处,从而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家庭的、社会的。《我家那小子》的许多节目内容都是能够引起受众情感共鸣的,比如:朱雨辰的“洁癖”,当看到朱雨辰把煮粥的锅的外壁都擦拭干干净净时,大张伟不由自主的说道:“这种人,我要跟他在一起会疯的”。大张伟由于担心孩子太吵了,而暂且没有要孩子的打算,受到了妈妈团的炮轰。“洁癖”“丁克”在现实社会中,是常见的,受众并不陌生,当人们茶余饭后,没有话题可聊时,完全可以拿出来进行讨论。受众在抒发自己观点的同时,会由于双方都观看过这个节目而产生好感,正是古语所言的:人以群分,有助于形成良好且融洽的人际关系。

3)解决矛盾,反省自身行为。(1)自我确认。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很大一部分动机是寻找同类人,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同类,完成自我确认。比如:第一期节目中,朱雨辰的标签中应该不能缺少“孤独”,“孤独”表现在:朋友走后,他久久盯着门口没有离开;小狗“巴七”跑到一旁,他说“巴七,別走好吗,陪着我好吗”。很多受众都产生了共鸣:“理解这种孤独”“我一个人住,晚上回家后就把手机打开,放连续剧,可能不是自己爱看的,只是为了听声音”“我也有过这段时间”等。钱枫在节目的最后坐在摩天轮上,说道自己的感情经历,总结出:“人都是渴望被爱,但又害怕付出”……回想起自己的经历,也有孤独感,有时感觉自己被这个世界遗弃了,因此会自我否定,看一看,原来明星也有孤独的时刻,想法也是相同的,所以,不禁感慨:大家都一样。(2)自我反省。自我反省,也就是指内省。受众行为的规范,依赖于自我反省。自我反省的动力来源于观看他人的处事行为之后自己有了改进的想法。当出现矛盾时、不能控制的状况时,他们的处事方式是怎样的,通过比对,进行反省,进而协调自己的观念和行为。比如:第5期节目中,武艺的妈妈提到当时武艺参加《快乐男声》时,巫启贤对武艺的批判,心中耿耿于怀,而武艺却反过来劝她:“妈妈,人家是评委,难道你唱的不好他也要说你好吗,那就太假了”,我们可以自我反省,自己接受到批判的时候,也是这种心态吗。当看到陈学冬因为长期熬夜、喝酒导致身体火气太旺时,我们也应反观自己,我们是不是也和他一样,过着不健康、不规律的生活。

4)获取信息,把握环境变化。(1)获取娱乐信息。节目中的八卦热点,会成为受众茶余饭后的讨论话题,比如微博热搜中显示了“武艺体检”“朱雨辰妈宝男”“徐海乔、李欣燃”,如果没有观看的人,会有疑问,而观看过的人,一看便知,指的是什么。因此,获取娱乐八卦信息也是受众接触的原因之一。(2)获取知识信息。受众知识的获取,并非一朝一夕,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除了依赖于课本,各种电子媒体也是重要的一部分。节目中,比如:从陈学冬检查身体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流鼻血有时是利于健康的,它被称为“血汗”,是清除体内病邪的一种方法;上海有一个精致的博物馆,称为失恋博物馆,由克罗地亚的情侣发起的,由失恋者捐赠的分手遗留物,里面收藏了拳击、照片、眼泪、心形子弹手工艺品等。通过节目内容的传递,知识信息的获取是明显的。

4  结束语

受众作为不同媒介形态的竞争对象,再也不是“魔弹论”下的群体,受众已经成为一群积极、主动寻求能满足自身需求的群体。因此,积极寻找受众的需求,善于发现,深思受众的爱好,探索受众的各种心理,成为媒介发展的生存之道。《我家那小子》能够从受众本身的需求出发,在快时代下,将节奏放慢,在具备综艺节目娱乐性的同时,又能够带给受众教育,引人思考,也为现代社会中的子女关系,提供了范例。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80-182.

[2]黎明月.浅析“使用与满足”视角下《神奇的孩子》的节目优势[J].新闻研究导刊,2017(18):131,135.

猜你喜欢

受众
受众认知与品牌标志设计关系研究
新媒体商业广告的受众行为研究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抖音短视频的受众研究综述
新媒体传播与受众参与式文化的发展研究
基于HMD的VR影像特征及视觉体验研究
融媒体生态下广播与受众共赢发展的路径思考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自媒体环境下受众的“聚合”与“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