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绪记忆”在表演中的桥梁作用

2019-03-28孙强

戏剧之家 2019年7期
关键词:观察生活体验

孙强

【摘 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其表演体系中谈到了表演创作与记忆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扑捉各种细节、加以保存并很好地运用到表演中去是作为一个表演者需要着重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体验;观察生活;情绪记忆

中图分类号:J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7-0123-01

一、情绪记忆及其地位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氏)对于演员的体验有着大量的重要阐述:“在舞台上,要在角色的生活环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样正确地、合乎逻辑地、有顺序地、像活生生的人那样地去思想、希望、企求和动作。演员只有达到这一步后,他才能接近他所演的角色,开始和角色同样地去感觉。用我们的行话来讲,这就叫做体验角色。这个过程以及说明这个过程的文字,在我们这派艺术中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没有体验就没有艺术。”可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把“体验角色”当作演员扮演角色的头等大事,是完成创作任务的基础。“体验角色”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要求演员把角色的生活环境、性格特点等在头脑中记录下来,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通过演员自身的记忆,使演员利用本身的情绪带动自身去贴近角色需要而进行创作。从另外的一个层面讲,要运用“情绪记忆”来缩短自身与角色之间的距离。

情绪记忆(emotional memory)意指对曾经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引起情绪和情感的事件已经过去,但情绪和情感的体验可保留在记忆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绪和情感又会重新被体验到。“情绪记忆”是使表演真实化的一个基本要素,它把演员脑海里根深蒂固的情感抽拉出来。Alison Hodge解释到:“有了情感体验的‘存储库,演员能够在扮演角色时的某个合适的时间,唤起角色需要的情感。演员的情感‘存储库越庞大,他的具有创作力的可用资源就越多,并且他能演的角色的数量也越大。”

二、用“情绪记忆”缩短自身与角色的距离

在北京电影学院本科学习期间,片段《二十四小时有饭》的创作正是运用了情感体验的技术。剧本讲述的是曾经同甘共苦的患难夫妻因为第三者的出现选择离婚,而离婚后,丈夫由于经济问题避难出国,在出国前来到妻子经营的小饭馆与妻告别的故事。在此剧中,我塑造的是上世纪60-80年代曾经上山下乡的知青李向东。如何把这个角色演好,关键在于把握好知青的性格特征和他们在改革大潮中的心理状态。对于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我来说,如何把握住知青的心理状态,把这个人物刻画好,难度比较大。我先是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接着走访了一些那个时代的知青,通过他们的经历来找寻人物的内外部性格特征,最终将李向东的性格与社会的格格不入,以及在新时代对社会的徘徊刻画得较贴切,达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情绪记忆的积累是演员的一个修养过程,这个过程并不仅直接体现在你的创作中,而且还有在你的前期准备阶段,但这个过程将影响你在拍摄时的状态。美国著名演员罗伯特·德尼罗曾说过:“表演的准备是从你一睁眼看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开始了,如果到达拍摄现场看到水银灯才开始准备表演的人将肯定是个蠢材。”所以,如果想成为优秀的演员,那就应该在生活中用眼睛、用耳朵、用你的所有器官去捕捉、感受、理解每一种情感类型,然后经过提炼使之成为你的资本。

演员需要情绪记忆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如何达到这个要求呢?自然離不开生活这一源泉。情绪记忆需要积累,需要演员从有限的生活体验中,用敏锐的感受力去积蓄。在创作本科毕业大戏《红岩》时,我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党人许云峰,这个角色是在我大学期间的创作中最为艰难的一个。创作的艰难在于许云峰所处的年代久远,演不好就变成了“高大全”的脸谱化。那么要怎样塑造才能摆脱脸谱化的同时又能把英雄的光辉形象表现出来呢?为了这次创作,我亲自去了故事的发生地重庆去体验生活。到达重庆后,迫不及待地去感受白公馆、松林坡、渣滓洞集中营及革命英雄纪念馆。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渣滓洞监狱。在那里我亲身体验了关押革命者的牢房。牢房不大,屋顶也很低,整间屋子只有屋顶有扇小窗,压抑感扑面而来。起初我整个人只剩下紧张和恐慌,我尽量使自己从这样的情绪中走出,慢慢地恢复平静认真地去体会英雄前辈们被关押在这里是怎样想的。他们和我们差不多的年纪,也有至亲,那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们忍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折磨还能有崇高的理想和信仰?之后通过历史和影像资料以及座谈等多种形式,来更进一步了解时代背景以及先辈们的英雄事迹。等到塑造这一角色的时候,我调动自我在体验生活时的感情和激情的记忆,唤起人物相应的情绪和情感。用情绪记忆加以补充,使体验更具魅力和感染力,也使创作更加丰富和完整。

演员应当在生活中用心去观察,细致地把握生活的点滴,这些点点滴滴都可以帮助演员去完善角色。剧本的创作源于生活,剧本中的人物更无法脱离生活,脱离社会,当我们面对人物创作时,要按照生活的逻辑,真实有机地生活在规定情境中,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历建立起一系列与角色生活相似的视象,最终塑造出真实的、活生生的、典型的、富于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1]陈浥,崔新琴,王劲松,扈强著.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M].中国电影出版社.

[2]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二卷)[M].中国电影出版社,1959.

[3]林洪桐.表演艺术教程-演员学习手册[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观察生活体验
语文,怎样才能吸引你?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