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舞台服饰设计的剧场感表达

2019-03-28黄驿茜

戏剧之家 2019年7期
关键词:服饰舞台

黄驿茜

【摘 要】舞台服饰在功能上主要是对人物角色进行塑造,本文通过对造型与空间感的关系,色彩与情感的关系,材质与视觉感的关系进行解读,探索舞台服饰的剧场感表现。

【关键词】舞台;服饰;剧场感

中图分类号:J8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7-0024-02

舞台服饰在功能性,艺术性上区别于生活服装,生活服装讲究物美价廉的实用性,具有主观性选择,讲究穿着的舒适性及其工艺制作;舞台服饰源于生活,舞台服饰不仅仅需要满足生活服装的功能实用性,还需要赋予角色的人物背景,性格特点,直观的视觉呈现以达到舞台服饰的假定性。“剧场感是能否让观众身临期其境地感受剧中所描述的假定性场景再现的重要因素,是对剧本创作检验的一个重要指标。”①在服装设计中,造型、色彩、材质是其重要的因素,舞台服饰在人物造型设计中透过三大因素构建了剧场感的表达。

一、造型与空间感

剧场中,舞台与观众的空间感,角色与观众的距离感,都是对舞台的情景及其剧场感的渲染。服饰中的造型由点、线、面构成其基本形态。在此我们可以将点理解成为服饰中的装饰性细节,譬如服饰上点状图案,纽扣的形态,特殊工艺所制成的装饰形态,点的形状、大小面积、分布排列方式都给角色设定带来不一样的形象特征及不同的感观;点规则排列分布给观众严谨、规矩的感受,散落的点排列分布是自由,烂漫的感受;在舞台服饰中点的形式,在舞台中由于空间感的原因通常会被放大化,更为吸引观众的眼球,同时对角色的形象设计具有强化性、揭示性的作用。线是点移动的轨迹,在服饰中我们可以把线理解为服饰造型中的结构线、轮廓线、分割线、装饰线等,线的形态本身就具有多样性,它有着曲直粗细的变化;曲线的柔和、优雅、俏皮、润滑,直线的率真、平稳、正直、沉稳,折线的抑扬顿挫、节奏感,以及线条粗细之间的变化或是组合,都是服饰造型中空间感的延伸。面是线的运动轨迹,不仅仅是体现在轮廓的形状,面的面积比例关系都是构成不同面的形态。服饰的造型感由点线面构成,空间感则是通过点线面形成具象反映。

在视觉上,舞台空间感分为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舞台服饰受舞台空间的影响,受表演者的运动的限制,为营造更好的情景人物氛围,设计者则需通过对服饰造型物理空间的改变,从而达到视觉上最佳的空间感受。服饰造型是立体的,通过结构的变化对空间感的确立,其变化通常的关键部位在于肩、腰、臀及服装的底摆,通过对这些部位的强调或掩饰,及强调或掩饰的程度,形成各种不同的服饰造型。不同时期的文化背景流行着不同的服饰造型,如20世纪20年代流行的管状型、40年代流行的中性箱型、50年代流行的锥形等;在剧中需要模拟动植物的形态并赋予角色生命的灵动时,通常的表现手法在于模拟它的局部,演员需要佩戴其进行运动表演,在运动过程中,造型对空间感的影响就尤为明显。

二、色彩与情感

在服饰中,色彩是最为受人们得以直观的感受,它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色彩在服饰中具有意象象征性,在人类文明的演变传承过程中,色彩本身带来的象征性容易让人们产生联想,色彩会表达出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背景、以及不同的民族。色彩也会连带性地赋予角色生命、情感及性格特点;明快的色彩是热情的性格;低明度的冷调传递的是朴素、传统、理智的特点;柔和、低彩度的色彩是温和、含蓄、古板的;白色、暖调、高明度、低彩度的色彩则是开朗、活泼、单纯、圣洁的。在舞台服饰设计中,设计师通常可以通过对色彩的运用来烘托出人物的性格。如舞剧《十面埋伏》中,韩信的角色运用了一黑一白的对立,去表现角色人性的两面性;而虞姬作为剧中唯一的女性角色,用红色诠释了她的性别特征及刚烈的性格特点。

舞台服饰色彩的运用与生活服饰在设计上具有差异性,生活服装强调的是流行性,舞台服饰受角色设定影响,需要通过对色彩的运用、布局、搭配来表现角色的性格及内心活动,或是剧目的特点与其时代性。如儿童剧用饱和度极高,明快的色块;喜剧用明亮的色块,饱和度明度也不宜太低;悲剧用明度较低的色彩。随着剧情的发展,在高潮部分色彩的强烈对比也是增强了人物的情感表达。舞台服饰中的配色和造型一样也有其体系中的形式法则——对比、平衡、调和。主基调主要负责掌控整个剧目中人物服饰的色彩,它负责表达情景再现的时代背景,保证服饰与场景的整体感,再此之外,还需要寻找一些对比色,色相、明度的对比,及纯度的不同变化去滋润主基调。色彩的平衡也是在舞台服饰设计中需要去考量的部分,色彩在明度上去拉开距离让角色的不同地位,身份得以表现,在古装宫廷剧中,通常高纯度、高明度的金黄色是权贵的王常用色,而群臣只能用低明度、低纯度的土黄色,这就将他们身份的区别开来。色彩的平衡还需结合了服饰款式结构去,结构复杂的款式,在色彩上尽量选用量感轻的色彩,避免在色彩上加重服饰视觉上的厚重感;量感轻的色彩在服饰结构的下半部分,会使得其在视觉上显得活跃,跳脱;量感重的色彩在下半部分,重心平稳,显得严谨而正气。色彩的调和是指在色彩的搭配中,将色相、纯度及明度通过加入相同性质的色彩属性得以调和,如服饰图案中的描边,渐变,都是较为适合的运用手法。

三、材质与视觉感

在服饰设计的三大要素中,材质是最不容易被大众注意的,而舞台服饰中材质的运用则更容易被人们所忽略。在舞台上,服饰的材质因为距离感的关系,观众并非能够真实触摸到服饰的材质,更多是通过视觉去感受材质的属性,而通过材质的再制作,再创造是可以去改变材质本身的视觉感受的;如舞台上将军的盔甲,需要表现出硬挺的金属感,但受到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行动限制,并不能让表演者穿戴真正的金属盔甲,我们可以通过使用硬挺的皮革进行二次改造,使其产生金属的视觉感,是舞台的表现力得以圆满。不同的材质属性也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知觉情感,如棉麻,给人质朴、传统、静谧的性格感受;皮毛则是富贵奢华的代表;牛仔布则具有洒脱,青年,劳动的特点;纱料给人带来的是浪漫,温柔的感受。如民族舞剧《昭君出塞》中,服饰设计大量采用棉麻、丝绒以及皮毛,目的是为了再现大汉风韵和匈奴草原的风格特点。

材質本身的属性决定了它的知觉情感,在视觉上我们还可以结合工艺去改变它的形式感,丰富服饰的细部结构,让舞台服饰的剧场感得以加强。如对面料的压褶,有次序或乱序的折叠,产生凹凸的肌理感;许多传统民族仍保留着绣及拼布的工艺也是对材质本身的改变,增加了材质质感的多样性;镶贴及破坏也是改变材质形态的方式之一,通过对材质的镶贴形成图案,或是通过烧花,镂空去变化材质的形态等。材质细节上的处理产生了多变的视觉感,不仅还原了人物角色,还对剧中人物角色的塑造起到强调作用。

四、结语

舞台服饰设计中,造型是对人物的形态进行描绘塑造,从服饰廓形与舞台的空间对比关系表现剧场感;色彩的对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描写阐述,通过情感去增加剧场感;材质是细化对人物的特点的强调,通过视觉去表现剧场感;这三者因素和谐构造及创新了舞台上多样化的可能性,恰到好处的关系及表现手法是剧场感的表现的重要方式,从客观,主观的反复变化,呈现出舞台服饰设计的剧场感表现。

参考文献:

[1]滕玉梅.剧场感表现在舞台人物造型设计教学中的运用[J].艺术探索,2014,28(02):81-82.

[2]潘健华.舞台服装设计与技术[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3]韩春启.舞蹈服装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3,10-15.

[4]潘建华,陆笑笑.戏曲现代戏服装设计与体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服饰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动物“闯”入服饰界
春天大舞台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冬季服饰
服饰之美——高华村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