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北采茶戏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方法与表演特色

2019-03-28李正中

戏剧之家 2019年7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

李正中

【摘 要】粤北采茶戏由古代粤北客家人创造并流传至今,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北采茶戏欢快活泼、载歌载舞,充满着生活情趣,成为客家的一朵艺术奇葩。粤北采茶在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成为既有客家习俗,又有地域风情的戏曲剧种,是一种全面、科学的地方戏曲,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本文从历史、文化等多层面考察的实践上,从生存状态和发展情况两个方面着手,为了传唱,更是为了保护,深入挖掘艺术形态,并延伸到审美、文化,力求客观细致地描述粤北采茶戏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本文从粤北采茶戏的表演特色与人物形象的艺术方法两个方面阐述了粤北采茶戏。

【关键词】粤北采茶戏;人物形象;艺术方法;表演特色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7-0025-02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客家民系的形成,基于三大历史文化动因——漂泊基因、 文化意识和民族自尊,其原有的文化没有被异族文化所磨灭。由于粤北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经济也比较落后,粤北人民与天斗,与地斗,在行进中大踏步前进。在他们的血液中,留下了漂泊的基因,形成了新的文化形态——粤北采茶戏,具有民系色彩和地域特征。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人们创造了粤北采茶戏。因此浓郁的乡土气息是粤北采茶戏独有的特质。反应现实生活,还有老百姓身边发生的事;反应百姓疾苦,描绘劳动人民的生活。粤北采茶戏塑造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掌握人物性格特征,一是去探索行为方式,形成有张力的、鲜活的人物形象。现以粤北采茶戏做浅要论述。

一、粤北采茶戏的表演特色

(一)喜剧特色

随着时代的进步,舞蹈戏曲的品种和体裁形式也复杂多样。粤北采茶戏主要表现当地茶山风光以及茶农的劳动生活和爱情故事,粤北采茶戏表演形式刚健敏捷、轻松健美,极富乡土气息,独舞、对舞、云手、摸步和高矮是其特有的表演形式,生、丑的角色和马步、彩步、摇扇、拔含羞扇的正是茶农日常生活的体现,地方色彩较为鲜明。

(二)结构特色

粤北采茶戏始于民歌曲调,随着戏剧表现内容的扩大,也发展了自己的板式。分为曲牌体与板腔体。其基本上属于曲牌体结构,一些曲牌都有自己独立的腔调,表现一定的基本情绪。传统民间戏曲的创腔手法,利用伴奏乐器的长短句式,灵活自由。采茶戏的音乐风格上具有非常独特的地方性音调,其旋律优美,影响较大。从结构上看,各地的曲牌分为三类:采茶调、灯调和小调杂曲。采茶调是民间小曲。传统的曲调内容也以农村题材为主,带着很浓的乡土气息。这种风格是寻找与表现内容和人物性格相吻合的曲调作为某一角色的基本腔调。

(三)语言魅力

粤北采茶戏除了在内容上反映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主要是以唱词和对白多使用粤北客家话,戏剧语言抑扬顿挫还有字的点缀来表现人物。活泼,愉快,诙谐,逗趣,喜悦,抒情,口语通俗易懂,不分男女,都用当地方言演唱。连说带唱,以增强表现力。这些通俗口语用在戏里,彰显了强烈的喜剧效果。

二、粤北采茶戏中人物的艺术方法

(一)表演特色

粤北采茶戏始于明清以前,流行于粤北客家地区的民间小调。粤北采茶小调不断吸收其他表演形式,逐渐形成粤北地区独特的地方戏种。原生态阶段,采茶劳动时的即兴演唱,口头创作,随口而出,随心所欲,没有什么规范和要求,原汁原味,未加雕琢,此种唱法是原生态;民间戏班,农村演出的采茶有“半营业”的表演性质,采茶戏植根民间艺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其整个艺术风格具有浓郁的粤北色彩。单台戏、三脚班戏和半班戏使粤北采茶戏大致可分为三类:单台戏是旦角演的开台小戏,剧目主要有《私怀胎》《寡妇上坟》;三脚班戏一般是由一旦二丑或二旦一丑的形式表演,三人用扇子花和矮子步的演唱形式进行表演三小戏或对子戏,剧目主要有《看相》《秧麦》。

(二)表演风格

经过长期的艰辛劳动,人民群众创造的粤北采茶戏慢慢形成了独有的风格。吸收了文化大革命中的样板戏,现代京剧的精华,注入了很多新元素。有“哭调”,有“骂调”,轻松,愉快,喜悦,活泼,诙谐,风趣,与粤北客家方言紧密结合。因为人物表演各有千秋,各地方言不一,所以最终形成百花齐放的态势。即使同一个曲调,唱起来也各不相同。粤北采茶戏歌舞戏通过塑造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形象,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不但提升了戏曲化和戏剧化水平,而且为推动粤北采茶戏发展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其要求演员科学练声,把握思想,丰富内容。戏剧中的水秀创造了不凡的舞蹈术语,如搭袖、抓袖、凤尾袖和遮阳袖等等;扇子花中的生和旦为配合各种身段,常把折扇作为道具。可见,粤北采茶戏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因此对粤北采茶戏的研究非常重要。

(三)音乐旋律

古人有“重农轻商”的思想。特别是汉代以来,茶农在长期的茶山劳作中,爱唱茶歌,以此来消除疲劳或传递情感。“十二月采茶歌”就颇具影响力。随着采茶歌的传唱,茶农也载歌载舞,依据茶山劳动,形成了载歌载舞的采茶灯。“十二月采茶歌”其实是有十二個采茶女的,后来减为二女一男。可以看出,粤北采茶戏离不开茶。粤北采茶戏来源甚广,流畅自然又优美动听,搭配剧情和人物,它的旋律流畅高亢、节奏轻松明快,情调朴实优美,载歌载舞和带有喜剧风格的表演让观众体会到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乐观的态度。

总之,粤北采茶戏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其立足于文化形态,伴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下层群众的生活。随着文化进步,时代的变迁,逐渐推进粤北采茶戏文化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参考文献:

[1]黄桂芳.粤北地方采茶戏的演唱风格及表演特色[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20(4):127-129.

[2]张俊琴.浅谈戏曲演员的理解人物与角色体验[J].大众文艺.2012(09) 132-133.

[3]张乐.浅谈粤北采茶戏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方法与表演特色理解人物[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1(11):35-36.

[4]王猛.粤北采茶戏-戏剧表演中如何深刻理解剧中人物[J].魅力中国.2012(07):89-90.

[5]娄嗣家,刘恩义.粤北采茶戏中的表演与人物形象的塑造[J].魅力中国,2013(11):346-347.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设计与包装设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从残缺到完美:论阿来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转变
浅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巧用白描手法 再现人物形象
运用心理描写展示人物形象
白鹿的精神——再论《白鹿原》的人物形象
古诗“人物形象”鉴赏答题指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