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地区不同行距、播种量及施肥量对青稞种子产量影响
2019-03-29看措
看措
摘要:青稞是高寒地区特有的农作物品种,它作为当地居民重要的食物,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以青稞种植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行距、播种量和施肥量对青稞种子产量的不同影响,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青稞;种植;行距;播种量;施肥量
1 青稞种植现状
青稞作为高寒地区特有的农作物,因其耐寒性强、生育期较短、营养成分丰富、蛋白质含量高等特点,成为当地人民的主要粮食,对我国特色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生产方式比较粗放,种子换代少且品质不高,导致青稞的产量不高,利用率也不理想,经济效益远远没有得以最大程度的实现。因此提高青稞种子产量和质量与当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密不可分的。
2 各种因素对青稞种子产量的影响
2.1 行距对青稞种子产量的影响
青稞属于禾本科大麦属,根系由初生根以及次生根所构成的,须根发达。青稞生长特性是初生根树木越多长出的幼苗就越健壮。因此,若要提高青稞种子产量,就必须要保证根系有足够的空间。构建科学的青稞种植结构,保证行距合理,才能实现稳产、高产。当行距过小,植株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使土壤中养分含量较低,青稞会因竞争土壤养分而限制生长:行距过宽,可能会造成土地的浪费。最适宜的青稞种植行距为l5厘米。
2.2 播种量对青稞种子产量的影响
青稞种植播种量受当地的雨热条件、土壤条件、施肥当量、种子品种、播种方式等因素影响很大。一般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品种应少播,分蘖力弱、成穗率低的品种应多播,撒播比条播的播种量大。就兴海地区而言,青稞田一般亩用种量约为15公斤左右,如果按照粒数来说一般为30万粒/亩,条播、行距以20厘米最为合适,播前粉采用15%粉銹灵拌种(亩用50~80克)。
合理的种植密度既要保持主茎成穗,也要保证一定比例的分蘖穗,妥善处理好播种群体和个体植株的矛盾,保证群体获得尽量大的生长空间,又使得个体植株正常发育,使青稞个体与群体间和谐统一,从而使株状、穗多且大、粒重,获得较高的产量。
2.3 施肥量对青稞种子产量的影响
科学施肥是保证青稞产量质量的必要条件。研究表明,青稞种植从不施肥到施肥量增加,青稞种子产量呈现增加趋势,在达到最大值后,若继续追肥,青稞种子的产量将呈现下降的趋势,总趋势为“低高低”。这是因为在一定范围内增施肥料,促进了植株营养元素的积累,由于条件的改变,使得植株光合能力增强,有利于青稞种子的灌浆和增重。一旦施肥量超过合理的范围,植株营养过度堆积,不利于其向种子转移,会使青稞种子减产。因此青稞施肥工作要坚持以下原则:重施基肥、用好种肥、早施苗肥。青稞在不同生长时期需要的营养元素也不尽相同。例如,在青海省兴海县,最合理的施肥配比是氨肥、磷肥和钾肥基本需求为1:0.5:0.8。在青稞孕穗后到灌浆初期,最好的施肥方法是对叶面的喷雾,每隔5~7天进行1次,以3次为宜,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叶片的功能。
青稞由于种植广泛,对高寒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此,当地居民应不断学习先进的种植理念,以此为指导,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采取科学合理的行距、播种量、施肥量等,切实提高青稞种子的产量,既要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也要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