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民歌的音乐特色及其演唱探讨

2019-03-29陈爱军

戏剧之家 2019年2期

陈爱军

【摘 要】湖南民歌是我国湖湘传统民间音乐中的一朵奇葩,具有题材范围广、歌曲种类多、风格特异、旋律优美等特点。湖南民歌主要分为三类:山歌、小调、劳动号子。而这些歌曲的演奏曲调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根据当地的方言、音调演变而来,与当地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具备丰富的人文风土特色。这些民歌大都是湖南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劳动活动所创造出的,蕴含丰富的感情,充分表现了当地人民的劳动成果与智慧。

【关键词】湖南民歌;音乐特色;演奏曲调

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2-0055-02

湖南这块土地自古以来就被灿烂的湖湘文化所熏陶晕染,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湖南民歌就是这种文化底蕴的一种表现形式。从上古尧舜时代的《南风歌》,到如今传唱的《又见浏阳河》《刘海砍樵》等当代民歌,朗朗上口的湖南民歌成为湖湘文化悠长历史中至关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拥有了更多的娱乐休闲方式,民歌这种自古流传的表达形式逐渐受到忽视,因此传承、发扬湖南民歌已经成为我们迫在眉睫的任务。下面本文就将对湖南民歌的音乐特色及其演唱进行分析探讨。

一、湖南民歌的三大组成部分

(一)山歌

山歌是山区人们在生产劳动时所创造的一种歌唱形式。它是人们在劳动的空闲时间,用来放松自我、陶冶身心的一类歌曲。而湖南多山的地理条件正好为当地山歌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得天独厚的环境。湖南的传统山歌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湖南地区至今依旧流传下来无数古代山歌。而关于湖南山歌更有众多妙趣横生、意义深远的传说,像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讲述了胡秀英和刘海经过重重苦难终成眷属,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还有宜阳县为了纪念伟人建桥而形成的对歌习俗,还有湖南部分地区农民根据插秧过程而创作的开秧门歌说等等。这些传说具有厚重的文化历史内涵,更成为湖南山歌流传几千年的重要载体,吸引着一代又一代湖南人民探索其中的奥秘。

湖南的山歌可以根据声腔分为四类,分别是哼腔山歌、童腔山歌、平腔山歌、高腔山歌。相较于其他地区的山歌,湖南的山歌不像西部山歌那样寥廓,也不像北部山歌那样雄壮,却蕴含着丰富的湖南当地人文特色,既悠长大气,又不失婉约柔和。湖南山歌的这种特点与当地的地理条件密不可分,湖南山峦丘陵虽多,但海拔并不算高,并不需要声嘶力竭地呼喊才能让对方听见,因此相较于其他地方的山歌,湖南山歌还具备着几分含蓄委婉的特色。

(二)小调

小调又可以叫做调子、小曲等,相比于另外两种民歌形式——劳动号子和山歌注重于抒情,小调则更多地以叙事为主,但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感情,结构也相对更加工整、规范。而且相较于山歌和劳动号子的悠长豪迈,小调的旋律则更加委婉流畅,节奏也更加舒缓均匀,具备浓厚的生活情调,充满趣味,学习起来十分轻松。

湖南的小调主要分为两类:生活小调和丝弦小调。生活小调主要反映的是最广泛的普通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描绘了基层人民的生活实际。例如《小女婿》《十月送郎》《板栗开花》等,反应的大多是老百姓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各种小事,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而在歌唱时,也往往选择清唱,没有乐器伴奏。丝弦小调大多是古代的文人骚客所创作的,歌词温雅含蓄,曲调柔和委婉。像《到春来》《阴告状》《赏四季》等,大多流行于城市中的酒楼茶馆等相对高档的场所,多用于叙事抒情、讲述故事等,演唱者多是卖唱人和歌女,并且在演唱时多用琵琶、二胡等乐器加以伴奏。就流传来说,丝弦小调的流传地域比生活小调更广,唱词唱腔等也较为稳定,很少出现即兴创作的情况。

(三)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是广大劳动人民在日常的生活劳动中所创造、歌唱的一种歌曲。在最开始,劳动号子仅仅是劳动时用来组织配合和统一动作的口令声,类似与现在我们训练走步时的一、二、三、四。而随着这种口令声的不断发展,为了缓解长久的重复劳作所带来的枯燥、乏味的感觉,劳动人民逐渐开始尝试着向其中加入适当的旋律,并配以节奏,起到提振精神、缓解疲劳的作用,而通过劳动号子的节奏,人们也实现了力量的集中。在劳动号子的演唱过程中,分为领唱和合唱两个部分,领唱者唱出标准曲调、旋律,带动合唱者;合唱者则跟随唱出豪迈气势、氛围,给予领唱者回应。相较于山歌的自由和小调的含蓄,劳动号子更加重视节奏的规整和歌唱的力度,更加具有实用性。而为了符合劳动动作的不断重复过程,劳动号子一般都有重复的段落,根据动作的不同,演唱不同的内容。

而湖南民歌中的劳动号子主要分为三类:工程號子、搬运号子、船工号子,其中以船工号子最为典型。因为湖南省分布着众多水系,水运成为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因此湖南的航运变得异常发达。船工们在水路上,要时刻与复杂多变的地形与天气作斗争,因此创作了《拉纤号子》《过滩号子》等作品,又因为船工们常年奔波在外,一次航行少则数天、多则上月,因此《三幺台》《平板》等摇橹号子应运而生。

二、湖南民歌的一些发展特点

(一)湖南民歌的历史发展特点

我国是一个有着灿烂文明的国家,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而分布在湖湘地区的楚湘文化更是在远古时代就发展起了璀璨的音乐文明。湖南曾经发掘出新石器时代的“响球”、商代的工艺精美的兽面纹“青铜铙”等诸多乐器,而在湖南平江出土的陶制埙更表明了湖南地区早在远古时代就有了乐器配乐系统。除了发掘出的乐器实物,我国古代的历史文献中更是充满了对湖湘地区音乐文化的历史记载。从尧舜时代的《南风歌》、韶乐音乐,到汉代著名文学家刘向所著的《说苑·善说》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康王时代的吴越民歌《越人歌》,再到战国末期楚国大文学家屈原创作的祭祀湘江水神的《湘君》《湘夫人》两首祭祀音乐和他和他的弟子所著《楚辞》中的《采菱》《白雪》《阳春》《涉江》等乐曲。

从“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悦)君分君不知!”的感人情歌,再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灌我足。”的慷慨悲歌。几千年来各种瑰丽的音乐文化在湖南这块钟灵毓秀丽的土地上蓬勃发展、繁衍生息,积累下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为湖南民歌的发展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湖南民歌的地理发展特点

湖南位于我国内陆地区,处在东南腹地,其境内多山地,东、西、南三面环山。中部地势相对低落,但丘陵众多,而北部因为有长江、洞庭湖等水系的缘故,多为地势平缓的平原地帶。这种三面山峦高耸,中部丘峦迭起,北部地势平缓的地形结构,从地图上看,就形似一个倒三角马蹄。正是因为这种多山的地形特点,湖南地区的民歌中以山歌数量为最,如《浏阳河》《刘海砍樵》《洗菜心》《四季花儿开》等。除此之外,由于湖南东西南三面环山的天然地形,北部的洞庭湖成为湖南地区与外界联系最便捷的通道,流经湖南省境内的众多河流都汇入了洞庭湖,因此湖南境内的诸多河流、湖泊交叉分布,盘根错节,这最终导致湖南的水运极其发达,因此湖南三大民歌种类之一的劳动号子中,常年在水上奔波的船工所创造的船工号子数量、种类最多,其中以《澧水船夫号子》最为典型,《澧水船夫号子》还在2006年获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又因为中部和北部地势相对低洼平缓,城镇分布较为密集,生产劳动活动较为频繁,在劳作之余哼唱几句时令小调就成为当地人民的重要休闲娱乐方式,例如《乡里妹子进城来》《采茶调》《放风筝》等代表作品。

(三)湖南民歌目前的发展状况和相关的传承保护

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工业文明的冲击,以及更加多元的娱乐休闲方式的兴起,作为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湖南民歌逐渐落寞,从事于传承演唱的人数不断减少。盘山公路的修建,让传统山歌逐渐消逝;客船航运的发展,让船工号子成为遗迹;现代农耕机械的出现,让劳动之余的时令小调消失得无影无踪。经济的迅速发展,让湖南人民的钱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富裕,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越来越低,湖南民歌赖以生存的风土人情正在迅速消散。

因此,对湖南民歌进行保护和传承成为当务之急。事实上,早在上世纪中期,新中国成立不久,湖南省政府就已经开始了对当地民歌的收集、整理,并出版了《湖南丝弦音乐》《湖南民间歌曲集》等相关书籍,随后还建成了湖南省群艺馆,对湖南民间的传统民歌进行挖掘、保存。近些年来,国家也进一步加大投入,用于对湖南民歌的传承和保护,在2006年湖南民歌中船工号子的代表作《澧水船夫号子》还被纳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湖南民歌的音乐旋律特点

(一)山歌的音乐旋律特点

湖南山歌相较于其他地区的山歌,节奏更加舒缓柔和,曲调充满跌宕起伏,而且常常采用甩腔、滑音、倚音等装饰音。山歌大多是山区人民在劳动休闲时所创作的,创作目的一般是为了舒缓情绪、娱乐身心,因此山歌的娱乐性要比其他民歌强。相较于铿锵有力的劳动号子以及悠长绵软的小调,山歌更多地是表现山区人民充满自由的野性的特点。

山歌的歌词乐句连贯紧密,情感表达相对细腻,而由于山区空旷、寥廓的地理条件,山歌的歌唱风格一般也显得比较活泼自由,但旋律十分平稳,不会出现大幅跃进,且常常有一个悠长清脆的结尾。

(二)小调的音乐旋律特点

相较于以对唱为主的山歌和以合唱为主的劳动号子,湖南小调则多采用独唱形式,不过也有一部分是男女对唱。在湖南人含蓄灵动、柔中带刚的性格特点的影响下,小调的旋律十分优美,有时也会出现大跳音节的现象,大、小三度音节出现得最为频繁,充满了浓郁的人文特色。

(三)劳动号子的音乐旋律特点

在湖南民歌的劳动号子中以船工号子最为典型,由于湖南境内水系众多,各水系的地理环境与天气条件各不相同,有顺流、有险滩、有晴天、有阴雨,又因为船工号子的创作多是依照这些外部条件,这就造成不同水域所创造的船工号子的演唱特点与风格各不相同。在多险滩的水域,为了给船工足够的蓄力时间和调整时间,船工号子的旋律则相对悠长,容易拖长腔;而在相对平缓的下游水域,河流由湍急变得平静,在演唱旋律上也相对舒展自由。

参考文献:

[1]唐文滔.湘曲有情声声含韫--析湖南民歌中情歌的艺术特征[J].南方论刊,2015(6):95-97.

[2]杨金花.湖南民歌的特点及演唱要领探析[J].戏剧之家,2015(12):59.

[3]李燕.漫谈高校声乐专业教学中湖南民歌的应用与传承[J].卷宗,2015(6):196-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