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不敢出场”“带头鼓掌”到“放炮大王”

2019-03-28艾冰

廉政瞭望 2019年2期
关键词:问廉黑车问政

艾冰

“3年 了,这三个问题还需要重新调研吗?为什么有这么多黑车,为什么有人坐黑车,您应该早就心知肚明了,您不知道吗?”

最近,在西安广播电视台的《党风政风热线》直播问政节目中,西安市高陵区交通运输局局长刘鹏武回应黑车问题时,遭主持人连发数问怒怼,最后遭到停职,可见节目和主持人的威力。

这些年,笔者在多省份采访或参与了不少以反映民情、交锋互动为主题的广播电视节目,也见过多种不同风格的主持人,领教過“高手”的浑厚内功,也对一些主持人明着“歪楼”暗地为问廉对象“助攻”的功夫叹为观止。

第一类是专业主持人“吓到不敢出”,只能照本宣科。

2012年,我到中部某县采访时,当地民情节目正举办第一期,上阵主持的并非专业主持人,而是该市纪委派驻纪检组的同志仓促顶上。当地解释,之所以这么安排,有两重原因。一是用自己人“安全可靠”,二是当地电视台主持人对纪检业务不熟,排练时看到有局长在上面,根本不敢问。最终,这场节目基本按台本呈现,主持人仅起到功能性作用。

后来,又在某县看了另一场民生热线节目,“美女主持人”对被质询的民政局局长、交通局副局长等尊称“您”,当二者回答前和答问过后,主持人都引导台下鼓掌,似乎是在给他们壮胆。最后,群众反映的建垃圾处理站的问题和修建村级公路问题解决并不彻底,节目没办几期就停摆。

第二类主持人则“技高一筹”,不仅能把控全场,还可为问政对象“另类补台”。

2014年,我在某省一个厅局采访,跟随该局相关领导走进了电台直播间。在对台本和熟悉场地时,这名资深主持人很积极,和编导一起跑前跑后。节目中,他三次化解了尴尬。第一次是听众打电话来问享受低保的问题时,夹杂了不合理诉求,他果断地拦下来。

第二次是领导临时还需再确认某项政策,他又重新组织语言说了一段话,给领导留出了更多准备时间。

第三次是听众问优惠政策,提了三个问题,其中后两个颇尖锐,涉及多部门协调,在场领导面露难色。他却笑着问,您问的是不是xxx新政策如何惠及百姓(这是听众提的第一个问题),对方本能地“啊”了一声。电话信号马上切断,在场领导如释重负,开始照着准备好的提纲和稿子侃侃而谈。结束后,该局对这名主持人表示了感谢,还聘其为行风监督员。

事实上,主持人在现场可以充分发挥作用,如为被问政者提醒要回答的问题,开个玩笑化解其紧张焦虑,说个顺口溜活跃现场气氛……不过,像电台主持人这种无视群众关切和利益的小聪明行之不远,当事人及那名领导后来都因其他事受到处理。

2017年起,四川在全省推进“阳光问廉”,“不彩排、不预演、不通气”,主持人不光串联全场,还承担了顺应民意、犀利发问的功能。去年7月,我们参加成都彭州“阳光问廉”,字正腔圆的主持人便向某些官员犀利发问:“群众咨询你们的时候,为什么推诿给不动产登记中心?”“村民有诉求找到政府,为什么直接推诿到市上,这是政府工作人员对待群众的态度和方法吗?”辣味十足。座谈中,主持人延续了直播时的激动,滔滔不绝。

当然,并不是要所有的问政主持人都来当“放炮大王”,问廉主持人中亦不乏中立持重者。但以记者有限的经验看,这种犀利发问的风格,在让人红脸出汗、印象极深的同时,会更加倒逼做好问廉的“后半篇文章”。

难怪有人说,主持人是问政最直观的风向标。他的胆怯、歪楼、打断、犀利发问,是“助攻”利益受损的老百姓还是不作为者,都是考验问政成色的试金石,高满意度问政的背后,则是党委政府、纪委的“菩萨心肠”。让人欣喜的是,这几年来,敢于犀利发问的主持人越来越多。

猜你喜欢

问廉黑车问政
做好人大代表问政需要三个条件
开篇的话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坐黑车
打黑车
女大学生误上黑车被囚禁性侵案启示录
逗你玩“黑车司机”
『广场问政』应『去戏剧化』
人大代表电视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