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创新研究

2019-03-28陈雪梅

祖国 2019年4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小学语文教育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文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世界信息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传入中国。随着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由此,对现代教育的教学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小学语文是现代中国文化的缩影的表现,基于此,小学语文的教育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本文旨在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问题,研究专业和科学实践教学的创新。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育   实践教学

新课标不断的改革下,小学语文的教育不断深入下,社会要求语文实现实践性教学。那么如何科学的在实践中对语文进行学习,需要广大教师不断的创新教学理念。使学生自我发起实践、参与实践、学会实践是目前语文教师首要任务。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完美结合实际,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做出适应学生需要的创新教学方法,努力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由此,为了实现小学语文的实践教学,学生需要学习和创新,语文教师需时刻在教学的各个方面中渗透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

一、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内涵

针对小学语文专业知识的教学中,要明确知识点的中心意义,基于此创新实践,从而实践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及熟练,为今后在语文学习中,扎实语文基础。总之,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时,要加大实践内容,让学生“乐愚于学”中明确知识点。此外,从教材的教学内容和人文理论体系出发,要促进语文教学向情境化、生活化方向发展,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落实学生积极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

二、现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现状

我国教育虽然不断在创新中,但老师的理念跟不上时代的主流,也无济于事。但现大多数的教学课堂中仍然打着实践性教学的幌子坚持着传统教学的行为。因此,教学效果甚微。

(一)结果大于方法

“重结果不重方法,重知识不重能力,重机械记忆不重自 学能力培养”这种传统教育的理念严重拘束了学生思维的天性,导致学生成为“书呆子”的源头。而且针对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中,仍然要求各班的升学率来迫使教师成为“刽子手”扼杀学生自我思维的发展。教师成为了“教书机器”,学生成为了“接收天线”, 把学生培养成高分低能的考试机。

(二)传统的“教材”教学

语文不单单是一门学科,而是了解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渠道,而大多数的小学语文教师只把语文当做识字的途径,忽视了其文科性质。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可应用于日常生活人与人的沟通中,使人与人成为朋友。而大多数语文教师只关注教材的教学,他们在课堂上做的是解释文章的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强调基础知识,然而他们远没有意识到人与人交流的重要性。作为新时期的教师,首要任务应该是把枯燥的讲座变成充满乐趣和智慧的课程。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更多的课外知识传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无形中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三)学校认识不足

现大多数学校管理者并没有认识到在小学语文中实践教学的好处及重要性,只一味的强调高分率,导致校园里缺少实践性教学的环境,一些教师即使有想要开展实践活动的心,也没有实践活动的环境而放弃。一旦没有实践性环境,那么就算实践教学方案再精彩,也只能是纸上谈兵。除此之外,一些学校拥有实践环境,但教师对于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不合理,也会使学生在实践中失去学习的兴趣,导致实践开展就像班会开展一样,变得枯燥无聊。

三、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实施具有多样性的实践性教学活动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启蒙及建设小学思想的学习。而语文作为语言沟通的学科,对其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人与人沟通之间的表达能力,具有重大意义。为了促进中国教育的实践教学,适应新的教育体系的基本要求,有必要进行专业实践教学,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育实践的质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实践性环境的基础上,语文教师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正确通过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整合成为学生所能理解的知识点,使学生在实践中明确知识点,并熟练于生活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围绕教材中心意义延伸至实践中,做到“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即让学生明白了语文的中心内容,又拓展了其它知识。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期间,在实施多元化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能局限于课堂,通过大力举办演讲、诗歌比赛等活动,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例如,该学生阅读能力比较强,可以举行快速阅读的比赛,看谁能够读的又快又准。而学生为了又快又准确,平日必定对其反复练习,而在练习的过程中便熟练了语句。这时,教师只需轻轻引导其核心意义,便可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时期,有必要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创造有利条件。

(二)为学生创建良好的专业实践性教学环境

在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期间,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应,就必须对專业实践性教学持续创新,才能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创造新颖的学习环境。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的基础上,合适科学的开展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可以使教育界又上新阶梯。而开展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前提,必须要有良好的专业实践性教学环境,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享受实践带来的知识。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的主要课程外,也是一门综合性、 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此外,我国对于语文教学的资源不匮乏,匮乏的往往是实践内容的提升。因此,教师应要有效的利用资源挖掘实践内容、对其充实,才能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提升其综合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将语文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学生通过生活经验,总结文章的中心意义。例如,在《金色的鱼钩》课文学习中;首先,语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对话,但对话内容不局限于课文中的语句,但不能脱离其中心意义。其次,给同学讲解革命文化的背景延伸至“汶川大地震”,引导其明白灾难不可怕,可怕是你想放弃希望等中心意义上,让学生总结中心意义。最后,再告知同学现社会在革命成功下,现代社会的文明进步,家庭的美满是由一顿饱饭开始等引导学生孝敬父母、珍惜当下的理念。这时,语文教师再让学生通过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事半功倍。除此之外,学生在这种情绪下,对其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其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从而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践中养成习惯

教学理念的形成是在不断的实践教学中所积累的教学思想,它取决于老师的授课行为及习惯。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已成为了现教育的趋势,这不仅局限了学生创新思维想象空间,还会让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新的教学方式是十分必要的。而实践教学模式具有创新的个性,结合语文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中积累语文知识,从而养成语文习惯,而学生一旦拥有了语文习惯,会自主学习语文,对语文知识发问。

总之,针对语文知识的不同开展大量的实践,可以有效的积累经验,以至于成为习惯。而好的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和健全的人格,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四)构造创新型课堂,创新教学思路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沉迷于自己的演讲中,完全不在乎学生的想法及课堂反应。而构造创新型课堂,教师可以用生动的形象、生动、优美的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的学习,学生的创造力将得到意想不到的发展,其效果也会事半功倍的。其次,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中,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身心得到满足感。例如“春天来了”该篇文章内容学习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田野里寻找春天,让学生体验语文课本语句所描绘的画面,发挥学生纯真的幻想。由此,激发学生学习下一课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间接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结语

小学语文作为语言学科,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而如何利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现教育界所思考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应革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创新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实践于日常生活中。实践性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明确知识点,创新知识点,从而提高知识的应用率,讓知识“活”起来,进一步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我们应该大胆尝试并敢于在实践中探索,使小学实践教育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余莉.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创新与思考[J].科技资讯,2016,(17):96-97.

[2]何晓林,柯军.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创新与思考[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11):00064-00064.

[3]魏伟.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创新与思考[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7,(05):62-62.

[4]杨贤芳.谈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创新与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01):106-106.

(作者简介:陈雪梅,单位: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历:大专在读,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小学语文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