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2019-03-28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21期
关键词:就业结构就业率毕业生

(延边大学 吉林 延吉 133000)

一、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从以前的技术革命的经验,通过技术革命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可以看出资本和劳动之间也体现在劳动和内部劳动之间,从而带来总就业结构和收入分配的调整。

二、大学生就业状况

(一)大学生就业状况概述

2017届大学生毕业六个月后的就业率是91.9%,2016 届、2015届的就业率分别是91.6%和91.7%,这三年的就业率相同。其中,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六个月后的就业率为92.1%,比 2016届(91.5%)稍 高,最近几年应届高职高专毕业生 就业率平稳增加,2017届高职高专就业率初次超过本 科。2017 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 91.6%,2016届的则为91.8%,这两年大致持平。2012至2017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整体稳定。2017届大学毕业生的未就业人群为7.2%,其 中,3.4%还 在继续找工作。7.0%的未就业本科毕业生中,2.6%的 人“还在找工作”,1.7%为“待定族”(不求学不求职);7.5%的未就业高职高专毕业生中,4.3%的 人“还在找工作”,3.2% 为“待定族”。虽然近几年来就业率基本持平,但就业质量和就业情 况并不容乐观,大学生一定要保持理性的就业观念顺应大环境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二)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是大学培养人才的基础,专业配置的合理对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如今很多高校为了吸引生源,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广泛的开展了很多热门专业:医学、计算机、法学等专业,参差不同的水平培养了水平不等且过剩的大学毕业生,这势必会造成就业时的压力。除此之外,许多高校的教学水平力量薄弱而且创新意识不足,不足以满足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无法提供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时代的需求。

三、人工智能对就业产生的影响

(一)总论

人工智能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领域,是一种新型的通用目的技术(GeneralPur-poseTechnology,GTP),具有渗透性特征(Pervasiveness),能够应用于经济社会方方面面(Trajtenberg,2018);不知不觉,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慢慢改变着传统经济社会组织运行的模式。作为人类感官和知觉延伸的产物,人工智能在提高生产率方面具有很大潜力(Furman和Seamans,2018);人工智能商业化应用将带来经济整体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真正实现以创新和知识驱动为特征的高质量增长。虽然人工智能技术能将人类从烦琐的程式化工作中解脱出来,而且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也是一种有效手段,但其推广也意味着对(部分)劳动就业岗位的替代,并将最终影响到就业结构及收入分配格局。

(二)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冲击

人工智能不仅影响就业规模,还会影响就业结构,加剧就业极化现象。

经济学家布莱恩约弗森和麦卡菲在《第二次机器革命》中强调,人工智能会极大地改变就业和收入结构,那些少数掌握领先技术的个人及组织将获得绝对的就业优势,并且通过巩固技术垄断地位不断扩大收益,从而加剧就业极化和收入分配差距。

人工智能对就业的破坏程度取决于劳动者适应新技术的程度。如果人工智能在短期内越过 “奇点”从而实现指数型技术进步,那么对整个就业的影响将是毁灭性的。柯尔尼克与斯蒂格利茨合作的《人工智能及其对收入分配和失业的影响》中指出,技术进步能否带来整个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改进,取决于技术进步和技术适应的相对速度,如果技能落后的劳动者对人工智能的适应 非常缓慢,那么他们得到的只是帕累托劣势,需要通过社会政策提供保障。

(三)人工智能的好处

提升人的能力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发展方向,人机结合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李开复认为,不能将人工智能的替代绝对化,在未来 10 到 20 年内,一些工作岗位会被人工智能技术部分取代,但自动化比例增加并不一定意味着失业率的上升,因此人工智能对实际失业率的影响并不大。就业威胁论过多考虑了技术对就业的破坏,忽视了技术创造就业的积极影响。美国经济学家 阿西莫格鲁等人的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在取代一些就业岗位的时候,也会创造出一些传统社会所没有的岗位,并且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他们对 1990 年到 2007 年间美国劳动力市场的数据进行了研究,发现机器人和工人的比例每增加千分之一,会减少0.18%-0.34%的就业岗位,并让工资下降 0.25%-0.5%。人工智能会对就业带来影响,但影响不是根本性的。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是人类历史发展比然要经历的过程。过去的时间里人类也曾经经历过科技的巨变,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等,但是历史向我们证明科技的进步或许会对传统产业产生冲击,但相伴而来的是传统社会所没有的岗位,还会促进就业结构的变革。

四、新环境中的就业政策

随着人工智能的变化发展,原有的就业结构发生变化,传统的就业政策已经不能满足就业形势的变化。当前面临的情况是一部分岗位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原有岗位的劳动者该何去何从?我国现有人才能否满足人工智能发展的需要?

与欧美发达国家比,我国的人工智能仍处于较低阶段,仍有较大的开发空间。现阶段我国实现全面的人工智能仍有难度,更多的是人机协同或者机器辅助,当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时,可以提供更多的机器维修工作,这为就业者提供了契机,缓解了就业压力。因此政府应该认识到人工智能的重要性,推动人工智能顶层设计,结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猜你喜欢

就业结构就业率毕业生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实证研究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关系研究
我国本科院校工科类专业招生规模研究——基于产业、就业结构偏离理论
最“叛逆”的毕业生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