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业科技日语的翻译策略
2019-03-28胡蝶泉杜勤
胡蝶泉 杜勤
【摘 要】本文从《新特产系列·日本柚从栽培到加工利用》一书的日汉翻译出发,探讨了农业科技日语的三大特点及翻译原则,并归纳出“体现相对零翻译的音译”“符合目标语表达习惯的简译”“体现目标语特点的意译”等翻译策略。
【关键词】农业;科技日语;特点;翻译原则;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007-0125(2019)05-0198-02
科技日语是日语文体中的一种,但是它又区别于其他的日语文体,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其中农业日语就从属这一范畴。农业科技日语的翻译是一项专业要求极强的工作,它要求译者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日语语言表达能力及汉语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要求译者必须自主学习并掌握农业科学与技术这一领域的专业知识。
刘宓庆先生曾经指出科技文本“力求少用或不用描述性形容词以及具有抒情作用的副词、感叹词及疑问词……尽力避免使用旨在加强语言感染力和宣传效果的各种修辞格,忌用夸张、借喻等修辞手段,以免使读者产生行文浮华、内容虚饰之感。”(刘宓庆,1998)。因此,在翻译农业科技日语文本时要保持原作内容的忠实性,避免改动其语言风格的客观性。另外,薛慧(2014)提出科技日语翻译具有科学性,在翻译时应根据译文的预期功能和目的选用合适的翻译策略。再者,张国富(2014)认为,逻辑思维在对科技文本的翻译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翻译文本时要注重把握好文章的逻辑性以及译者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农业科技日语的特点
(一)专业术语及外来语使用频率高。农业科技文章要阐明农业这一领域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必然会涉及到大量专业术语的使用。因此,专业术语使用频率高、普通词汇专业化是农业科技日语词汇的特征之一。例如:“切返し”这一词汇,在《日汉双解》中解释为“回击”“反砍训练(剑道的基本动作之一)”等,但作为农业方面的专业词汇应解释为“短截”;“濃度”的一般词义为“浓度”,但用于农药兑比时则解释为“稀释倍数”;“誘引”这个词汇在《大辞林》中的释义为“引诱”,但“誘引重視”这个专业复合词用于树木修剪的一种方法则解释为“重视牵引拉枝”,很明显词义变化较大。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的说明,笔者以为,在从事有关专业领域的翻译,特别是农业科技日语汉译时,切不可望文生义,要在了解这些科技日语专业术语的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专业范围去理解并解释专业术语,从而防止在翻译过程中出现失误。与此同时,农业科技日语文章中还具有大量使用音译外来语的特点。它们主要以片假名表示,这些外来语主要源自英语,并且是常用的农药专业词汇,常出现在农业科技日语文献中。
(二)复杂长句较多。所谓长句就是指结构复杂、词语较多的句子。农业科技日语文章要求叙述全面、严谨、富有逻辑性,因此需要附加一些相对应的修饰、限定词语,从而会使句子拉长,内嵌句多,并造成句子层次复杂。另外,日语活用词词尾变化多,能与各种词句相连,变换句型。
其实这一特点也是译者在翻译农业科技日语时碰到的难点之一。因此掌握好科技文本中的复杂长句的结构,有利于译者更有效地翻译文本内容。
(三)非文字表达形式的频繁使用。在翻译《新特产系列之日本柚从栽培到加工利用》这一书籍时,笔者发现文章中除了大量日语文字表达之外,还出现了大量图片以及表格等非文字表达的内容。在一般日语文章中可能并不常见这些多样化非文字的表达形式。因此,这也可以说是农业科技日语的特点之一。其实这些表达形式简洁明了且准确精炼地描绘了科技日语文章的内容,同时也让非专业人士能够快速掌握这篇科技文章的框架。另外,这种表达形式也有利于译者更深入理解译文原文。
二、农业科技日语的翻译原则
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必须要牢牢遵循忠实性这一基本原则。当然,农业科技日语也应当在遵循此原则基础上展开翻译。所谓忠实性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译文需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即把原文完整而准确地表达于译文中,对原文内容尽可能不增不减;二是保持原作的风格,即语言风格、文体风格等。只有如此,农业科技日语的译文才能将其原文的中心思想与内容准确地表现现出来。
奈达先生的“动态对等”及“功能对等”学说,强调读者反映,即译文读者对译文所产生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所作出的反应基本一致。这就要求译文在追求忠实性的同时,也要遵循可读性原则。所谓可读性原则,就是要求译者所翻译出的作品要符合译文读者的阅读习惯与理解方式,让译文读者能像原文读者一样通畅地阅读及理解译文全文。因此,在翻译农业科技日语时,遵循译文的可读性原则是必然的选择。
作为农业科技日语翻译原则之一的科学性原则,一方面,它要求译者要有过硬的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也就是说,译者要在翻译过程中不断学习积累并掌握所需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地理解对待科技日语文献。另一方面,它还要求译文的内容要符合客观实际,并能反映其本质和内在规律。农业科技日语文献是一种应用型、信息型的文本,那么相对应的译文也必须要体现其科学性以及客观性的特点。
三、农业科技日语的翻译策略
(一)体现相对零翻译的音译。所谓“零翻译”就是不用目的语中现成的词语译出源语中的词语,这里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指源语中的词汇故意不译;第二层意思是指不用目的语中现成的词语来翻译源语中的词语。其中刘明东教授(2002)认为,“零翻译”的实现主要有两种,即绝对零翻译和相对零翻译。其中音译是实现相对零翻译的手段之一。它指的是把一种语言的语词用另一种语言中与它发音相同或近似的语音表示出来。比如,在《新特产系列·日本柚从栽培到加工利用》(以下简称《日本柚》)一书中就出现了许多音译外来语“ノーモルト”“ニッソラン”“ケルセン”“スプラサイド”分别被音译为“农梦特”“尼索朗”“开乐散”“杀扑磷”。这种译法让译文朗朗上口,方便记忆。与此同时,也让原文与译文之间不会因两种语言中的各种差异因素而产生歧义。当然,《日本柚》一书中也有一定的非音译外来语ダニカット(双甲眯)等,在这里笔者就不再做过多说明了。
(二)符合目标语表达习惯的简译。简译指的是由于日汉语言在运用上有所差别,有些词(或)成分在日语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汉语中是多余的。那么,在翻译时则要省去这些内容不译,从而保证译文更准确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内容。
例句1:そこでユズ産地の各果樹試験場で、ウィルス無毒樹に弱毒性ウィルスを接種し、交差免疫性をもたせて一般栽培に供するよう研究されており、近い將来この問題は解決されると思われる。
译文:因此,在日本柚的各个果树试验地将弱毒性病毒接种到无病毒树上,使其带有交叉免疫性并进行一般栽培研究,在不久的将来这一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上述日文原文中“と思われる”之类的被动句在日语的农业科技文本中普遍被使用,但这并不符合汉语表达的习惯。因此,在翻译时不能生搬硬套日语的表达习惯,而是要适应汉语的语言环境将其省去不翻译。这样才会使译文更加本土化,受众性更高。
(三)体现目标语特点的意译。意译指的是要根据原文的大意来翻译,而不是逐字逐句进行翻译。“意译的主要特点为不考虑原文的结构、文字等外部特征,强调抓住原文的核心意义,准确地表达出来,放得开,收得拢,没有任何限制。”(高宁 杜勤,2013)因此,意译有时更能够体现出目标语地区的语言特点。
例句2:せん定は栄養体枝のせん除によりC/N(炭水化物/窒素)比が低下し、樹が若返り、枝の伸長をさらに促す。
译文A:定枝整形的话,是通过剪除营养体(树枝)来降低C/N比(碳水化合物/氮),使树木返老还童,进一步促进树枝的生长。
译文B:定枝整形的话,是通过剪除营养体(树枝)来降低C/N比(碳水化合物/氮),使树木重新发芽,进一步促进树枝的生长。
上述农业科技日语原文中出现了“若返る”这一词汇,它原来的词义为“返老还童、年轻化”。译文A就是根据它原来的词义将“樹が若返り”直译为“使树木返老还童”,可是结合后一句“进一步促进树枝的生长”这一段译文,笔者发现这样的翻译并没有尊重原作的内容与风格,使文章的内容产生了歧义。相较之下,译文B中采用的意译手法使译文更加符合原文要表达的意思。
四、结语
科技文本是了解和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和途径。农业科技日语是我们了解更多农业相关知识的一大瑰宝。因此,译者在翻译相关科技文本时,要以不断学习的态度认真对待。农业科技日语的翻译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当译者遇到翻译难点时,要寻根究底式地追求译文的准确性及流畅性,不能敷衍对待。只有把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真正结合到一起,才能更恰当地传达农业科技日语原文的意义,才能被译文读者理解和接受。
参考文献:
[1]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2]音井格.新特産シリーズ:ユズ栽培から加工·利用まで[M].东京:农山渔村文化协会,2000.
[3]刘明东.零翻译漫谈[J].中国科技翻译,2002,15(1):29-32.
[4]武锐.日汉应用翻译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高宁,杜勤.汉日翻译教程(修订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6]张国富.日语科技文本翻译的原则与策略[J].宿州学院学报,2014,29(2):65-67.
[7]薛慧.科学性和艺术性之巧妙结合—浅析科技日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J].经济研究导刊,2014,(15):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