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杨邑民居改造设计中地域性表达研究
2019-03-29张萍
【摘 要】本文以西杨邑乡建案例为研究对象,从传统民居解析到现代民居空间演变研究入手,应用理论研究、田野调查等的方法,从建筑空间改造、节点优化的角度切入当下民居改造的研究,系统地探讨民居建筑改造演进,提出现代民居改造适宜模式。总结提出现代民居设计创作的地域性表达。
【关键词】民居;改造;地域性
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2-0135-02
“地域性”这个词被当代建筑师反复提及和热衷的概念变得越来越宽泛。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在于以“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为主题的乡土聚落、有机整体的城乡关系、持续千年的延续发展模式,以一种处于“文化自觉”状态的地域型。[1]那么,如何在美丽乡建中,继续继承和发挥地域特色的设计成为設计师需要回答的问题。在《建筑人类学》中提及以家屋社会为重点,在这个理论下,建筑不仅是社会关系的反映,而且是社会关系再生产中发挥着主动的建构作用。[2]西杨邑在快速变化的社会背景下,传统民居正发生着深层次的变化,表现在建构体系、功能空间、材料更替、文化发展等诸方面。
一、建筑风貌
建筑风貌设计的生命力是传递城市的地域文化、满足人们的情感体验。[3]当下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全国农村面临一场“浩劫”。到处充满“粉墙黛瓦”的南方气息,再或者是夸张的粉饰墙,建筑地域性特色丧失严重。西杨邑以建筑师视野对乡村建筑、环境的地域性表达。“地域性”表达某种意义上反应特色,无论是建筑还是环境。自古民居都是由各地工匠根据适应环境、就地取材为原则设计和建造。[4]
在环境意识苏醒以来,依然有一些设计师对历史文脉和地域特色的研究不够透彻,导致了建筑风貌设计缺乏明确的指导,使得城市显露了形象特色不够鲜明、建筑风貌设计手法单一等问题。因此,合理地提炼传统建筑元素,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延续历史文脉。塑造出可识别度高的、精神归属感强的建筑风貌。[5]
二、建构体系分析
(一)入口引导空间体系。西杨邑村所改造传统民居建筑群整体保留原有格局,根据功能需求在院落内大胆用钢、防腐木设计出较现代的垂直交通——钢木楼梯。形成较醒目新与旧的碰撞。既尊重传统,现代时尚感较强(如图1)。
图1西杨邑村楼梯(来源:张萍摄)
(二)第五立面规划和设计。在整个设计中,将传统院落空间通过游走的屋顶路径成为设计亮点之一,就传统单体而言,第五立面成为体验空间,增加新的路径。在整个屋面设计者中,将所有所有屋面女儿墙用砖、瓦、钢三种材料重新设计,增强组织和秩序感。囤顶房通过防腐木铺砌,木材的亲切感增加参观者的触觉。这个屋顶的统一规划和设计,开阔的视野与封闭、内向、等级分明的传统院落空间形成强烈对比(如图2)。
图2 屋顶空间设计(来源:张萍摄)
三、功能空间分析
(一)联系设计。在整个群体空间设计时,根据不同空间的环境限制,联系空间设计注重因地制宜(如图3)。譬如在建筑间的联系中,根据高差大小不同,采用踏步和坡道两种方式解决方式,既可满足高差要求,同时满足参与者的丰富体验;在水面设计联系交通看来简约现代的拱形木桥联系,在水面和驳岸联系空间,采用村边的河滩上的鹅卵石连接;在正房和厢房的夹缝中采用跌落式踏步解决高差。在整个设计中体现设计师的人文情怀和较强空间解决能力。
四、建筑材料
(一)玻璃天窗设计。传统民居院落根据古代伦理纲常,较内向、封闭。由于对外不开窗,尤其在北方考虑冬天采暖问题,建筑在庭院内开较小的窗户,采光较差。因此,在采光设计成为传统民居建筑的设计重点。针对不同的建筑形制、功能需求,采用不同的天窗设计(如图4)。
(二)红砖运用。对比手法是建筑师常用的设计手法,通过抽取当地传统建筑中砖、拱券、叠涩等传统元素,将命题式创新设计。在建筑群最后一进院落灰色窑洞,在其中一窑脸大胆在内部用红色砖砌筑成引导空间,通过螺旋式台阶的叠涩上升,光源从点到束展开使整个设计达到了高潮。有种巡礼古人桃花源的豁然开朗与畅快(如图5)。在设计师眼中,历史与人文情怀依旧,传统与时尚在这里并不矛盾。
五、建筑的社会文化性
建筑不仅要满足人的各种物质活动需求,同时还要满足着人的精神活动需求。大体上包括基础心理活动和高级心理活动。其中高级心理需求设计到人的许多观念、形态内容,高级心理需求活动最高的层次是陶冶心灵需求。[6]包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中唯一为陶冶心灵而作的建筑就是括园林。园林建筑是古代文人术士对自然的领悟和高度概括,不同的历史风尚造就出不同的园林情怀。譬如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郊野踏青、槐荫消夏、登高看枫、踏雪寻梅。当下在庭院中建造适宜的园林成为设计师必须面对的难题。通过对视线层次、视距远近、视域宽窄的拿捏,融入现代的语汇和审美营造出咫尺之间的意境空间(如图6)。
六、结语
建筑之美不是东施效颦,美在尊重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层次。创新设计不是拿来主义,亦应发现其内在美。在设计师眼中的历史回眸一笑是将传统美的印象有层析有深度的展现。设计改造中记录了该地区历史发展过程,也就留住了美丽乡村历史文脉。
参考文献:
[1]维克托·布克里.建筑人类学[M].潘曦,李耕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2]费孝通.文化自觉的思想来源和现实意义[J].文史哲,2003,(3):15-16.
[3]张云生.当前城市风貌整治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4]王铠,周德章,张雷.建筑遗产[J].2017,(2):86-99.
[5]姚璐,王楠.建筑风貌设计中地域性建筑元素的应用手法探讨[J].重庆建筑,2018,(8):15-18.
[6]沈福煦.建筑学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