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供给侧改革 建设创新型国家
2019-07-01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追赶和超越经济发达国家、实现强国富民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经过七十年的奋斗和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追赶经济发达国家的追赶型发展时期已经基本结束,成为了中等发达国家,现在开始逐步向发达国家过渡,目标是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创新型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时期国内外新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论断,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倡导“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创造条件。
一、追赶型发展时期基本结束
(一)追赶型发展时期基本结束。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大量引进资本、技术、人才和经济管理经验,极大地释放了经济活力,促进经济高速发展,总体经济规模和实力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已接近一万美元水平,成为中等发达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中国奇迹。从发展速度看,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82.7万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34.5倍,年均增速达到9.5%;2017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9660元,比1978年增长了23.8倍,年均增速达到8.5%(表1)。从发展水平看,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2.2万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827美元,接近世界平均水平(表2)。从经济结构看,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9%,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1.6%(表3);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为17.5%,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达到55.9%(表4)。从经济体系看,我国已建成完备的经济体系,虽然有部分短板行业,但也有部分行业达到世界最高水平。从企业规模和活力看,不少企业已是各个企业排行榜的常客。从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关系看,由于我国经济技术实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由远距离追赶变成近距离跟跑,与发达国家的竞争明显加剧、经济摩擦显著增加,也表明我国追赶型发展时期已经基本结束,即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即创新型发展时期。
表1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8》
表2 2017年部分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8》
表3 2017年部分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产业构成 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8》
注:①为2016年数据。
表4 2017年部分国家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构成 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8》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还需完善。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公平、公正、公开、统一和法制化。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还不够完善,还存在一些非市场经济的东西,比如“双轨制”。身份制度、户籍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等都存在“双轨制”的问题,人为地割裂市场,既有失公平性,也制造了不真实的市场信号。“双轨制”是历史的产物,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的过渡性制度安排,在追赶型发展时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但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双轨制”的消极作用日益明显,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今天,“双轨制”已经失去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取消“双轨制”等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无疑会激发人民大众的创新创业热情,再一次释放改革红利,推动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市场经济制度不完善造成两个问题。一是宏观调控效果递减。多年来由于市场经济制度不够完善,功能不够协调,市场信号传导机制不够通畅,宏观调控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效果不断递减,甚至“一刀切”、“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老毛病仍然存在。传统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需求侧管理,目的是要引导经济协调均衡发展,却在市场信号不完全准确的情况下指挥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前进,难免造成巨大失误。
二是产业政策作用递减。在追赶型发展初期,经济发展以学习、引进发达国家现成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主,产业政策相对科学合理,容易奏效。在追赶型发展后期,经济发展逐步转变为以自主创新为主,多数产业政策已经没有现成的学习榜样,很难跟上日新月异的创新发展的节奏,加上不完善的市场经济造成的市场信号紊乱的影响,难以做到科学合理。即使做到了理论上的科学合理,在不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产业政策在实践环节也经常变样,难以发挥预期的重要作用。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企业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所发挥的作用明显增强,强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经济增长方式明显转变,增长质量显著提高。近几年企业营商环境明显改善,降低了企业注册登记、生产经营和注销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减税降费普惠企业和个人,激发了创业者的热情,迎来了企业数量的大爆发,2018年底全国市场主体总数达到11020万户,比2015年增加3273万户,增长42.2%。“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显著,2016-2018年煤炭去产能6亿吨左右,钢铁去产能2.2亿吨左右,水泥、玻璃、电解铝等行业压缩产能、兼并重组、提高生产集中度也按计划取得进展。过去三年,房地产行业去库存、金融行业去杠杆、降低企业和个人税费负担、扩大先进产能和有效供给能力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
1、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虽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是改革任务远未完成,而且难度越来越大,问题的根源在于条块分割的利益格局与市场经济制度的公平公正统一的要求相矛盾。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改变条块分割的利益格局,避免政府随意干预甚至试图代替市场,维护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统一。只有公平公正统一的市场,才能发现真实的价格和供需数量,引导市场主体(包括家庭和个人)做出合理的决策,避免经济结构失衡,达成良好的供需平衡;真实的市场信号也是政府制定和执行有效的产业政策的基础,没有公平公正统一的市场,产业政策就是无本之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要法制化和长期化,要有利于市场主体做出长期的合理预期,才能匹配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研发投入和个人的住房、教育和事业选择等经济活动的长期决策。减税降费不只是单纯地为市场主体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市场作用的提升,增加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的规模和比重,相应地减少政府直接参与市场的规模和比重。改革并最终取消“双轨制”等非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尊重、维护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与核心作用,激发创新创业热情,维护国家稳定与社会和谐,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顺利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保障。
2、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兴起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密集出台政策措施,加大力度、全方位扶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大力提倡、支持和帮助创业创新活动。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充分肯定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求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2018年9月以来,国家先后出台《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关于聚焦企业关切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的通知》、《关于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作用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大力宣传和贯彻落实这些政策文件,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顺利完成“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的重要保障。
3、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步伐。国有企业改革经历“抓大放小”、“股份制改造”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比改革以前明显改善,但多数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仍然较低、政府干预无处不在、行政化垄断比较严重、经营效率偏低、腐败问题多发、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能力有限。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标,一是要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率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能力;二是要提高公司治理水平、防止腐败;三是要避免不必要的政府干预和行政化垄断。要达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标,有三个途径,一是国有资本退出没有竞争优势的企业;二是国有资本进入低估的优质企业但不干预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三是引进民营资本,提高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已经或正在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影响力较大的企业是中国联通和万科。中国联通是引进民营资本,提高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的混改代表企业。混改效果还有待观察。万科基本上属于国有资本进入低估的优质企业但不干预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的混改代表企业。国有资本退出没有竞争优势的企业还没有代表性的案例。
4、提高产业政策的前瞻性、合理性和可执行性。我国产业政策的特点是全面、细致,几乎涉及所有行业和地区,这是不合逻辑的,实践效果也难达预期。如果无所不包的产业政策居然成功了,那还要市场经济干什么?我们需要市场经济,就是因为计划没有变化快,产业政策参考的变量远不及市场运行本身的变量多。所以,当希望以产业政策修正市场缺陷的时候应该非常谨慎,要防止过度依赖产业政策可能带来的副作用。要提高产业政策的前瞻性、合理性和可执行性,应当避免产业政策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现象。产业政策应当以发挥引导、示范作用为主,尽量减少或避免使用奖励性或惩罚性措施。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
虽然追赶型发展时期还没有完全结束,我国还没有进入经济发达国家行列,2019年预测人均GDP只有一万美元左右,但经济总量高居世界第二,经济门类齐全,部分地区经济已经相当发达,部分领域创新能力引领全球,部分企业雄踞全球企业排行榜前列,所以我国有必要也有条件提前进入创新型发展时期。但是我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功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决于能否保护人们的创新动力和创新成果。
(一)创新的动力。总体而言,创新是人类的天性,如果人类不喜爱创新,就不会有今天的人类文明。人类创新的动力来自于好奇心和好胜心。好奇心驱使人类主动地学习和研究,不断发现和积累新的知识,不断创造新的产品;好胜心驱使人类不断地相互竞争,残酷的市场竞争驱动人类为了赢得市场而被动地创造新的产品。但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或能够创新,所以保护好创新者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才能带来持久的创新动力。
(二)为主动创新创造条件。创新需要宽松的思想环境,需要培养创新意识;需要自由的教育,需要自由的发明创造;需要合理的收入分配和财产制度为创新活动提供一定的经济基础。在国内外历史上,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家等创新者被误解、曲解甚至打击的情况时有发生,无一例外地阻碍创新活动;而对这些创新者越宽容的国家,其创新活动就越活跃。
(三)为市场竞争保驾护航。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提供真实的价格和供需信号,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励创新者创造更好的产品以满足需求。
(四)规范资本市场助力创新活动。由于资本市场不够规范,对创新企业支持力度不够,阿里、腾讯等优质企业股权外流,是中国内地投资者的重大损失。完善的资本市场是创新者的“良师益友”,相信科创板的设立可以推动创新活动,培育新的“阿里”、“腾讯”,为投资者提供优质的股权资产。
(五)保护产权。创新活动必然创造大量的有型和无形的财富,包括专利权、版权等,保护好这些属于个人和企业的财富,是创新活动得以延续并扩大的基础。其实个人产权和企业产权既有私有属性,也有公有属性,所以保护个人和企业产权就是保护全社会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