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文化视域下公共图书馆文化发展脉络溯源及文旅产业平台构建设想

2019-03-28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21期
关键词:儒家文化文旅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 江苏 南京 210000)

引言

当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整个社会行为上的虚浮焦躁时,往往需要一种中和剂,来调匀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精神状态,而这种中和剂既要有迅速介入人类社会的能力,还必须有最让人容易接受的亲和力,以及极强的感染力,这种中和剂非文化莫属。马克思认为“狭义的文化特指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是政治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所构成的领域。”①“广义的文化即人化,它映现的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和方式。”②而我们所要讲的公共图书馆文化,正是图书馆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凝结、积淀并反哺于自己的生存文化,这种文化从传承千年的儒家文化而来,并催生出独属于自己的特色内涵,成为图书馆长远发展的灵魂支柱,同时备受当代中国社会的需要。党多次在会议中提出,“图书馆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组成部分”③“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提供知识信息、传播先进文化、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职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提供信息资源支撑和智力支持。”④因而,关注图书馆公共文化,并对其追根溯源,是有利于图书馆长远发展、加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研究,这也是笔者研究的真正价值所在。

一、儒家文化催生出的图书馆文化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千年的正统思想,而儒家思想所表现出的儒家文化也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故而其他领域内的文化核心思想,都源自于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中最直接的表现即为仁。“仁”在论语中共出现了109次,⑤足可见儒家文化对“仁”的重视程度,“仁”字的进一步发展既是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以人为本强调人的重要性,突出人性,提高了个人价值,这与公众图书馆文化中的读者至上的观念不谋而合。

以人为本的儒家文化是与图书馆文化关系最为紧密,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公共图书馆最初成立的目的就是传播知识、共享资源,这一切得以施行的前提,都是将读者,将人放在第一位的,否则不以他人为主体的图书馆,与个人藏书楼又有何区别呢。“人文精神”从来都是公共图书馆存在的依托和最高标准,宋运英在《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探讨》一文中也说:“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将“为读者服务”视为图书馆工作唯一的出发点和归宿,有利于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培养,有利于增强图书馆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同心力,”⑥而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又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手段,因而,人本文化在图书馆建设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马克思主义认为从文化领域,可以把文化分成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⑦以此作为划分依据的话,图书馆文化也将分此三类,而这三类文化中处处体现出人本思想。先以物质文化来说,图书馆物质文化即为图书馆所拥有的各类资源,最简单直观的就是图书馆的馆舍,然后馆舍所属的环境,以及馆内工作服务人员以及馆内藏书,而无论环境、馆内设施、馆藏书籍都是以人为出发点考虑设计的,这是图书馆人文精神,是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人本文化;再看行为文化,所谓行为文化在图书馆中可认为是图书馆人员构成,再下分就是图书馆的制度机构,规章、条例,行政管理,业务分配等等,这些更难以脱离人这一个体而存在;三精神文化,图书馆精神文化是指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图书馆价值体系及由此决定的行为方式,⑧但凡涉及到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就必须从人身上来,再细致划分,精神文化还包括职业精神,团体协作意识、整体评价机制等等,这些都是在人本的前提下实施的。

故,在儒家人本文化影响下,图书馆文化也外化出诸多文化,但核心来源是一定的,而这些文化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为了公共图书馆能够更好前行。当代国际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言:“非营利组织成功的使命需要具备三要素:机会(社会需求)、竞争力和奉献精神”,⑨而图书馆人本文化的存在,为图书馆的奉献精神提供源源不绝的内推力。

二、图书馆文化发展历程

我国最早的图书馆基本上都是以封闭性藏书楼而存在的,这与公共图书馆最大的区别,一个是私有,另一个就是重藏不重用,缺乏大众化的特点,没有政府在背后提供资金援助,这些都在清末发生了巨大改变。晚清风雨飘摇的清政府,被迫打开国门,引进西方先进思想和技术,共享、公共的图书馆思维模式传入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

(一)蜕变期

最早记载的应该是1892年,郑观应首次提出新式图书馆思想,一石激起千层浪,紧接着各种关于图书馆的报道和建议雨后春笋般冒出,1896年《时务报》多次报道国内各地藏书楼筹办情况以及西方图书馆概况;1898年,《时务报》首次介绍了“图书馆”一词;20世纪初,清政府也开始大刀阔斧改革,图书馆被当作救国之策兴办,因此第一座由政府成立的国家图书馆——京师图书馆问世;民国初年,以洪有丰、刘国钧、杜定友等为首的留学归来的图书馆专业的人,开始结合当时国内实际情况,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态度,创办新式图书馆,制定程序章程,创办图书馆学报刊,成立中华图书馆协会;1936 年,全国图书馆已有4032所,中国图书馆基本上完成了由原来重藏轻用的藏书楼模式向重用轻藏的公共图书馆模式的全面蜕变。直到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政府进行资源整合,图书馆文化也伴随时代一起发展。

(二)停滞期

中国公共图书馆文化发展与中国社会发展是同步进行的。1966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给党和国家、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造成各行各业的停滞不前甚至退步,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也未能幸免。大量的图书馆被永久关闭,书刊遗失,图书馆数量全国锐减,高考停止,高校图书馆专业也停止招生,此期间,高校图书馆最少减少关闭100多所,而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减少了更多,有250多所,图书馆文化的发展完全陷入了停滞期。

(三)恢复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图书馆文化也开始全面复兴,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图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社会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也越高,1981年,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恢复了中国的会员资格,截止到 1994 年,全国共有 2589 所总共图书馆,600多所高校图书馆。⑩公共图书馆事业终于又迎来了勃兴期,国家为此也出台了大量的相关法律政策为保证图书馆的长远发展。

(四)新型期

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一轮几变,从三大改造,公私合营,到改革开放,由第一产业逐渐向第二三产业转化,图书馆发展也是如此,中国社会在迈进科技时代的同时,公共图书馆也开始了科学互联网时代。图书馆最大的变化就是由人员管理模式进入电子系统管理模式,数字图书,虚拟图书走进人们的生活,并且形成了数字出版集团综合产业链,各种电子资源模式应接不暇,公共图书馆文化也随之发生改变,以便更好地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和公众的需要。

综上,看似在回溯整个公共图书馆的近代化发展进程,实则也是在为公共图书馆文化溯源,图书馆文化始终要依托图书馆本体而存在,不同时期主体的发生与发展,都影响着主体文化的改变和精神内核,纵然,图书馆文化根源离不开儒家文化的影响,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哲学思维始终告诉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故而不同时期图书馆的蜕变,也是图书馆文化不断嬗变的过程,而在这不断嬗变的过程中,图书馆文化也开始变得越加丰富,越加圆融。

三、文旅产业平台构想

在当下社会,丰富性与圆融性同在的图书馆文化,也开始向文化产业展开延申。将文化精神以文化产业的方式进行输出,从而获取一定的利益再回向给图书馆,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模式,这已经成为公共图书馆的一种特有模式,文创产品就是其中之一。而近年来,最容易也最贴合图书馆文化的莫过于旅游业,文化和旅游再特定环境下具有同构性,而图书馆正好具备这种环境。作为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最具有核心文化因子的集散地,图书馆是最具有与当地旅游资源作资源整合的文化平台,发展文旅产业平台,既能充分挖掘图书馆文化资源,又能拓宽旅游事业,还能获得巨大经济效益反哺图书馆事业,因此,构建文旅产业平台,是图书馆接下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宣传导向

多媒体时代,有力的宣传导向是文旅平台推广实施的关键。必须通过网络、电视、杂志、报纸等媒体的宣传,让文旅之路,深入人心,知名度提高到同时,当然也要提高服务能力和业务能力,将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文化贯穿始终,让公众感受不一样的文化之旅。

(二)环境设施新建

要想文旅产业的顺利实施,就必须改造原有的馆内设施,加大休闲场所和文化场所的互通性,诸如,咖啡厅和文化影厅,书吧与茶吧等等,整体环境的设计,既要考虑到读者的舒适性,又要考虑到旅游群众的观赏性。

(三)文创产品创新

公共图书馆内的文创产品向来是吸引读者的图书馆标杆之一,读者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游客,是游览在书籍知识中找寻文化的游客,因而不断创新文创产品、图书馆纪念品,是构建宣传文旅平台的有效手段之一。

余论

文旅平台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新型产业,需要有足够完善的机制和政府的支持培养,这样,才能真正构建出具有人文气息的文旅平台。公共图书馆以馆内文化作为精神之基,文旅平台的构建也主要依托于图书馆的文化特色,可见图书馆文化实为图书馆发展的利器。图书馆文化建设始终与图书馆建设并行发展,关注图书馆文化精神内涵,并为之创新建设,这是每个图书馆人不断前行的意义。

【注释】

①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年 1 月,第 686 页。

②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年 1 月,第 686 页。

③李仲元:《基于贵州省公共图书馆历次评估定级的分析与研究》,图书馆工作,2014 年第 2 期。

④文化部公共文化司:《文化部关于印发<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公共发〔2013〕8 号,2013 年 1 月 31 日。

⑤郑文.正道—中国传统文化精粹大全集[M].地震出版社,2011:25.

⑥宋运英.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33-34.

⑦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年 1 月,第 687页。

⑧张淑香.论当代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49-151.

⑨(美)德鲁克.非营利的组织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

⑩中国知网:《2014 年中国图书馆统计年鉴》,2015 年,第 432 页。

猜你喜欢

儒家文化文旅图书馆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服形制研究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图书馆
文旅照明的兴起
飞跃图书馆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