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栓术:让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虎口脱险”
2019-03-29刘祥璐
刘祥璐
真实病例
一天晚上,老王在家看電视,突然感到一阵恶心,并呕吐一次,把家人吓了一跳。起初,家人以为他是吃坏了肚子,谁知过了几分钟,老王突然说不出话来,右侧手脚也不听使唤了。家人怀疑老王“中风”了,立即呼叫救护车,将老王送到了医院。到达医院时,老王已经出现昏迷和呼吸困难,情况十分危急。接诊的神经内科医师判断他可能发生了脑血管意外。经卒中多模CT检查、脑血管CT成像检查(CTA)后,老王被确诊为脑梗死、基底动脉主干闭塞。
在获得家属知情同意后,医生为老王实施了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之后,老王的意识和肢体活动虽有恢复迹象,但反应仍较差且不稳定。为挽救老王的生命,神经内科医生果断地通知神经外科介入团队,启动血管内介入治疗。经家属同意后,神经外科医生为老王实施了基底动脉取栓术。术后第二天,老王的手脚活动度有了明显好转,十天后便康复出院了。
基底动脉闭塞:异常凶险的脑梗死
基底动脉系统闭塞所致脑干和(或)小脑梗死,又称后循环梗死。基底动脉负责脑干等重要脑区的供血,而脑干是负责人体心跳、呼吸的生命中枢。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是最严重的缺血性卒中类型,病情进展迅速,可导致延髓麻痹、四肢瘫痪、昏迷等。患者若未能得到及时救治,死亡率高达90%。
静脉溶栓:4.5小时内治疗有效
脑血管闭塞后,只需短短几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的神经细胞损伤。因此,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血液供应,挽救濒死的缺血脑组织。目前,脑梗死的主要治疗方法有两种: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4.5小时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被大量研究证实。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目前常用的溶栓药物。不过,静脉溶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溶栓时间窗窄(4.5小时)、有出血风险、血管开通率低等。尤其是对颅内大血管闭塞,静脉溶栓的再通率较低,平均为21.3%,且部分患者会在血管溶通后发生再闭塞。
动脉取栓: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的首选治疗
对大动脉闭塞患者而言,动脉取栓更有效。动脉取栓是通过介入的方法,将微导管送至颅内闭塞血管处,释放支架,使支架像渔网一样展开,捕获血栓,然后用导管将血栓拉出体外。主要适用于颅内大血管闭塞的患者,包括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等。目前,动脉取栓已是颅内大血管闭塞的首选治疗方法,且是最高级别的推荐治疗手段。通过动脉取栓,约89%的闭塞血管可开通,约50%的患者可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