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企业融资与战略发展
2019-03-29
(浙江财经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18)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尤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进步的生力军,在促进经济增长、活跃市场经济,保障就业和促进技术进步等各个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尽管政府各部门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融资困难一直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顺利成长。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更加突出。金融危机后我国中小企业经历了货币紧缩政策,中小企业面临着转型的紧急任务,随着政府出台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的金融政策,融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然而问题仍旧严峻。
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的困难主要体现在:第一,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大而市场供应严重不足,中小企业贷款比例仅占我国社会贷款的五分之一,中小企业能够获得足额资金的难度大;其二,我国中小企业能够选择的合适的融资渠道十分匮乏单一,多集中于采取银行信贷的形式融资,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实力较弱,信誉程度低下、高度的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会给中小企业的融资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从而阻碍中小企业融资的顺利进行;其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较高,由于信息不透明会导致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较大,进而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估时需要花费更多的融资费用,使得中小企业在融资时需要面临更大的利率,给企业的融资带来更大的压力[1]。
探究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存在的原因,可从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着手。中小企业本身存在的内部原因表现在:(1)财务制度不健全。中小企业缺乏大型企业规范、严谨的财务预算和财务制度,不能提供透明的财务数据,真实性有待考察;(2)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中小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并且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制定规范合理的管理制度,可能导致企业治理结构不规范,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从而在融资过程中,投资者考量企业时会给企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3)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较弱,缺乏核心竞争力。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往往忽视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挖掘和培养。同时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较高,很难抵御外部市场的风险,中小企业也面临着缺乏足额的抵押资产的问题;(4)企业信息不透明。中小企业真实的信息很难在公开透明的平台上查找,投资方与企业之间存在信息高度不对称的情况,需要了解企业详细信息就需要花费较高成本,并且得到的信息质量得不到保证;(5)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较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规模限制,能够用于抵押的资产较为匮乏,导致企业融资时担保出现困难,并且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社会信用偏低的问题,鉴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是否提供企业资金时在企业的安全性、流动性、营利性等因素的衡量上,中小企业均不占有明显优势,因此金融机构大多不愿意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6)中小企业信用意识淡薄。一些企业的信用意识淡薄,不重视企业信用的建立,甚至是在企业出现经营危机时,利用无效的担保方式骗取贷款资金,并且会出现在取得贷款后拒绝按期支付利息的情况,这种行为会导致企业严重的信用危机,恶化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7)中小企业内源融资意识差。中小企业大多不太重视企业的内源融资,且利润分配时表现得较为短视,经常存在短期化现象,企业的战略思想趋于短期化而不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没用发展的眼光来思考利用留存收益补充企业所需的资金的不足,忽视了企业资金的内部积累,忽略自身积累的造血功能,容易使得企业融资情况陷入恶性循环中;(8)狭窄的直接融资环节。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自身的内部资金的积累相对较少,内源融资或许难以满足其资金需求,而在外源融资中,能够通过直接融资获取足够的资金的途径十分单一,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同时信息披露程度上有待提高,对我国中小企业来说,股票市场以及债券市场的门槛均太高,尽管近年来随着中小企业板和新三板的起步,给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并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1]。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部原因主要有:(1)需求大,供给少。中小企业具有大量的资金需求,虽然中小企业数量占据国民经济大部分,但中小企业贷款额仅占贷款总量的20%,资金供给量不足,同时由于市场调节机制的影响,资金会逐渐流向规模较大、经营状况较好、抵御风险能力较强的大企业,这会使得中小企业可拥有的资金来源更加匮乏[2];(2)融资环境对融资成本的增加。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本实力弱,信用风险较高,财务制度上有缺陷,且信息透明程度较低,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会花费更大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信用评估,并且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时常面临较高的利率,从而增加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具有小、急、快的特点,中小企业常会选择具有风险小、期限短、收益高特点的短期抵押贷款的融资方式,然而短期抵押贷款的成本高于一般银行贷款,增加中小企业融资成本;(3)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不够。我国虽然设立了政策性银行,中小企业并不是主要的服务对象。国有银行和少数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门槛高,贷款所需手续繁杂;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定位也不是中小企业,而是农户;(4)商业银行的市场选择倾向不利于中小企业。各商业银行注重优化信贷结构,资金更愿意投向有国家支持的优质客户,而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意识不够,尽管国家出台了许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但实际的实行力度不到位;(5)信贷标准统一化。商业银行基本是根据国际市场和大型企业的标准,制定自己的信贷政策,同时全国各地区的信贷标准是一致的,在优化银行的信贷结构中,操作简单单一,缺乏务实性和灵活性,没有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项目的实际需求纳入考虑的范畴,这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一定的难度。
鉴于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以及融资困境存在的影响因素,有必要探讨我国中小企业面对融资困境的对策选择。
(一)完善企业内部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
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上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企业需要着手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方面的管理水平,发现企业潜在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推陈出新,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甚至是新市场,并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需要着力打破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尝试逐渐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逐步实现建立产权明晰,同时具有明确权责的现代企业制度。
中小企业规模有限,能够支配的资源也有限,因此企业需要重视合理配置企业资源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采取措施使得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有所提升,不断增强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这同样可以在大幅度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由于上述中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在于忽视了内源融资的作用和重要性,企业需要重视起来内源融资的作用,提高内源融资比例。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经济效益也在不断增长,企业需要合理地进行企业利润的分配,并且不断拓宽企业自有资金的来源。
(二)完善企业融资能力,增加企业融资效率
企业自身融资能力的逐步提高,是提高企业融资效率的关键和内在原因,要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企业自身融资能力的提高是关键。
政府重视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企业需要抓住国家产业扶持政策的机遇,使得中小企业的经营规范化,同时需要注意扬长避短,利用自身的资源,尽可能地增强企业自身实力与信誉。具体措施:第一,重视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第二,调整企业的产权结构,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第三,完善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第四,企业要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
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要重视融资效率,重视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在不断扩大企业外源融资的渠道时也要重视企业实际的融资成本和资金的可获取程度。中小企业要依据各自的规模差异,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内部财务结构、资金需求情况的不同来灵活地采用适当的融资方式,以获取足量资金,同时注意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以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
中小企业应该建立并保持相对稳定的企业财务结构,不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与融资风险,并以此为标准制定融资决策、选择合适的、高效的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的信用意识不高,企业着力增加企业信誉水平,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注重培养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并不断加强建设中小企业的管理制度。
(三)拓宽融资渠道,开源分散风险
中小企业的成长需要持续充足的资金支持,企业拥有的自有资金十分有限,过多依靠银行信贷也要面对银行提供短期资金的问题,因此融资时要发掘更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适当开源。
积极引进多种辅助融资手段,适当地进行私募股权融资、私募债券融资以及民间融资,政府需要转变思路,将民间借贷的地下状态引导到统一的金融监管体系中,使得部分符合条件的民间融资途径合法化,并切实提高监管水平,能够引导和规范其发展,以此适当地控制融资风险,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3]。
积极利用创业风险投资促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要积极发展定位于中小企业的新三板市场[4],企业直接融资体系仍需不断改进完善。以往我国中小企业大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目前中小企业则逐渐转变形态,着力于转变为覆盖多行业及领域的综合性产业形态,以银行借贷为主体的间接融资并不太适合一些高科技、新兴产业,因此国家需要大力支持和鼓励多元化融资方式的拓宽与发展,同时监管部门需要密切监控相关风险。
(四)加大金融改革和创新步伐
金融机构要转换思想,切实提高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的服务意识,同时需要相关的金融监管部门对企业通过金融机构进行融资的过程,做出认真的检查监督,保证金融机构切实执行。
我国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体系尚不完善,需要予以积极改善,同时要切实拓宽中小企业融资途径,中小企业发展面对的外部金融环境仍有很大改革创新的空间,金融机构切实能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还要发掘新的途径,同时推出具有针对性的有不同特色的金融产品[2]。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强化企业信用网络的建设。要能准确及时地给予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资金上的支持,切实地帮助那些信用记录良好的中小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