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对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以创新型企业战略联盟为例
2019-03-29
(内蒙古财经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115000)
一、引言
这个时代背景的复杂交叉的情况,让企业管理变得越来越难,也越来越简单。企业在市场中独立的竞争已经成为过去式,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就要求企业寻找联盟的机会,占领市场,创造合作共赢的利润。现在全球都处在一个科技创新的竞争环境中,国家若想获得国际竞争力,只有不断的进行创新,而创新的压力落在了创新型企业,同样大数据环境的背景下也要求创新型中小企业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创造力,不断地抢占市场份额,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创新市场中获得胜利,为国家创造更大的价值。由于创新型的企业都是拥有专业技术、核心知识的,对其规模的要求并不大,由于规模的局限性,其自身无法承担创新环节中造成的风险,而正是由于创新型中小企业自身存在局限性,这时若想获得更强的创新制造的能力,承担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就要求企业之间进行联盟。而大数据环境带给创新型企业联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大数据的特点是数据多,价值大,而且获取的速度特别的快,在企业进行战略联盟决策时,大数据平台起到了绝对大的作用,也将打破这种联盟的稳定性。
二、文献综述和概念界定
(一)文献综述
1.创新型企业文献综述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尽管国内外学者从各个研究角度入手对创新型企业进行定义,但是每种定义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缺陷,很难出现大家公认的权威定义。著名管理学家弗里曼对创新型企业的特点进行总结,他分析出创新型企业有以下10个特点:①企业对新产品的开发设计能力较强②对本企业申请的专利商标有健全的保护机制③为了进行新产品开发,企业投入部分资源设立专口的研发机构④对于新产品的研发速度比其他同行业企业快⑤企业愿意持久长期投入资金、人力资源等资源进行研发工作⑥企业愿意承担新产品研发失败的风险⑦对产品可能存在的潜在使用者进行维护⑧对可能存在的企业未进入的市场进开发⑨企业的领导者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⑩持续满足目标客户的需求。有"现代管理学之父"之称的德鲁克在探讨创新型组织课题中所表达的观念是:创新型组织即为在体系中培训出对创新的不断追求,使得团队中每一位成员能把新思维、新思想带入到工作中,经过不断的规模化,将会产生生产链般效果的创新团队。
2.战略联盟稳定性文献综述
有关战略联盟不稳定的探索开始于1971年,Franko首先对战略联盟不稳定性概念进行了巧释。然而战略联盟不稳定性被提出后并没有得到理论界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之后,国外学者才对其关注。国内学者蔡继荣,胡培对国外学者对战略联盟的稳定性进行了探究分析,他们发现战略联盟稳定性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到20世纪90年代结束,研究方法主要对联盟企业及联盟情况的持续观察分析和对联盟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及数据分析为主,这一阶段对企业战略联盟的不稳定性或稳定性的理论分析不够充足。在这一阶段Bamish(1985)和Kogut(1988)等国外学者通过对联盟的观察与分析,逐渐发现战略联盟的过程中会出现不稳定性的情况,因此他们提醒学者必须对联盟的不稳定问题进行足够关注。Porter在1990年提出著名的价值链管理理论,他提出战略联盟只是企业价值链管理过程中的一种过渡形式。Hamel(1991)指出联盟的不稳定性是由于联盟内部存在冲突产生的,他把联盟的内部冲突在其核也竞争力理论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二阶段,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截止于90年代末,这一阶段学者们主要探究联盟不稳定的成因。Hennart(1988)、Parkhe(1993)及Tallman(1998)等管理学家分别研究交易费用论、博弈论和资源困境论等理论基础上联盟联盟不稳定性问题。同样在第三阶段,Inkpen、Beamish(1997)在理论上给出了对战略联盟的不稳定性概念,为后來学者对战略联盟稳定性研究奠定了基石。Das和Teng(2001)根据联盟合作与竞争的特点,对联盟持续期间的机会主义问题、影响联盟稳定性的三个重要定位问题(合作与竞争、长期与短期、柔性与刚性)以及社会学因素对联盟稳定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联盟的稳定性等,两位学者主要考虑了环境因素的变化对联盟稳定性的影响以及联盟成员间的不忠诚行为对联盟造成的影响问题,从而形成了较成熟的理论模型,他们是对巧盟稳定性问题研究贡献最大的管理学家。与之前学者对战略联盟稳定性研究的视角不同,Zeng和Cen(2003)提出了信任、沟通等社会关系因素对战略联盟稳定性的影响,他们利用社会学困境理论构建了新的战略联盟稳定性研究框架。
(二)概念界定
1.创新型企业的概念界定
通过对互联网资源的查询,按照《辽宁省创新型中小企业评审认定及管理办法》及《进宁省创新型中小企业评审标准》,本文选取辽宁省创新型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创新型中小企业应主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①重视研发投入。企业每年主营业务收入在1-3亿元之间,其中用于技术产品创新的资金比例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3.5%;主营业务收入在3亿元W上企业,投入比例不低于2.5%。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的专利技术在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或者拥有用于技术创新自主知识产权。企业注重专利技术的开发与保护,每年投入专口资源设立专用于专利技术的保护与管理的部口。③创新能力较强。企业设立专口用于研发的部口,与相关企业、高校、研发机构保持合作进行技术开发。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的15%以上。注重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通过核必技术所生产的产品销售收入占当年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不少于20%。④具有自主品牌。企业的主要产品在行业中具有领导地位,主导品牌对企业同类产品影响力很大。主要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重视对自主品牌商标的打造,提高自主品牌知名度,拥有省级W上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扬。⑤重视创新文化建设。企业的创新性文化氛围较强,拥有鼓励创新的管理文化,高级管理者具有创新精神。善于制定自主品牌、专利技术创新的战略,能够保持对行业领先技术的追求,对新事物的敏感性。
2.战略联盟稳定性
Kogut(1989)把联盟的不稳定定义为联盟最终以失败或解体告终。这种定义并不合理,因为联盟本身就存在期限,达到期限自然会解散,并不代表联盟不稳定。Inkpen(1997)综合了其他学者对于战略联盟不稳定的观点并进行了完善,他把战略联盟不稳定性定义为"联盟持续过程中,联盟主要目柄、合作关系和控制权等改变W及联盟出现解体或兼并"Yan&Zng(1999)认为战略联盟的不稳定主要表现在联盟的绩效方面,如果联盟的战略目标、合作关系、协议内容等发生变更之后,会对联盟合作效率W及产出水平造成影响,视为对联盟的稳定性产生影响的行为学者们对联盟稳定各执己见。曹东、谭鲜明(1997)把联盟的稳定定义为联盟的组成稳定,联盟没有新的成员加入,也没有原来的成员退出。Jiang Li&Gao(2008)认为联盟稳定性是指联盟可W成功的达到预期目标,联盟成员可W合理的分享联盟收益分担市场风险。蔡继荣(2012)认为没有绝对的稳定性定义,联盟的稳定性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能够保证联盟的正常运营。对于战略联盟不稳定性定义,目前得到较多人认可的是以Inkpen和Beamish为代表的资源基础理论学者们给出的定义,认为联盟的不稳定性是联盟各方成员非计划性或未经深思熟虑的意外中止或联盟结构的改变,这种情况与联盟各方经过协商后的联盟失效不同,他们认为联盟的稳定性是与联盟的不稳定性相对应的。
三、大数据环境对创新型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的影响
创新型企业的成功的关键不在于规模的大小,而在于企业是否拥有核心的创新技术。而创新型企业面临的战略风险又是不可忽视的,一般会为了转移这种风险进行与其他企业的战略联盟,来与其他的企业共同承担风险,并进行优势互补,完成各个企业独立的目标,由于大数据环境的到来让企业战略联盟变得越来越简单,同时也越来越复杂。在这样的环境下,创新型企业的战略联盟的稳定性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一)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从而导致战略联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外部环境主要是由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组成,这些环境的变化以及不确定性都将对创新型企业战略联盟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首先政治环境,主要是指政府利用其职权对组织或个人的决定进行干预。由于时代发展的眼球,现阶段政府对创新型企业的关注度极高。政府作为众企业的领头人,这个大数据的环境对各个创新型企业的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这导致政府出于对宏观环境的考虑或者是其他的目的,过多的干涉创新型企业进行战略联盟的决策,从而造成战略联盟的不稳定。政府能够通过大数据便捷的收集到其所需的信息,随后根据环境进行政策整改,比如目前许多国家对反垄断法的重视,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通过这些法律法规来限制企业的活动,这必定影响企业之间战略联盟的稳定性。
经济环境,主要是指创新型企业战略联盟的成员所在的经济市场的健康程度和资金来源。大数据的产生势必将会影响经济环境,进行战略联盟的创新型企业若是处在相同的经济市场环境下,资本市场的健全程度也会影响战略联盟的稳定性。创新型企业讲究技术和资本的融合,若是进行战略联盟的创新型企业是跨越两个或多个国家的,比如外汇就将作为主要的资金来源,则汇率的变动将会影响战略联盟带来的收益和债务负担,这也将对创新型企业战略联盟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社会环境,是指社会对创新型企业的关注度以及认可度。大数据将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并将其提供给需要的组织和个人。社会对创新型企业的关注将会影响其决策,并且对其资源的配置、市场需求、环境等将起到监督的作用。而大数据平台正好能够为社会提供这些需要的信息,而社会对创新型企业进行战略联盟的监督将会影响其战略联盟的稳定性。
技术因素,是创新型企业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势必将会对战略联盟稳定性产生较大的影响。技术也是存在一个生命周期的,一个新技术的产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经过竞争才能够存活下来,然后在经过一个不稳定的阶段直到被下一个新的技术替代,而大数据的平台的出现,将缩短新技术的生命周期,创新型企业拥有的核心技术将会被替代或被淘汰,这样将导致在联盟的过程中,企业拥有的技术优势将消失。
(二)当收益与风险出现不对称的情况时,对战略联盟稳定性产生影响。
创新型企业战略的管理层会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使用各种资源来调整企业的目标。数据信息对企业战略决策来说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企业的兴衰成败,这就要求企业应当掌握大量的企业外部数据,才能保证企业所做的战略决策在收益方面得到保障,这样企业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战略风险,而大数据平台将会为各成员企业提供较为详细且客观的数据。创新型企业的战略决策者在进行战略联盟时需要考虑联盟总收益和资源总投入是否对称,各联盟伙伴在联盟过程中分配的收益是否平衡是否合理,若联盟成员中任何一个企业觉得分配存在不公平时,就会导致联盟存在不稳定。所以在进行收入分配时,每个联盟成员都要根据提供的数据来判断我的收益与其他人的收益是否平衡,而且还要建立检测系统来判断是否有投机者违反合作规范,而且联盟收益是由共享收益和待分配收益组成的,而且有的合作方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而损害这部分共享利益,这就导致联盟的不稳定性,甚至解体,而这些信息大数据平台都会会进行有效的处理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决策所需要的数据,企业会根据得到的信息进行战略联盟的决策,从而会影响到战略联盟的稳定性。战略联盟风险主要是由于不确定性导致损失的可能性,结果导致失去竞争优势、被兼并或联盟的失败。
(三)创新型企业战略联盟管理的难度增加,对战略联盟稳定性产生影响。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保证创新型企业的竞争优势,对创新型企业的创新力度要求增加,其所面对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创新型企业管理的性质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随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组织机构也日渐庞大,管理功能也变得更加的复杂。决策者经常需要根据多个影响因素和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决策,其难度越来越大,单凭其洞察力、智慧、知识和经验等为基础的传统决策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管理决策的需要,这将导致战略定位不准,存在很大风险。因此,现实管理的实践要求决策要走向科学化,要将定性决策与定量决策相结合,这就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四)合作伙伴战略目标或竞争地位的变化,对战略联盟稳定性产生影响。
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战略目标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随时的调整,并且竞争地位也是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的,信息的获取速度会加速这些过程,而大数据的平台正好为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方便。战略联盟中,维持战略联盟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各方竞争地位保持平衡,而竞争地位的高低是有企业对信息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的拥有程度决定的。通过联盟内的交易与学习,以及外界信息的获取,联盟成员对资源和技术的掌握程度会随之变化,有可能会出现竞争地位变化。事实证明,企业之间竞争地位的差异变大时,具有优势一方的战略目标会变得更高,相对的,竞争地位下降的一方有可能会放低目标,这样,联盟内成员的战略目标就会变得不一致,通过大数据平台信息资源的获取能力出现差异,无法在共同经营方面达成共识,那么联盟肯定就无法继续了。
四、总结
大数据的到来,创新型企业的战略联盟形式也越来越多样,企业治理也越来越复杂,势必会影响战略联盟的稳定性。由于大数据时代刚刚到来,对创新型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的影响也存在于表面,越来越多的问题会在今后的管理中出现,对于创新型企业之间的联盟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只有认识到大数据对创新型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的影响和重要性,并顺势而为,才能提高企业运用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搜集、处理和利用的能力,避免其对战略联盟稳定性的影响。挖掘大数据蕴含的知识与潜在商业价值,消除其对创新型企业战略联盟的稳定性的影响,利用大数据的优势来提升企业战略决策能力和组织绩效,使创新型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获得举足的进步和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