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津贴现状分析

2019-03-28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21期
关键词:津贴军人官兵

(士官学校 浙江 杭州 31002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及军事职能的拓展,我军所面临的各种军事任务、军事行动日趋频繁和多样化。为提高军队战斗力,各种军事训练、军事演习等己经逐渐成为官兵日常任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了顺应我军军事任务的现状,对执行特殊任务的军人予以适当的经济补偿,即发放任务津贴,是十分必要的。

一、概念

军队任务津贴是指根据任务的风险系数、艰苦程度和劳动强度等多种因素,为执行特殊任务的官兵专门设置的,能够直接发放到官兵手中的,具有补偿性、激励性和奖励性的劳动报酬。以此补偿官兵在任务过程中受到的各种伤害,奖励对完成任务具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引导更多的官兵积极投身危难险重任务建设。任务津贴是工资的一部分,但不同于共享类的津贴,只有切身参与相关任务的人员才有资格享受。

二、任务津贴发放的重大意义

(一)维护官兵合法权益。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以来,我国的经济持续不断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近年来,海内外局势变幻莫测,我国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和考验,国家安全形势复杂而严峻。一个国家想要拥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来进一步加速经济发展、提升政治地位、增加国际话语权,必然要有强大的国防力量作为支撑。军队作为择卫国家主权、保护人民财产安全的武装力量,在灾难和危险来临时,肩负着巨大的重任。在执行各种危难险重的军事任务过程中,我军官兵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有的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优化任务津贴,提高官兵的收入,是“坚持以人为本”治军理念的重要体现,在国家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完善军队的工资津贴制度,提高官兵生活的水平,让广大官兵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对于维护官兵的合法权益、凝心聚力具有重大意义。

(二)推进工资制度改革。工资是指雇主或者法定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定、或行业规定、或根据与员工之间的约定,以货币形式对员工的劳动所支付的报酬。军人工资是指国家以货币形式定期给予军人的劳动报酬,具有四大基本功能:保障官兵生活、经济补偿、吸引人才和激励导向。近年来,为顺应经济的发展和军队建设的发展变化,任务津贴作为工资的一项内容,完善其制度,对于提高军人的生活水平,强化工资的保障、激励和导向等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完善任务津贴制度;符合我们时代的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深化工薪福利等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

(三)促进战斗力生成。著名的激励理论认为,人的一切动机和积极性来自于自身的需要,需要确定人的行为目标,激励则作用于人的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它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充分发挥人的智力效应,做出最大成绩。它认为,工作效率和劳动效率与职工的工作态度有直接关系,而工作态度则取决于需要的满足程度和激励因素。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吧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从最低级的需要逐级向最高阶段需要发展。军人作为特殊的职业,国家发放的工资是其唯一的收入来源,条令条例规定军人不得从事一切营销及盈利活动。就目前我军的工资收入而言,已经能够基本满足官兵的正常生活需要,但只有在基本需求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才会激发官兵追求更高层次的人生需求。对于军人而言,为国奉献、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则是需求理论中的最高等级,即为自我实现。完善任务津贴制度,提高官兵的生活待遇,有助于增强官兵爱军精武的归属感、军人职业的荣誉感以及为国奉献的责任担当,有助于凝聚军心、稳定部队、鼓舞士气、提高部队战斗力。

三、现行任务津贴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任务津贴在制度中所处层次较低。我国军人的工资主要由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励工资和其他随工资发放项目构成。其中包括四大类津贴补贴,任务津贴是其中一项。不同的津贴补贴拥有不同的设置目的和保障范围,对军人工资收入的构成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在符合相应条件的情况下可同时享受。但在现有制度中,部分任务津贴被附属在岗位津贴之内,使得本应与岗位津贴平行的任务津贴在层次上低于岗位津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激励官兵刻苦训练,引导官兵向执行危难险重任务倾斜的导向性作用。

(二)任务类型覆盖面过窄。根据在2012年颁布的相关任务津贴制度的通知中规定,任务范围是,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执行的四类任务,根据总参谋部命令的一类任务。然而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和复杂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我军担负的军事行动任务日趋常态化和多样化,涉及范围远远多于规定中公布的任务类别。

(三)标准缺少定期增长机制。任务津贴一直沿用的是2012年颁布的相关任务津贴所规定的标准,干部和文职标准一样,士官和军队职工标准一样,略低于干部,义务兵和供给制学员标准一致,低于士官,未曾进行过调整。自2012年至今,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等问题也随之而来。我国的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官兵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增加和货币购买力的不断下降,官兵支出占收入的比重逐渐增大,任务津贴的现行标准早已达不到其补偿性和激励性的目标要求。

(四)管理保障环节有漏洞。任务津贴从申请到最后批准发放的过程中,审批核实的程序较为复杂,导致任务津贴不能在任务结束后及时发放到官兵手中,对官兵执行任务的积极性大打折扣。不同部门之间在核实执行任务人数和天数的过程中存在误差,例如在任务天数的计算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各种因素,导致单位和官兵个人的计算结果存在差距,引发官兵的不满情绪。另外,现行制度中没有体现出不同类别人员、不同任务之间的标准差别,平均主义较为严重。最后,相关任务津贴的通知中将任务津贴列福利费科目“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津贴”项进行开支,是不够合理的。

结合实际,笔者认为完善任务津贴制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一是按照官兵付出与产出的具体实际给予对应的经济补偿,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二是将执行任务的风险性和军人的收入相挂钩,用高标准来补偿高付出,拓宽现有规定的任务范围、细化任务分类,三是科学构建任务津贴体系的先决条件,在标准的设置上充分考虑任务地点的环境气候,合理体现官兵在不同艰苦程度和恶劣环境下执行任务的所享受的标准差别。四是充分考虑任务的风险程度、劳动强度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科学合理的划分任务的危险等级,通过区别不同等级的津贴标准来体现官兵高危险与高补偿的正比例关系。

猜你喜欢

津贴军人官兵
公示制度让村干部津贴更“明亮”
军人就该这个样
武警四川总队组织官兵进行健康体检
图表
社会保障基金发放情况
四有军人歌
军人的自信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社会保障基金发放情况
军人“四有”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