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
——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为例

2019-03-28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21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少数民族广西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4)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于历史、地理、生活习俗和教育背景等因素,少数民族在就业时面临一定困难。然而就业是民生之本,不仅关乎着民族地区的社会生产和发展水平,更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关乎着少数民族群众是否具备过上好日子的能力。因此,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乘国家高速发展之势发展经济,改善少数民族生活水平,保障少数民族就业至关重要。

一、广西民族地区群众就业问题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中国南疆,是我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居住着壮、汉、瑶、苗、侗等12个民族。根据《广西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15年末广西常住人口中,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781.23万人,占37.14%;其中,壮族人口1508.82万人,占31.46%。

少数民族聚居地多处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就业岗位受到限制主要表现为:一是民族地区受限于企业数量,劳动力需求不足。二是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就业占比较高,而第二、第三产业就业占比较低的现象广泛存在。根据《2018广西统计年鉴》显示,广西2017年第一产业仅占生产总值的14.2%,却吸纳了49.8%的就业人员。第二、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没有发挥。

二、影响广西民族地区群众就业的原因分析

(一)一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就业市场不足。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民族地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受阻。广西的深度贫困地区很多分布在河池、百色等民族贫困地区,这些民族贫困地区多为山区,地势陡峭,气候恶劣,资源贫瘠,经济发展十分缓慢,二三产业得不到充分发展,造成就业市场不足,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少,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低,民族地区群众难以通过就业实现脱贫,群众生活较为困难。

(二)部分民族地区群众文化水平有限,职业技能偏低。鉴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等原因,广西民族地区群众受教育水平相较于其他地区仍显不足。民族地区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落后,教师老龄化的问题。民族地区群众因教育程度较低、少数民族生活习惯不同、语言沟通存在障碍,使得民族地区劳动力在核心就业能力上没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民族地区群众由于技能的缺乏,在求职过程中也常常处于下风。部分民族地区的职业培训与市场脱节,培训项目的设置不符合市场需求,一些民族地区的培训项目没有结合当地民族特色产业和少数民族的特长来设置,导致群众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后,仍然难以就业。此外,在科技高速发展背景下,劳动者技能素质在就业时作用越来越突显。当岗位需求出现数量不足,技能要求升高的特点时,民族地区群众就业难度随之增大。

(三)部分民族地区群众择业观念保守,趋向于“家门口”就业。一些民族地区群众长期处在信息较为闭塞的环境,重视乡土,不愿意改变历史生活方式导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再加上与外界沟通交流的自信心不足,对外出求职就业产生畏惧心理,在面对工作机会时更重视地理因素,不想离开家乡外出,忽视好的就业渠道,造成本地区劳动力人口同质化,在民族地区的就业较为困难。

三、缓解民族地区群众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优化民族地区经济结构,扩大民族地区就业空间。政府应在优化和调整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方面加大力度,制定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政策,优先谋划民族地区的重大项目,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就业岗位更加充足。民族地区要利用区位优势,积极挖掘民族特色资源,从生态旅游、特色文化产业破局,竭力打造民族地区区域支柱产业。例如一些民族地区地处山区,竹、木资源丰富,可利用这一优势发展竹、木产品初级加工等产业。一些民族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风景和民俗文化,可利用这一优势,发展民族特色旅游业。只有民族地区经济更具有活力,市场吸纳就业能力增强,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民族地区群众就业难的现状。

(二)加强技能培训,帮助民族地区群众提升就业能力。一方面,要把基础教育作为教育重点,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水平。另一方面,政府应制定政策打造丰富的民族地区教育与培训平台,根据当地产业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地提高相关就业能力,使求职人员具备适应新兴行业的能力,将职业技能培训与劳动力流转结合,力求摩擦性失业率降低。再一方面,政府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应适应市场的需求,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训什么样的人才,也可考虑由用人企业安排培训师资来授课,使培训更能吸引到求职者参加,培训合格的求职者也更受企业的欢迎。最后一方面,在一些培训项目的设置上可结合民族地区的特色。比如在发展壮族文化特色旅游的民族地区,可以开设制作绣球、织造壮锦的职业技能培训班,在桂北等瑶族聚居区开设制作油茶的培训班,让民族地区群众掌握一门手艺,从而更好地求职创业。

(三)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拓宽民族地区群众就业途径。一是进一步完善民族地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基层就业服务平台的服务能力,为民族地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就业服务。二是举办针对民族地区求职者的专项招聘会,多种渠道收集用工信息,发动民族地区以外的企业,尤其是广东等用工需求比较大的邻近发达省份的企业到广西民族地区举办招聘会。三是针对汉语不通,就业技能偏低,或需照顾家人难以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可以适当在本地开发环境卫生清扫、社会治安协管等公益性岗位,让这部分群众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四是加快就业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从线下向线上拓展,充分利用微信、手机客户端等移动媒介,积极推进服务惠民活动,使民族地区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公共就业服务。五是民族地区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提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服务,使看不懂汉字或听不懂汉语的少数民族群众也能获得均等化的公共就业服务。

四、结语

民族地区群众就业问题是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我们要正视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距,重视民族地区群众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优化民族地区经济结构,提升民族地区群众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素质,提升民族地区公共就业服务水平等多种方式,帮助民族地区群众拓宽就业空间和渠道,切实解决好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问题,让民族地区群众也能共享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使民族地区群众都能紧紧凝聚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之中。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少数民族广西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广西尼的呀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