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WLAN的中小学校园非正式学习环境构建*

2019-03-29瑞熊国清

中小学电教 2019年3期
关键词:接入点网卡局域网

黄 瑞熊国清

(1.四川文理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四川 达州635000;2.四川文理学院 教务处,四川 达州635000)

一、引言

随着通讯技术的逐渐成熟,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接入互联网的成本逐步降低,愈来愈多的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网上冲浪。WLAN作为计算机网络发展的佼佼者,使得非正式学习的效用更加凸显,给学者们探讨非正式学习带来了新的视角。

二、WLAN

(一)WLAN的概念

WLAN即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当今计算机网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在一定的局部范围内建立的网络,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以无线多址信道作为传输媒介,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LAN的功能,能够使用户真正实现随时、随地、随意的宽带网络接入[1]。”工作于2.5GHz或 5GHz频段,利用射频(Radio Frequency;RF)技术,以无线电波作为传输介质取代传统双绞线。使用户不再受地域限制,同时保证了网络数据的传输质量。

(二)WLAN技术概述

无线局域网传输距离一般为几十米,其主干网络通常使用光纤、同轴电缆等。用户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接入网络。基于IEEE802.11标准的WLAN工作于2.5GHz或5GHz频段,由于该频率波段属于不必授权的ISM频段,所以,可直接使用此频段而无需额外申请。目前,常见的WLAN标准有:(1)工作于802.11a标准,使用5GHz频段,传输速率可达54Mbps;(2)工作于802.11b 标准,使用 2.4GHz频段,速率可达 11Mbps;(3)工作于 802.11g标准,使用 2.4GHz频段,速率可达 54Mbps。

WLAN的成员主要包括:站点(Station)、基本服务单元(Basic Service Set,BSS)、分配系统(Distribution System,DS)、接入点(Access Point,AP)、扩展服务单元(Extended Service Set,ESS)、关口(Portal)等。用户使用双绞线将无线接入点接入到与Internet相连的有线网络中路由器,然后利用带有无线网卡或者具有无线功能的终端设备(如笔记本、手机、PDA等)与接入点进行连接,这样即接入到无线网络中。其中,用户的终端设备即为站点;多个站点构成了网络的基本服务单元;接入点即为无线网与有线网的接口,其中的逻辑接口即为关口;分配系统用于连接不同的基本服务单元;分配系统与基本服务单元组成了扩展服务单元。

(三)WLAN的硬件设备与设置

在组建WLAN的过程中主要用到的网络设备有:无线网卡、无线AP、天线、路由器等。

(1)无线网卡。无线网卡主要作为WLAN的接口,与以太网中的网卡的作用相同,其目的是实现无线局域网中各客户机间的连接与通信。首先正确安装无线网卡的驱动,选择无线网卡连接属性中的AD Hoc信道,在给出的值中选择6,此值的设置与路由器无线设置频段的值保持一致。设置完成后,点击网络连接查看网络是否正常连接。若没有显示连接,则刷新网络列表,重新连接。

上述为一台计算机的无线连接设置,多台计算机的设置与单机一样,这里不再赘述。此外,如若对每台计算机制定IP地址,只需在网卡的TCP/IP设置中,指定相应地址即可,这时应注意,IP地址的设置要与路由器在同一网段内,DNS和网关均应设置成路由器的IP。

(2)无线AP。AP即Access Point,无线局域网的接入点,其作用与集线器类似。

(3)无线天线。无线天线的主要作用是对所接受或者发送的信号进行适度增强,当无线网络中的设备相距较远发生信号衰减时,增强信号,保证无线网络的正常通信。

(4)路由器。一般情况下,路由器的无线功能处于关闭状态,需要通过WEB进行正确设置使其激活。首先将路由器与电脑相连,在浏览器地址中键入默认地址:192.168.1.1。在这需要注意:通过 WEB 进行设置路由器时,所连电脑的IP必须与路由器处于同一网段。

对于电脑的IP地址设置如下:选择控制面板→网络连接→本地连接,在Internet协议选项下选择(TCP/IP),选择属性→选中使用下面的 IP 地址;输入:192.168.1.2—192.168.1.255范围内任一地址,默认网关为 192.168.1.1,子网掩码为 255.255.255.0。

进入WEB设置界面后,需要输入管理员密码,若第一次输入,输入原始密码即可。然后根据设置向导,选择无线方式,配置网络。

(四)WLAN的组建方式

在搭建WLAN时必须按照实际情况选择搭建结构,以适用不同的工作场合。通常采用点对点、点对多点、混合等结构。

(1)点对点。这种结构一般用于两个固定位置之间的无线连接,这种连接方式能获取较高的无线信号传输速度和传输质量,受外界信号干扰的影响较小。

(2)点对多点。这种结构通常用于局域网中有一个中心点、多个远程工作点的场合。这种结构组网成本较低廉、网络维护简单,无线上网调试也相对容易。

(3)混合结构。这种结构适用于局域网中大多数的远程工作站、近距离工作点。在搭建相对复杂的无线局域网时,便可以采用点对点、点对多点、多点对一点等这几种类型混合在一起的方式。

(五)WLAN的优点

主要优点有:(1)良好的移动性和灵活性。相比有线网络,在无线信号覆盖区域内,无线网络设备的安装不再受网络位置的限制,连接到无线局域网内的用户在与网络进行通讯的同时可以任意移动。(2)安装便捷,易于调整。无线局域网只需安装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点设备就可建立一定范围无线覆盖。当网络拓扑发生改变时,无需重新组网,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3)易于扩展。无线局域网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多种配置,迅速进行网络的组建,并且能够提供“漫游”。由于WLAN的诸多优势使其发展迅猛。当前,在政府机关、企业、工厂、餐饮零售店、各大院校等场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六)学校在组建WLAN时应注意的事项

学校在搭建无线局域网时,为保证网络的信息传输质量和传输速度,应注意以下事宜。

(1)以有线网络为主,无线网络为辅。充分发挥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的优势。对于移动较少或者不便移动的主机,尽量使用有线网络;对于经常移动作业的主机,则尽量采用无线网络。这样既可保证网络的传输效率、信息质量,而且网络相对稳定、安全。

(2)尽量采取不同的地址管理策略。众所周知,IP地址管理策略是局域网管理最基础性的部分。对IP地址进行管理时,对于有线网络的主机,可分配固定IP地址;对于无线网络的主机和设备采取自动分配方式。这样便可避免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之间的地址冲突。

(3)尽量采用安全加密协议。采用信息安全加密协议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当前市场上的无线网络设备,大多都支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加密协议。一般对无线设备进行设置,以保证数据从无线设备上发送出的安全性。

(4)无线局域网在进行远程无线连接时,远程局域网所在的建筑物之间应尽量保持清晰的视距,因为高大建筑物或者树木会直接影响无线信号的传输质量。当距离较远时,可设立中继中转基站,以使信号避开障碍物得以传输。

三、非正式学习

(一)非正式学习的概念

非正式学习(Informal Learning)的概念是相对于正式学习而言的,国内外学者大多采用与正式学习对比的方式对非正式学习的定义进行表述。如祝智庭教授认为:“非正式学习通常是非官方的。它可能是有目的的行为也可能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它没有通常意义上的正式教师,大都不用成绩评价也无需划分等级,衡量学习有效性的标准是在生活或工作中成功与否[2]。”Marcia L.Conner认为“非正式学习描述了一种终身学习的过程,即从日常经验、教育性资源或个人所处环境中获取个人态度、价值观、技能和知识的过程。这些环境可能但不限于家人、邻居、工作、游戏、市场、图书馆和许许多多的媒体[3]。”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非正式学习是指发生在正式学习之外的一切形式的学习,没有固定的学习地点、方式、时间、地点等,没有固定的学习目标,也没有固定的学习结果评价方式,“学习成果体现在学习者个人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等的提高上[4]。”

(二)非正式学习的特征

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几乎都有非正式学习的发生,其学习的内容涉及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笔者将其特征总结如下:(1)学习目标、学习环境并不固定,学习目标会根据学习环境的转变而发生变动;(2)具有个性鲜明、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自发学习、自主调控;(3)没有相对固定的评价方式,大多以经验的获得和技能的提升作为学习的完成;(4)学习资源来源多元,可来自于图书、报刊、网络、学校、家庭等;(5)强调学习者间交流、协作。

四、非正式学习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并非通过教师直接传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真实或类似于真实情境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同伴的协作、交流,开展学习活动,并在此基础之上将当前的知识与原有认知经验进行比较,从而对新知识完成意义建构。而且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情境性,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5]。”这不仅是对学习者原有知识的更新,同时提高了学习能力,符合非正式学习的一般过程。

(二)分布式认知理论

分布式认知理论强调处于系统中心层的是个体的认知,认为认知分布于不同位置,如个体间、个体内部、外部环境、社会群体等之间,是一个由所有参与认知活动过程的事物组成的多分析单元系统。基于该理论,在非正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并发挥着关键作用,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同样不可或缺。在非正式学习环境的构建过程中,对于资源、工具等要素的选择要慎重考虑。

五、基于WLAN的中小学校园非正式学习环境模型构建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分布式认知理论的指导下,笔者结合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尝试性构建了基于WLAN的中小学校园非正式学习环境模型,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是非正式学习环境,包括基于WLAN的无线通讯网络,学习资源库,非正式学习服务支持平台,智能终端;第二是非正式学习的过程,包括知识获取,知识习得,知识创新,知识管理(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WLAN的中小学校园非正式学习环境模型

(一)非正式学习环境

“非正式学习环境”指由一些先进的网络技术、应用软件等构成的虚拟环境,它是非正式学习活动开展的必要前提。本文主要探讨基于WLAN的非正式学习环境的构建,其中,包括WLAN的无线网络的搭建、学习资源库的构建、非正式学习服务支持平台的组建及智能终端系统。

(1)基于WLAN的无线通讯网络。WLAN网络是进行非正式学习信息化基础设施,主要为学习者提供无缝的网络信息服务。在WLAN的覆盖范围内,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非正式的学习,WLAN网络实现了Internet、校园主干网、图书馆、教学区、生活区、学习资源库等的互联,学习者可在校园内的任何地点、时间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学习。在进行无线网络的搭建时,首先根据实际条件进行网络需求分析,如师生的学习要求、与已建网络的统一、覆盖范围等,然后设计网络拓扑结构,详细规划,实地考察,选择架构方案,其中架构方案一般采用集中式和自治式。“集中式是一种层次化的架构,主要是一个WLAN控制器(俗称AC),负责配置、控制和管理多个无线接入点(AP)。AC也被称为接入控制器[6],”而在自治式架构中,“每个AP都独立运作,无线客户端的数据进入有线局域网后的数据帧全部都是IEEE802.3帧,每个AP都是网络上的一个单独的网络实体,此种AP被称为‘Fat AP’[6]。”集中式架构可对校园网中的多个AP进行层次化、结构化的管理,自治式架构则可单独管理。最后购买、安装、测试设备,并组织人员进行日常维护等。

(2)学习资源库。是指学习者在校园里进行非正式学习时所需的信息资源,其中包括Internet信息资源、图书馆信息资源、视频公开课等所有的数字化资源。同时每个参与非正式学习的同伴也可上传信息到资源库,资源库动态开放,及时更新。目前大多数学校都在建设资源库,将教师的课件、教学案例、图书馆丰富的教学资源等整合到一起,同时接入互联网,将网络上的信息资源与本校的信息资源进行高效整合,以提供师生检索、查阅。

(3)非正式学习服务支持平台。主要包括网络接入服务和学习工具服务两大模块。网络接入服务是指为学习者提供多种方式接入WLAN网络环境,保证学习者随时随地的进行非正式学习。学习工具服务是将多种多样的社会性网络相关软件、学习工具(如搜索引擎、RSS或数据库、书签等)整合到统一平台,以帮助学习者快速获取知识、共享知识、与同伴交流协作,提高学习效率。非正式学习服务支持平台的建立需要依靠相关软件实现网络接入和学习工具的服务功能,并安排技术人员进行维护。

(4)智能移动终端。是指学习者的物理学习工具,如当前流行的掌上电脑、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此类设备除具有无线网连接功能外,大多都可存储大量的信息,可进行语音通信,视频交流等。学习者利用智能移动终端通过无线接入点接入WLAN来访问学习资源库。

(二)非正式学习过程

“非正式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例如:“如何将别人的经验转变成自己的经验,如何将个人的经验、灵感等隐性知识转化为可以表达、理解的显性知识,如何将个人的知识社会化,并应用于实践中去,如何学习别人的隐性知识等[7]。”非正式学习环境构建完成后,学习者便可通过手中的电脑、笔记本、iPad、智能手机等智能移动终端接入无线网络,在WLAN覆盖的范围内,学生依据网络,利用课余时间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学习,既可独立探究,也可通过网络互动与其他同伴协同探索。

知识管理是指在学习者在进行非正式学习的过程中对获得的知识进行系统的管理,主要包括知识的获取、习得以及对知识的创新。“学习者有效管理个人知识,能使学习到的知识碎片得以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在协作交流中得到升华成为可能;同时也能使学习者个人隐性知识的构建、存储和内化成为可能[8]。”在学习者内化知识的整个过程中,良好的知识管理体系在帮助学习者完成意义建构的同时,也促进学习者不断向前发展。

(1)知识获取。当前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不仅仅是课堂书本,谷歌、百度、雅虎、360搜索等大型综合搜索引擎能够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成为他们获取知识的第一选择。除此之外,各种教育类网站、电子数据库、RSS聚合工具、博客、论坛等都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便捷的途径,极大提高了非正式学习的效率。

(2)知识习得。知识习得是学习者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对知识的吸收、应用。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协作交流、基于学习共同体等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学习者可利用MSN、QQ等即时通讯软件参与活动、交流经验、发布共享信息资源。在共同探讨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增强学习绩效。

(3)知识创新。学习者将习得的知识创造性的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解决遇到的问题,并对此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从中获得经验,发现规律,创新出新的方法、技能,同时提升了创新思维能力。“创新知识是学习者的智慧结晶,是经过处理构建的属于自己的知识库体系,它是宝贵的隐性知识,通过一定的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将个人隐性知识与更多的学习者共享与交流,提高知识的重用率,充分发挥知识的利用价值,这是非正式学习的最高层次[9]。”

六、结语

笔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尝试性构建了基于WLAN的中小学校园非正式学习环境模型,并详细地阐述了在WLAN覆盖范围下非正式学习的过程、活动、构成体系。此环境模型为学生提供了开展信息化学习活动的技术参考,使他们在进行学习时能够及时地选择工具获得所需资源引导其充分利用身边的新技术来促进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接入点网卡局域网
模糊聚类下的接入点选择匹配定位算法
轨道交通车-地通信无线局域网技术应用
部署Linux虚拟机出现的网络故障
基于无线通信的信号系统AP接入点改造方案
基于VPN的机房局域网远程控制系统
Server 2016网卡组合模式
基于802.1Q协议的虚拟局域网技术研究与实现
局域网性能的优化
高校 WiFi 9 大谬论
基于RSS技术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