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物流运输配套工程建设与发展趋势
2019-03-29
(云南经建汇通防护设备厂 云南 昆明 650301)
物流运输活动的基础在于完善的物流设施和设备,如仓库、公路、铁路、水路交通,机场、客运车站和码头等。虽然我国目前对物流设施和设备等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大,缓解了物流设施和设备缺失的问题,但受到国土面积大的影响,我国当前的物流网络仍然存在覆盖不全面、措施不健全的问题。未来我国所面对的是如何建成现代、智能、高效的物流运输体系的问题。这就意味着,相关配套工程建设必须走在前面,选择富有远见的建设方案。本文将从未来物流运输的变革出发,展望现代化物流运输配套工程的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物流运输货物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大宗货物运输,另一类是快递运输。本世纪以前,我国物流运输主要是大宗货物运输,快递运输集中在邮件运输,并且总量很少,并不需要单独考虑。而到了本世纪初,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快递运输量增长飞快。根据人民日报2019年1月4日的报道,2018年一年我国快递总量达到了505亿件,同比增长25.8%。如此庞大的快递量致使物流运输相关配套工程规划与建设时,必然需要将快递运输的因素考虑进去。
为了服务快递业务的飞速发展,我国大力建设相关配套设施。与大宗货物运输不同,快递运输物品主要有体积小、重量轻、货物价值高、配送目的地复杂等特点。所采取的运输方式主要集中在空运、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相关配套设施建设集中在相关基础建设上,未来需要针对快递物流的特点进行重点建设。高铁的运行特点就十分契合快递运输的相关特点,可以作为未来快递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
2016年6月29日,国家领导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这意味着中国将开始打造人类历史最伟大的交通运输工程,截至2015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已经达到12.1万公里,其中高铁超过1.9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60%以上,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国家。[1]依托如此庞大的高速铁路系统,打造现代化物流运输模式是现阶段的当务之急。
2011年3月28日,欧盟发布了《交通发展白皮书》,宣布将建设连接各成员国的轨道线路,重点投资扩建庞大的高铁线路网络,满足客户即日达、次晨达等高端服务产品的需求。[2]相较于电子商务交易额仅为年均2000亿欧元的欧洲,仅双11一天淘宝与天猫的销售总额为912亿,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3万亿人民币的中国,一套高效的高铁物流网无疑是必须的。
高铁货运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运量优势,一列8节/编组的载客高铁动车组的载货量远远高于一架飞机的载货量,其运量是一架波音737的8.6倍,是一架波音747的4.3倍。可见高铁货运的运量巨大,可以释放的运量潜能也是极其可观的。其次,速度优势,高铁的速度优势体现在200-800公里这一区间,在这一距离区间内相较于航空和公路运输,高铁有着运输时间上的优势,而这一距离正好是省际物流的运输距离。实现省际物流即日达、次晨达等服务。最后,价格优势,相较于传统以花式燃料为动力的运输方式,高铁在运势价格上存在相当的优势。
在可见的将来,高铁货运这一物流运输的新方式一定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随着高铁战略的推进,高铁货运这一物流运输模式会成为一种常态,成为现代化物流运输模式的主要组成部分。高铁的建设不仅满足了我国庞大的人员往来运输需要,更为物流运输提供了重要渠道。
如今高铁建设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之后建设的重点应当放到快递配送的方向上。快递分发配送的配套设施,主要由企业自行承担。快递企业自行建设分拨中心、城市公共快递服务站以及农村公共取送点。快递公司自行建设覆盖城市和农村的快递配送网络体系,形成了现今我国快递配送体系的终端节点,完成了物流运输的最后一里路。未来的快递运输配套设施必然会向自动化、末端平台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这种高自动化智能化的物流运输配套设施建设,必然是基于物联网、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这些技术本身依托于国家对相关配套设施的投资建设,国家必然参与其中。未来物流运输配套设施的建设由国家基础建设做基础,如此庞大的基础建设,政府应当为企业打好基础,同时,企业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之中。企业应当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举,并且应当将社会效益的实现放在首位。快递行业拥有相当强大的物流运输能力,尤其是末端配送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作为战时后勤保障的重要补充,为国防安全添砖加瓦。再配合高铁的庞大运输能力,可以实现“军民两用,平战结合”的新型物流运输战略构想。
现今,美国军队采用的是战时承包商保障制。美军保障社会化的基本模式主要包括政府保障、合同承包、军地合同经营、生产补助、消费凭单和自由市场。承包商保障大多都是以签订合同的保障方式完成。[3]这种方式不失为一种借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可以为探索我国军民融合式的物流运输战略提供参考。
电商平台所依靠的物流体系,可以在战时以支前保障的形式为前线提供后勤保障。而这一想法的关键节点在于物流运输系统的最后一公里,即快递员。如果想达成这一战略,国家必须大力投入农民工福利和待遇,使之能够融入城市生活,保障其合法权益。真正实现新时期用独轮车推出来的胜利。
目前国内采用的人民防空工程的建设方针,就是一种很成熟完整的办法。通过立法的方式,规范投资方的权责,即保证了军民两用,平战转换的方针,又能维护投资方的权利。这种成熟完善的模式完全可以用于建立未来的电子商务物流运输模式。以法律的形式,把电子商务物流运输体系纳入国家国防战略之中,不仅可以为军队提供高效,强大的后勤运输补充体系,还可以成为国家战略威慑的一部分。通过立法将人民防空建设纳入到房地产建设当中,并通过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再通过相应人民防空规范的制定,对人防工程进行标准化规范,保证平时能用,战时也能用。同样的思路,可以用在物流运输配套设施的建设上。
首先,通过立法约束和规范企业的基本行为,给这种构想的实现提供基础。其次,保障企业的合法经济效益,这样企业才有参与其中的可能。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制定相应配套设施建设的相应规范,打造标准化配送网络,并接入大数据物联网,实现“军民两用,平战结合”的物流运输体系。这样打造出来的现代物流运输的配套工程体系,才能适应未来物流运输的发展。为交通运输系统现代化的全面发展铺平道路,同时也能够大幅度提升我国的战争潜力,提高战略威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