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经济类平行语篇话语修辞对比与翻译
2019-03-29朱天文
朱天文
(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州大学跨文化话语研究中心,福建福州 350108)
一、引言
关于平行语篇的界定,学者们的意见不太统一,总的说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所采纳的平行语篇是指广义的,即依据某种规则而收集的一组语篇,正如Snell-Hornby[1]所认为的,“平行语篇”是相同(或十分相似)情景语境下,使用不同语言而形成的语篇〔linguistically independent products arising from an identical(or)very similar situation〕。本文所用的修辞概念是指在古典修辞传统上发展起来的新修辞,即“通过象征手段,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态度、行为的一门实践”(the practice of influencing thought,feelings,attitude and behavior through symbolic means)[2],其核心部分是受众理念,强调根据具体的情境因势而动,试图影响人们的思想。文章主要从话语内容、叙述方式以及修辞手段这三个方面对两组原生性的经济类汉英平行语篇的话语修辞进行对比,得出对汉英翻译的启示,之后再对所选汉语语篇的英译文做出点评,分析英译文如何根据汉英话语修辞的异同点以及译入语受众进行调试。
二、经济类平行语篇话语修辞对比及其翻译
涉及经济类的语篇种类不少,但限于篇幅,本文仅选取两组2016年以来媒体公开报道的原生性汉英经济类平行语篇:第一组是关于中美某企业新举措的新闻报道;第二组是中英政府首脑在达沃斯经济论坛上的讲话。由于这两组语料在题材、风格、使用场合、使用对象等方面具有相似性,是语域对应语料,可以作为广义的平行语篇来研究。
本文拟进行比较的两组平行语篇分别为:
第一组:汉语语篇1:国开行将发行350亿元“债券通”金融债[3]
英语语篇1:Apple Just Bought$1 Billion of China’s Uber Competitor[4]
第二组:汉语语篇2: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一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5]
英语语篇 2:Prime Minister Theresa May’s Speech to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6]
(一)第一组平行语篇对比及其汉语语篇1的英译文点评:
第一组汉英平行语篇是经济类新闻报道。汉语语篇1来自新浪网中文版,而用于点评的对应英译文“China Development Bank to issue$5.3 bln bonds via’connect’ initiative”[7]来自新浪网相应的英语版,因此可以看作是汉语语篇1的英译文。
1.第一组汉英平行文本修辞对比及翻译启示:
(1)话语内容对比
“汉语语篇1:国开行将发行350亿元‘债券通’金融债[8]”与“英语语篇1:Apple Just Bought$1 Billion of China’s Uber Competitor”[9]两篇经济新闻报道都交代了新闻报道六要素的主要方面,5ws和 1h,即时间(when)、事件(what)、地点(where)、原因(why)、人物(who)以及方式(how)。第一篇报道是说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在某个时间,委托哪些机构在哪里发行了债券通,以及发行债券通的目的作用。英语报道则讲述了美国苹果公司在何时何地用何种方式购买了滴滴出行,以及购买的目的。
(2)叙述方式对比
汉英报道都注重消息来源的可靠性。英语报道更多采用明确的消息来源或直接引语,以突出真实性,例如 Apple CEO Tim Cook said…Didi Chuxing president Jean Lieu said…CEO Travis Kalanick admitted…汉语有时采用较为模糊的消息来源,例如“据介绍,……”
汉英报道分别采用受众熟悉的叙述方式。例如英语文本中考虑到英语受众可能对“滴滴出行”缺乏了解,添加了必要的解释,在标题中用美国人耳熟能详的Uber做比较,称“滴滴出行”为China’s Uber Competitor(优步在中国的竞争者),在导语中则称之为 China’s homegrown rival to ride-sharing monolith Uber(共享汽车巨头优步的中国对手)。
汉英报道都倾向于采用常见的倒金字塔形结构,即根据重要性顺序的递减来安排信息: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标题和导语中,接着不断补充次要信息或背景信息。这就为汉英经济报道的节译提供了根据。例如中文文本最后一段中“作为第一批‘债券通’中唯一的熊猫债,对东盟乃至亚太区域发行熊猫债具有重大示范作用”,体现了中国人民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大国自豪感,这种夸大的口气如果直译则不为英美读者所乐见,在报道的汉英编译时予以省略。
英汉语报道在重复手法使用方面存在差异:汉语报道重复使用某个名称的频率较大,英语报道则注重变换表达法,用替代等手段来避免一些专有名词的重复。例如,汉语报道多次重复出现“国开行”,这对读者来说习以为常;而英语报道中同样就“苹果公司”又有 Apple、the tech giant、the company等不同叫法,而同一段中China的概念再次出现时,为避免重复也换成了the country。
(3)修辞手段对比
两篇汉英经济新闻报道都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段来增加可读性。汉英报道都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例如汉语报道中“这也是国开债长期限品种首次亮相柜台市场”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英语报道中Th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Chinese market has proven a tough nut for Apple to crack应用了metaphor(暗喻)这一修辞格。
汉英修辞方式也有不同之处,在译入语中难以找到对等方式。例如汉语报道中“有序开放,成效显著”“密切合作、开拓创新”等工整的四字结构表达,英语报道则用到了汉语中所没有的头韵修辞手法,例如英文标题Apple Just Bought $1 Billion of China’s Uber Competitor 采用头韵,分别含有两个b开头和两个c开头的单词。
2.汉语语篇1的英译文点评
(1)话语内容方面
来自新浪英语的英译文在标题中将汉语语篇1标题中的“350亿元”换算成$5.3 bln,第一段采用括弧加注的表述方式35 billion yuan($5.29 billion),这一处理考虑到西方受众对美元的熟悉度甚于人民币。但英译本最后一段却放弃了该努力,显得虎头蛇尾,笔者建议在20 billion yuan后面也加注($3 billion)。
(2)叙述方式方面
为了避免英语受众对新闻报道的可靠性产生怀疑,英译本略去汉语文本中较为模糊的消息来源及信息—— “据介绍,本次金融债券发行分为……”其考虑有二,一是来源不明可靠性不够,二是内容不属于关键细节。而汉语文本中直接引用的内容“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张旭光表示,……成效显著”这一句则由于出处明确,符合英语经济新闻报道常用直接引语增加新闻客观性可靠性的叙述方式,在英译本中采用直接引语,引述的全部内容予以保留。此外,现有英语译文考虑到多数目标受众对中文报道中的“国开行”并不熟悉,在英译文第一段导语中给出了全称、简称并添加了其职能说明:China Development Bank(CDB),a major policy bank〔中国开发银行(国开行),一家重要的政策性银行〕,这样能使英语受众了解该机构的内涵和功能,更好地接收新闻报道的信息。
汉英报道常见的倒金字塔形结构给编译对文本进行取舍提供了依据。新浪网的英译文最后一段将汉语报道做了大幅删节处理,原文“后续建立‘债券通’经常化发行机制,并推出…… 主承销中央汇金公司150亿元‘债券通’中期票据”共157个汉字,在英译本中高度概括删节为16个词,later making it a routine practice for other projects to link China’s market with overseas investors。这样的处理方式既符合英美受众不喜欢渲染夸大的心理,也符合新闻报道按重要性分布的倒金字塔结构组篇方式,省去次要信息。“省略是新闻翻译中的一个重要策略,新闻材料经常根据当地受众的需要进行剪裁。”[10]
该英语译本还注意到汉英多次提及专有名词方面的差异:汉语多重复,英语多用替代手法来尽量避免重复。英语译文On July 4 last year对应汉语文本中的“2017年7月4日”,用last year替代“2017年”,点出所述事件与新闻发布年份2018年的关系,符合英语文本尽量避免重复但注重上下文关联的习惯。
此外,英译文注意到英语被动语态通常比汉语使用频率更高,将原汉语报道“国开行聘请中国银行(香港)、东方汇理银行、平安证券(香港)三家机构”中的主动语态在英语文本中转换为主要施事者做主语的被动语态:Three institutions-Bank of China(Hong Kong),Credit Agricole,and Ping An Securities(Hong Kong)-have been hired to work,这样更符合英语文本的表达方式。
(3)修辞手段方面
考虑到英语中没有四字格这种修辞手法,英译时要进行适当转换,汉语原文“……推进了中国资本市场有序开放,成效显著。国开行将以‘债券通’开启一周年为契机,继续与境内外机构一起密切合作、开拓创新”,英语译本对前两个四字格进行了化解合并,对后两个四字格改用尾韵的修辞手法,起到了异曲同工的作用:…promoted the orderly opening of China’s capital market.CDB will continue its close cooperation and innovation with domestic and foreign institutions。
(二)第二组平行语篇对比及其汉语语篇2的英译文点评
第二组汉英平行语篇,即“汉语语篇2: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一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11]与“英语语篇 2:Prime Minister Theresa May’s Speech to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12]是经济类演讲稿,分别是中国总理李克强和英国首相Theresa May(特蕾莎·梅)在2017年达沃斯经济论坛上的讲话稿。汉语语篇2的英译文是李克强总理发言的同传译本。
所给汉语语篇2的英译文Chinese Premier Li Keqiang’s Speech at New Champions 2017 Annual Meeting Opening Ceremony是官方英译文,与该汉语语篇同时在2017年6月的达沃斯经济论坛发布并转载在“英文巴士”等网站上。[13]
1.第二组汉英平行文本修辞对比及翻译启示
(1)话语内容对比
汉语语篇2和英语语篇2都是政府首脑在同一场合的经济类演讲,因此两个语篇可作为广义的平行语篇来进行比较。汉英语篇的话语内容均包含演讲者所代表的国家在当时国际环境中采取的对内对外经济政策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汉语语篇强调对外推行包容性经济增长政策,重点提到“一带一路”,对内则阐述了“改善民生、精准扶贫、双创”等政策,强调发展崛起的中国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是和其他国家互惠互利的。英语语篇反复提及globalization(全球化)、partnership(合作)和free trade(自由贸易)的政策理念,旨在说服受众,强调即将脱欧的英国将更加投入全球化,加强与各国的合作并更好地维护自由贸易。
(2)叙述方式对比
汉英语篇都采用了一些并列、排比的句式来阐述和强调观点,并且都通过列举事实和数据来说明各自的观点。汉语语篇2用大量数据加强说服力;而英语语篇2则使用大量排比句,通过句式一步步加强语势,以达到说服受众的目的。
(3)修辞手段对比
汉语语篇受到“赋、比、兴”等修辞传统的影响,在观点阐述中插入较多的成语、俗语和谚语来加深受众对演讲者观点的理解。例如:“咬定青山不放松”“我们不能走路崴了脚,就怪地不平,不再往前走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等。对于汉语语篇中一些突然出现的比喻、谚语、俗语等,汉语受众能够根据前后内容意会其深意,这些内容如果不加衔接手段就直译到英语中去,显然非常突兀,难以为英语受众所理解。所选英语语篇中也使用一些暗喻、引用等修辞手法,虽然频率不高,却都能和上下文很好地衔接,例如And to do so,I turn to the words of the 18th-century philosopher Edmund Burke who said“a state without the means of some change is without the means of its own conservation(要做这些事时,我想起了18世纪哲学家埃德蒙·伯克的名言:“没有某种改变手段的国家是没有自己的保护手段的”)。这里通过And to do so来和上文话语紧密衔接。此外英语演讲中常见头韵的修辞方式,例如the power of public and private co-operation(公私合作之力)、the politics of division and despair (分裂与失望的权术)。这些美学修辞手法的使用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增强了演讲者的感染力。
2.汉语语篇2的英译文点评
李克强总理2017达沃斯经济论坛讲话的修辞风格亮点之一是包含很多成语、俗语和谚语,其英译文如何考虑汉英修辞差异,再现汉语演讲中的成语、俗语、谚语等美学修辞手法,很值得研究。
例1:如果把青山喻为世界经济稳定性,薄雾喻为不确定性,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能用稳定性战胜不确定性。
英译:If the hills represent stability of the global economy and the mist uncertainty,then stability will prevail over uncertainty as long as we harden our resolve and make relentless efforts.
汉语语篇中插入了一句名诗“咬定青山不放松”,意思是要像青竹一样坚韧,其含义是汉语受众家喻户晓的,但如果直译到英语中,不仅英语受众不会产生类似的联想,还和上下文语境不相符合,英译干脆将意思明晰化,同时添加衔接词as long as(只要),这样不仅考虑到英语受众的理解力,而且体现了上下文的衔接关系。
例2:这些问题的根源不在于经济全球化本身,主要在于如何适应或应对。我们不能走路崴了脚,就怪地不平,不再往前走了。
英 译:However,theseproblemscannotbe blamed o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per se.What is important is how to adapt or respond to it.To give an analogy,one cannot blame the uneven ground for his sprained ankle and stop walking altogether.
汉语原文的第一句讲的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及其应对。第二句马上用一个谚语来讲道理,通过这个修辞手段增加说服力。汉语读者自然而然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和关联,而英语受众则不行,英语更讲究逻辑,因此现有英译文在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添加了To give an analogy(做一个类比),才使得这个类比在英文语境中显得自然流畅。
例3:不仅企业和科研单位在推进“双创”,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加入进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英译:Not only enterpris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are engaged in this effort,but more and more ordinary people are also joining in to make the best of their creative capabilities.This is aptly described by a Chinese idiom:Eight immortals crossing the sea,each with their own magical power.
英语译文考虑到英语受众比汉语受众更注重逻辑关系,在前半句提到的“双创”和后半句引用的谚语之间增加了一个表示过渡的衔接表达:This is aptly described by a Chinese idiom。但是该译文还有改进之处。建议不要直译出“八仙”的形象,因为前面说的是ordinary people(普通人),接下来的比喻突然说到Eight immortals(八仙),思维跨度太大。考虑到英语受众对中国成语不熟悉,不仅产生不了“各显神通”的想象,而且会疑惑前一句ordinary people(普通人)和后一句 immortals(仙人)之间自相矛盾,故不宜直译该歇后语,建议采用意译使之更符合英语受众的逻辑。
笔者改译:Not only enterpris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are engaged in this effort,but more and more ordinary people are also joining in to make the best of their creative capabilities,as if each of them has different magic power to display.
例4:这些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没有采取“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
英译:In recent years,facing downward pressure,we did not resort to massive,indiscriminate stimulus measures or follow the previous pattern of excessive investment and resource consumption.
汉语原文中包含一个比喻“‘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使得语言鲜活生动,如果直译到英语中则显得冗余,英译文准确把握了原文的意思和英语受众的心理感受,将其明晰化意译为:resort to massive,indiscriminate stimulus measures(采取不加区别的强刺激措施)。
例5: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51.6%,占到半壁江山。
英译:The added value of the service sector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half,or 51.6%of GDP.
汉语原文中的“半壁江山”显然是为了给汉语受众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用“半壁江山”来比喻比例之大,令人印象深刻。如果照搬到英译文则显得搭配混乱,将其简明地意译为more than half,易于英语受众理解。
例6:内需成了响当当的顶梁柱。
英译:Domestic demand has become a strong pillar of the economy.
汉语原文中使用一个暗喻 “响当当的顶梁柱”来形象生动地比喻“坚强支柱”,因为主语是内需,英译文考虑到英语受众的搭配和修辞习惯,有所省略,用a strong pillar of the economy(经济的坚强支柱)来翻译。
例7:中国人常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必将是更加精彩的世界。
英译:As a Chinese saying goes,“The sea is vast as it admits all rivers.”An inclusive world will be a more splendid place.
当汉语演讲出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时,汉语听众能够预测下文常会提及关于包容性的话题。但如果直译到英语中,英语听众会觉得突兀,认为该谚语和话题间缺乏衔接。因此英译文在谚语前添加了As a Chinese saying goes,很好地引出了谚语,美中不足的是所给英译文错将从句看作一个句子,既不符合英语语法,又切断了和下文的关系。建议将两句合并成复合句,先用As引出谚语作为从句,后面的句号改成逗号,将所要阐述的包容性话题接上去,成为复合句的主句。这样就能体现句子的逻辑关系,照顾到英语受众的感受,更好地说明包容性的重要性。
笔者改译:As a Chinese saying goes,“The sea is vast as it admits all rivers,” an inclusive world will be a more splendid place.
三、小结
我们在用英语报道中国的经济新闻,讲述中国故事时,容易被汉语的惯有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所影响。英语原生性语篇能够为我们的汉英翻译提供可供模仿的第一手范本,通过比较英汉原生性语篇的话语修辞异同点,在汉英翻译时有意识地加以注意,是提高汉英翻译的有效途径。
汉英原生性平行语料是宝贵鲜活的资料。我们如果能够更多地对汉英原生性语料进行比较,就能更多地发现汉英话语修辞的异同点,促使我们在汉英翻译时充分考虑到英语受众的感受和修辞习惯,积极把握修辞形势,对译文的话语内容进行调试,用受众能够接受的方式来组织话语,适当地应用美学修辞手段,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实现话语的对外传播目的。
注释:
[1]Mary Snell-Hornby,Translation studies:An integrated approach.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88,p.86.
[2]刘亚猛:《追求象征的力量:关于西方修辞思想的思考》,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第2页。
[3][8]魏晞:《国开行将发行350亿元“债券通”金融债》,2018年7月1日,https://news.sina.com.cn/o/2018-07-01/docihespqry0720471.shtml,2018年9月12日。
[4][9]Will Sabel Courtney,Apple Just Bought$1Billion of China's Uber Competitor,2016年 5月 14日,https://www.yahoo.com/news/apple-just-bought-1-billion-170000548.html?nhp=1,2018年9月12日。
[5][11][13]《双语: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一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2017年6月27日,https://www.en84.com/jh/3053.html,2018年9月12日。
[6][12]Prime Minister Theresa May’s Speech to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2017年 2月 23日,https://www.en84.com/tl/1906.html,2018年9月12日。
[7]Wei Xi,China Development Bank to issue$5.3bln bonds via'connect'initiative,2018年7月2日,http://english.sina.com/buz/f/2018-07-02/detail-ihespqry6374748.shtml,2018年9月12日。
[10]Esperanca Bielsa and Susan Bassnett,Translation in Global News.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9,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