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分析
2019-03-29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68)
一、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主要功能
1.园林植物配置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活空间。在城市建设中,绿地系统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关系到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关系到城市环境质量,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有力保障。通过园林植物配置,植树、种灌、栽花、培草等过程,城市的绿地面积扩大,将绿色植被的生态效应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园林植物配置,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调节了气候,净化了空气和水体,吸收并转化了环境中的有害物质,维护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将城市环境改善,达到清洁、舒适、美丽和安全的效果,为城市居民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活空间。
2.园林植物配置直观的展现城市文化,增添城市魅力。风景园林中的植物配置结合城市的自然条件来情况来决定,在配置设计中,将具有大量自然气息的植物引入城市,通过各种方式与城市建设相融合,达到城市与自然完美的结合。同时在园林植物配置时注意与当地的风土民情,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相符合,营造出具有文化内涵的风景园林建设,增添城市的魅力。好的城市环境不仅能使居民健康、快乐的生活,而且能够吸引投资,有利于经济建设和文化的发展。
二、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的原则
(一)生态性及地域性原则
在進行现代城市建设中,需要遵循的原则之一是生态性原则,这也是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其中,风景园林中的植物存在价值是对城市绿化面积的扩大,能够净化城市空气了,维持生态平衡。因此,在进行现代城市建设中,务必严格遵循生态性原则,以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生长条件为基础进行植物空间的设计和安排,保证植物的和谐统一,促进生态和谐的统一发展,同时,便于植物种群自身的生长,构建相应的植物群落系统,体现绿色植物的存在价值。除此之外,要由于每个城市的文化背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考虑其地域性,使其能够体现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所以,在进行植物配置与规划中,要严格遵循生态性及地域性原则。
(二)景观性及经济性原则
景观性原则主要是在进行植物的配置规划中遵循的,对空间科学合理的排布,充分的体现整个植物景观的美学效果。不断提升风景园林的整体观赏价值,增加城市的文化底蕴。除此之外,只有在足够资金的基础上才能很好的进行风景园林设计规划,对此,需要在进行植物配置和规划中按照经济性原则进行的,根据景观的布置要求进行植物的配置和规划,一般而言,如果园林的景观充足,可以在进行植物配置和规划中,优选寿命比较长、生长速度比较适中的,适合粗放管理的植物。
(三)以人为本原则
在进行植物景观的设计时,最主要考虑的还是以人为本,毕竟所有的设计工作开展都是为人而服务的,这就需要设计工作者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充分考虑到设计效果给人们生存及生活带来的实际价值,包括视觉的满足以及实用性方面的体验。这样一来也就能充分展现出园林景观的价值,同时也是设计的关键点所在。
三、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方法
(一)有机结合花草丛木
有机的结合花、叶两者之间的比例,做好绿叶配红花比,不要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单调的绿叶、单调的红花,选择合适的比例,促使植物配置的美观功能彰显出来。在实际工作中重点关注植物四季的不同变化,对于其存在的不同景色构成的景色进行分析。
(二)多层次的搭配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按照实际情况的需要搭配不同颜色树种,实现高低错落树木的搭配,发挥出错落有致的搭配效果,缓解人的视觉疲劳,在发挥上述效益的基础上还可以促使其逐渐完成独特景观形状的构建,进而从根本上体现地域的实际特色,反应其地域植物形态。
(三)整体性布局
依据风景园林建设的地形特点、地理环境予以充分考虑,植物应该要尽量选择当地种类,既可以节约运输成本,又能够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在对本地植物进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也可以将一些已经引种成功的外来植物引入使用。在风景园林植物配置设计中,务必从植物景观的整体布局出发,根据风景园林的景观设计规划选择合适的植物总体框架。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长环境,在栽植的时候,可以科学的选择生态位置进行栽植。
四、提升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水平
(一)构建适用性园林植物数据库
园林植物数据库的构建可以大大方便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工作者的工作,协助其进行植物的选择和搭配。园林植物数据库主要包含文字与图片两大部分,需要包含园林管理、植物审美、生态性状、园林人文条件等大量有用信息,植物配置与规划要求按照数据库中的植物的形态与生长特征进行疏密协调。同时,数据库还要及时更新,不能出现数据库信息与设计者关注的植物属性信息相差较大的情况。
(二)各方面规划统筹
准确的现场调研和周边考察以获得保质保量的初始条件,建设地区的水文地质、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与微量元素、气象一般情况及其变化幅度和已有的植被覆盖分布情况都需要有近几年来的数据支持。在配置与规划之前需要了解清楚已有植被的生长状况,如树龄、高度、冠幅、寿命、病虫害的敏感性和是否需要特殊养护,在尽可能利用已有植被的基础上,再考虑人为引入新的植物景观,对周边的绿化用地概况进行考察和总结,后期人为引入的植物景观不能是强制加入环境中,而应该和谐融入、互利共生。最后,对所有收集到的信息,专业的设计师要尽心分析概括,归纳出该地区特定的风景园林中植物配置与规划的优势条件和限制因素。
(三)结合施工管理
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是一个系统化、整体化的大工程,植物景观面积、规模较大,主要包括初步设计、施工设计及设计调整三个阶段,在规划和施工阶段,要关注植物的周期变化,包括季相变化和近、远景规划,不断解决建设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梳理理论研究的思路,逐渐补充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规范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程序,最终为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套与规划提供一套实用性和操作性更强的工作方法。
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的配置与规划需要根据地域的风土人情、地理结构结合植物四季的不同变化来进行综合考虑。在配置与规划中应注重与城市景观用地面积结合,在详细了解植物生长习性的基础上结合土壤气候特性选择最适合的植物,以尽量避免植物死亡和迁移。此外,还需要加强园林植物的病虫管理和场地管理,以促进风景园林与人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