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工程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9-03-28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21期
关键词:事故生产管理

(三峡大学 湖北 宜昌 44300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也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过程。建筑业增加值稳步增长,产值规模屡创新高,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也在不断提高,建筑行业已逐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建筑业的总产值逐年上升,但是建筑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安全生产和管理,离开安全谈发展无异于拔苗助长,只有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谈生产、谈技术、谈质量才有其实际意义。

目前国内建筑工程行业工作条件复杂、工种繁多、工作人员流动性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同时监管部门繁复、职责不清,各责任单位都对事故前预防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建筑行业事故中,因作业人员不遵守操作规范、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而导致的遇难人数超过60%,其中农民工死亡占比为77.7%。住建部《关于2018年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和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治理行动情况的通报》中的数据表明:2018年全年,全国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734起、死亡840人,与2017年相比,增加42起、上升6.1%,死亡人数增加33人、上升4.1%。按照类型划分:高处坠落事故383起,占总数的52.2%;物体打击事故112起,占总数的15.2%;起重伤害事故55起,占总数的7.5%;坍塌事故54起,占总数的7.3%;机械伤害事故43起,占总数的5.9%;车辆伤害、触电、中毒和窒息、火灾爆炸及其他事故87起,占总数的11.9%1。

国内面临的建筑安全形势严峻而复杂,国内一系列专家学者都对我国工程安全监管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若干建议和意见,但是真正落到实处和生产一线的少之又少。尽管跟过去相比,建筑安全管理有了很大的改善,也得到了国家各部门的重视,国家和政府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主席令第46号2011年4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13号2014年8月31日)、《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2003年11月12日)、《建筑业安全卫生公约》(第167号公约2001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提出,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2019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健全国家应急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安全生产,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依然频发,2019年以来,全国已发生多起重大建筑安全事故,与去年同期相比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伤亡人数较多的的事故有:2019年3月21日,由中建二局施工的扬州中航宝胜海洋工程电缆项目发生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坍塌事故,造成6人死亡、5人受伤;8月28日9时许,枣庄市一建筑工地发生施工吊篮坠落事故,致2死1伤;8月28日9时30分,郑州市一城中村改造工程发生塔吊倒塌事故,致3人死亡、1人受伤;4月25日,河北衡水市一项目发生施工升降机坠落事故造成11人死亡、2人受伤。接连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凸显了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安全生产与管理形势不容乐观。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带来经济损失、影响企业及政府形象,而且对国家基本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建筑市场不规范,行业环境影响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高

行业环境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不规范的市场行为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中普遍存在垫资进场、违法分包、拖欠工程款、非法挂靠等行为,常常出现“一级企业中标、二级企业进场、三级企业管理、包工头施工”的情况,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很难对上述行为进行有效监督,杜绝上述违法行为更是无从谈起。不良的市场环境势必然影响安全生产管理,造成各参建单位在安全管理上不同程度违法违规,给安全生产留下隐患和难以预测的后果。

2.各参建方主体安全责任不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难以全面执行

主要表现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管理措施难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形同虚设,具体到各责任单位则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建设单位:部分项目建设单位招投标环节中行为不规范,存在着拆分项目过细、工程标价过低等问题,施工过程中不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职责,拖欠安全生产相关费用,随意调改工期抢进度,少数建设单位认为安全管理是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职责范围内的事,对安全重视程度不够且专业人员不足。

(2)监理单位:一些监理单位在工作中未全面履行安全监理职责,监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欠缺、人员资质与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匹配,审查方案时只能进行程序性审查,无法发现安全方案中的技术问题,日常检查中往往只能看到表象,无法找出安全隐患并提出有效解决措施。此外,监理单位为了顺利从建设单位拿到监理费,也不可避免的偏向建设单位,在工程进度与安全管理发生冲突时往往忽略安全工作。

(3)施工单位: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为了逐利,大幅削减安全生产措施费用,内部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管理人手少,安全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安全内部控制工作工作形式主义,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为应付上级检查,安全管理工作只停留在纸面上。施工企业并未自觉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对企业安全生产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被安全管理台账及资料屏蔽,导致台账依旧完整,检查过程中无法发现问题,然后事故仍在频繁发生。施工一线作业人员稳定性差、流动性大、安全防护意识薄弱、安全生产技能水平低下,大量未进行安全培训且安全教育缺乏的建筑工人上岗后,对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无法识别,未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缺乏安全生产必备的知识、自我保护意识欠缺,这是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的又一重要原因。

(4)监管部门:主要存在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过少,且专业技术水平无法满足要求,导致安全监督部门在监督过程中缺乏权威性,监管不到位,监管力度不足。部分地区安全监督管理保障体系建设滞后,监管手段缺失,因监管经费不足,影响安全监管的科学性。此外,还存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体系不配套、不完善,一些法规条款在实际执行中缺乏可操作性,导致政府部门安全监管行政执法在企业违反法律法规但未发生事故的情况下,该处罚的没有处罚,安全执法工作过于宽软,未完全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监管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不但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大环境的需要。结合国家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以及建筑行业实际情况,为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促进文明施工水平,针对目前我国在工程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可采取如下具体对策:

1.紧跟建筑行业发展趋势,从法律法规层面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筑业发展日新月异,很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在生产中得到应用,很多法律法规已落后于技术发展,要及时制定修订建筑安全生产监管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安全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完善安全法规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各方履行工程建设项目安全职责的政策措施,从法律上健全明确项目参建各方的安全职责和义务。

2.规范建筑市场,实施综合治理。一是强化对建筑工程行业竞争监管,规范企业招标投标流程,明确规定在工程招投标环节中,将安全生产措施费用作为专项单列,不纳入竞争范围,并对此项费用在建设过程中的使用加强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同时防止单方面追求降低投资的一贯做法,支持合理报价中标,为相关企业安全管理投入提供费用支持。二是政府培育建筑培训市场,为劳务用工提供必要的安全教育,使上岗工人具备基本劳动技术,增强安全意识,避免野蛮施工。三是提高建筑行业市场准入门槛,严禁安全生产体系不健全,安全管理不落实不到位的企业进入。四是加强对违法分包、转包、挂靠行为的监管,一经查出严厉处罚,从根本上杜绝不具备相关资质的企业及个人承揽工程。

3.政府安全主管部门加强工程安全监管,严格落实部门监管职责。安全生产主管部门要采取行之有效措施,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严防安全管理事故的发生,一是加大对重点工程重点企业的监控,对已发生安全事故的企业要提高其承建项目的抽查频率,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企业和个人,要依法依规从严查处,对安全生产管理混乱、安全事故频发的企业,要运用不良行为公示、扣除诚信分值、暂停投标资格等手段限制其经营活动,倒逼企业自行整改,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二是针对事故高发领域,定期开展建筑工程安全专项检查整治活动,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三是加大处罚力度,安全违法成本过低也是造成当前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很多施工单位怀着侥幸心理,企图规避检查,违法成本要远远低于逃避检查而减少的安全生产费用投入,因此必须加大处罚力度,使企业不敢降低安全生产措施标准,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安全生产是我国长期以来一项基本国策,是保护劳动者安全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工作,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要求,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2。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关注安全生产工作,各主管部门也加大了对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管力度,使我国工程行业的事故总量、伤亡人数和百亿元产值死亡率等指标都有所下降,总体安全管理状况趋于好转。项目参建各方及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都必须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履行安全管理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树立全新的符合发展趋势的安全管理理念,建立符合行业发展规律和项目管理特点的安全管理模式,努力减少安全事故,尤其要杜绝伤亡较大的重大安全事故,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

事故生产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学中文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废弃泄漏事故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小恍惚 大事故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