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大脑”背后是团队集体动脑
2019-03-28高洁李放
高 洁 李 放
《“媒体大脑”想陪你聊聊“两高”这五年》获得第29届中国新闻奖融合创新项目二等奖,这是新华社创新产品的再一次得奖。在获得中国新闻奖这一新闻界的最高荣誉之前,“媒体大脑”的相关报道作品已经先后获得中国人大新闻奖、新华社创新大奖特等奖等。
“媒体大脑”实现机器生产内容
“媒体大脑”在2017年年底亮相,由新华社社长蔡名照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首次披露,当时引起了中外媒体强烈期待。“媒体大脑”是中国第一个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其功能多样,提供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八大功能,覆盖报道线索、策划、采访、生产、分发、反馈等全新闻链路。
“媒体大脑”现在已经向海内外媒体提供服务,开始成为新华社探索大数据时代媒介形态和传播方式的拳头产品。新媒体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媒体间的融合愈加深入、愈加全面,新技术不断赋能媒体,促进媒体的深度融合、跨界融合。“媒体大脑”和MGC(机器生产内容)新闻的出现,并不是要取代记者和编辑,而是在更高层面上,把人与物的延伸连接起来,更快、更准、更智能地获得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赋能记者和编辑,帮助媒体提高生产力。新华社副社长刘思扬曾经表示,媒体大脑可能不是未来媒体发展的唯一方向,但一定是其中一个方向。人工智能平台正在成为媒体创新发展的基础设施。
这次中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其实是“媒体大脑”刚刚上岗时的作品。《“媒体大脑”想陪你聊聊“两高”这五年》是2018年的两会融媒体报道产品之一。除了文字稿,还有借助“媒体大脑”中的“2410(智能媒体生产平台)”系统制作的MGC视频新闻。MGC视频新闻的生产过程是:首先通过摄像头、传感器、无人机等方式获取新的视频、数据信息,然后经由图像识别、视频识别等技术让机器进行内容理解和新闻价值判断。依托于大数据的“媒体大脑”会将新理解的内容与已有数据进行关联,对语义进行检索和重排,以智能生产新闻稿件。同时,人工智能还将基于文字稿件和采集的多媒体素材,经过视频编辑、语音合成、数据可视化等一系列过程,最终生成一条富媒体新闻。
“媒体大脑”离不开人脑的指导
《“媒体大脑”想陪你聊聊“两高”这五年》不是2018年全国两会报道的第一条作品,而是团队磨合到会议中期的一期报道。“媒体大脑”在2018年首次正式“上岗”全国两会报道,一共贡献了《媒体大脑也在学习政府工作报告,机器发现了这些看点!》等六条报道,这六条报道的背后是十几个“人脑”不断为“媒体大脑”赋能,带队的新华社中国搜索党委书记、高级记者李俊召开了十几次编辑和记者共同参加的会议,策划了报道的节点、标题,并在前期准备了大量的资料让“媒体大脑”学习。
“媒体大脑”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称之为我们的新同事,这位新同事能够在很多方面解放我们的“密集型劳动”,但“媒体大脑”需要跟我们学习的地方也很多,比如,我们指挥它如何分析解读报告。“媒体大脑”可以用一杯茶的工夫解读出来的高频词,但只有我们才能解析这些高频词传递了什么信号。“媒体大脑”可以迅速读完十万字,但只有我们才能告诉它重点在哪。25个人工智能机器人组成了一条短视频的内容生产流水线,赋能用户完成从素材采集到视频编辑、内容分发的全链路业务流程。运用多种智能能力,减轻传统视频制作中的繁重流程,大大提高内容的质量和产量,重新定义大数据、云传播时代内容生产者的核心竞争力。但是这条流水线的高效率生产达成的背后,是人脑的动脑过程,是团队集体智慧的体现。
为了生产《“媒体大脑”想陪你聊聊“两高”这五年》这件融媒体作品,“媒体大脑”提前学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所有工作报告。通过文本、视频和图片的识别和比对技术,对1980年以来的“两高”工作报告进行了数据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思的结论,如“劳改”在1996年消失,“劳教”在2011年消失,“反革命”在1994年消失,“投机倒把”在1997年消失,“收容”在1997年消失等。2018年两会期间,“两高”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五年来工作的汇报,而不是仅仅汇报2017年的工作。“两高”做完工作报告后,“媒体大脑”第一时间用人工智能再次高效率解析了历史的和最新的“两高”工作报告,MGC视频新闻里排出了“两高”报告里的高频词、新表述等内容。“媒体大脑”分析显示,报告中的前十个高频词中,“司法”以182次高居榜首,“检察”“案件”“犯罪”“法院”等均过百次,“监督”“依法”“工作”“改革”和“建设”紧随其后。
“两高”工作报告中有些词语高频出现不足为奇,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和“建设”,这两个词几乎通篇贯穿“两高”报告,恰恰是改革创新精神的体现。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鲜明时代特征。“两高”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正如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报告中所说:“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相比于2017年,2018年的“两高”报告中出现了以下新表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幸福感、权利救济、自贸检察、营商环境;公益司法、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案管机器人;出庭一体化平台、宪法宣誓制度、法律尺度;司法温度、法治公开课、回访帮教;法律援助值班律师、跨域立案、全员轮训;司法大数据研究院、“互联网+诉讼服务”等。这些新表述的出现,体现了“两高”的历史担当。
“两高”工作报告重合的新表述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智能辅助办案系统。中国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司法改革必须要跟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脚步,才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成为“两高”报告重合的新表述,可见现代科技已经影响到中国的各个方面,我们也期待人工智能帮助人类创造更高水平的司法文明。
《“媒体大脑”想陪你聊聊“两高”这五年》发布后在海内外引发强烈反响,总浏览量超过1200万,覆盖量超过1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批示:“媒体大脑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解读报告,分析精准,说服力强,形式新颖。”
“媒体大脑”得到更广泛应用
“媒体大脑”初次生产的六条两会报道每条平均生产用时15秒。此后,“媒体大脑”逐渐由定制化向通用型发展,并在2018年12月27日发布了2.0版本。2018年全国两会报道结束后,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报道中,“媒体大脑”通过MAGIC平台生产了37581条世界杯短视频,占主要视频网站世界杯中文短视频总产量的58.6%,最快一条进球视频的生产时间仅耗时6秒,分发的视频播放量突破1.25亿次,首次证明机器可以生产海量视频新闻。目前,“媒体大脑”已经全面应用于新华社全国两会、世界杯、亚运会、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首届进博会等重大活动和报道中。
在2019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随着平台不断升级的“媒体大脑”以更先进的技术,智能分析政府工作报告和最高法报告,形成数据可视化短视频,推出了《一杯茶的工夫读完6年政府工作报告,AI看出了啥奥妙》《携号转网、便利店、同心圆……AI读了这些新词后“内心”有啥变化?》《这就是最高法报告中的力度、温度和速度!》等。“媒体大脑”通过对视频智能剪辑、封装、分发,让解读更有深度,时效性更快,更轻量化、高颜值,也更符合互联网的传播规律。比如在2019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关于解决“执行难”的内容占了相当的篇幅。“媒体大脑”梳理发现,关于解决“执行难”的内容最早出现在1988年最高法工作报告中,此后历史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三次分别是2018年的9次、2011年的8次、2000年的7次。而在2019年的最高法工作报告中,这一方面内容足足出现了22次。
随着“媒体大脑”等新华社创新产品不断更新迭代,新华社积极推进智能化编辑部的建设,一场影响广泛而深刻的媒体变革正在新华社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全面推开。正如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杜骏飞所说,智能技术应用拥有令人兴奋不已的想象空间,新华社正探索着大数据时代媒介形态和传播方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