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会计课堂的路径探索
——基于《经济法概论》的教学实践

2019-03-28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21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职业道德岗位

(温州城市大学 浙江 温州 325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一论断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表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方法、要求及其规律,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同时也是课程思政的立论基点。

课程思政是指寻求各科教学中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并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融汇于学科教学当中,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并提升学生综合品质素养的目的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本文基于高校会计学专业《经济法概论》的课程实践,对课程思政融入会计课堂展开论述。

一、课程思政融入会计课堂的意义

(一)将显性思政教育和隐性思政教育有机结合

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会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流程,是一种隐性教育,而思想政治课是一种显性教育,可以起到互通有无的作用,结合隐性教育的功能与显性教育彼此的特色功能,共同起构建全课程教学育人格局。在这种合二为一的大格局下,会计专业课堂的知识体系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让专业课教学活动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同时都负担起立德树人的功能,会计专业课教师同时承担起育人的职责,全方位覆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为学生构建强有力的会计职业道德修养

现代大学生的信息来源渠道多样,知识面广泛,话语权要求强烈,每个学生的个性化要求也比较高,过往以思想政治课为主的“点”式课程体系教育,正在面临多种思想观念冲击、多元思潮文化碰撞等多重挑战。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和金钱打交道的财会工作,必须保持高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丝不苟,确保工作万无一失。因此,有必要加强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要相辅相成,把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深度融入到每一位教师课堂教学理念之中,将思政元素导入到每一个章节和每一个环境,为学生构建强有力的会计职业道德修养。

二、课程思政融入会计课堂的课程要求

课程开发及其教学资源建设是课程思政的基础,要求挖掘“大思政”概念下思想、精神、人文、法制、素养等方面的教育元素与教学资源。要从时事政治经济中挖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政方针、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热点,注重培育社会伦理、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意识、国际视野等,具体要求如下:

(一)找准契合,协同效应

在会计课程内容中,找寻到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合理契合点,建立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延伸性西协同关系。

(二)合理规划,由浅入深

会计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要注重知识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不同角度的融通,循序渐进,由知识点的学习升华到内生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提升。

(三)科学设计,系统有效

在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和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中,教学管理部门应当注重有意识地将隐性思政教育的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一个首要因素,同时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隐性思政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监测点指标。

三、课程思政融入会计课堂的落地

基于高等职业院校的《经济法概论》课堂,就课程思政与会计专业学科知识的契合点进行探讨,从会计职业道德、税收制度、会计岗位设置等角度入手,就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至以上三方面的课程思政进行深入探讨。

(一)会计职业道德

《经济法》科目中,会计职业道德可作为课程思政与会计专业相融合的“契合点”。会计法律制度一章中将会计职业道德单独列出。首先,会计职业道德的八大主要内容为“爱岗敬业、廉洁自律、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因此,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比会计业务实践能力更为重要。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计教师应当认真把握“会计职业道德”这一方向,结合业务实操,将以上八大主要内容声情并茂地渗透入学生的学习中。除此之外,会计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案例鼓舞学生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例如,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视察国家会计学院后题词“不做假账”,并且在世界会计师大会上,现身讲述“不做假账”的故事。并延伸出为“不做假账,以做假账为耻”的思想政治内容。同时,教师也应当使用消极案例,分享因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而受到法律惩罚的案例,起到警戒教育的作用。

(二)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作为“课程思政”与会计专业的融合点,以个人所得税为例:《经济法》科目中,第五、六、七章均为阐述所得税的法律制度,为课程思政与会计专业相融合提供了“契机”。从宏观的角度而言,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这三大特征,是一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从微观的角度而言,按时、足量缴纳税收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应尽的义务。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专业的税收知识的同时,也应当阐述税收征收背后的原理,将收税从普通的会计专业知识层面,上升到爱国敬业的层面。正如国家税务总局所述,“税收被称为是国家的血脉。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底气,均来自税收的鉴定支撑,这里有纳税人的积极贡献,也有税务人的开拓奋进”。

同时,除了讲述税收征收背后的原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计教师应当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宣传政府涉税违法犯罪活动做斗争的决心。所以,所得税的法律制度均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与会计专业学科知识相融合的“融合点”。

(三)会计岗位设置

《经济法》科目中,“会计工作岗位设置”知识点可作为课程思政以及会计专业知识相融合的“契合点”。首先,会计法律制度对会计工作岗位设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依据业务需求设置会计岗位;(2)会计工作岗位分工协作;(3)符合内部牵制制度;(4)会计主管人职业资质要求。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除讲授会计工作岗位设置的专业知识内容外,为响应深化课程改革建设的号召,教师应当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到“会计工作岗位设置”的知识点中。以“符合内部牵制制度”为例,会计岗位设置可以一人一岗,或一人多岗。同时,根据制度规范,特定岗位不得兼任必须分离:出纳与稽核岗位不得双肩挑,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指出、费用、债券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不得兼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除讲授会计工作岗位设置的内部牵制制度外,教师应当搜集内部牵制制度失效而引发的财务人员犯罪案件,以此来警戒学生清清白白做人,并由此引申出“内部控制”的概念,以及近年来国家政府对“内部控制”的重视。

近年来,各地财政局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十分重视,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建设与实施。所以,“会计工作岗位设置”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与会计专业学科知识相融合的“融合点”,将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结合。

四、课程思政融入会计课堂的改革路径

(一)提升会计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

思政教育融入会计课堂,需要合理选择授课教师,授课会计专业教师不但具备扎实理论功底与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对教育事业有着强烈的职业认同感与岗位责任感,以此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给予可靠的师资保障。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会计教师应当培养会计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用之人。

(二)思政教师与会计专业教师集体备课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思政教师的领域,会计专业教师也应当积极推进课程思政的理念,并将这一理念与会计课堂有机融合。事实上,作为非科班出身的的课程思政教师,会计教师在课程思政与专业相结合的实践的过程中,在寻找二者契合点时会难免会遇到瓶颈。会计专业的某些知识点过于理论化,例如会计等式、复式记账法、会计分录等基础性知识点。因此,组织思政教学团队与会计教师集体备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提升会计教师对“思政育人”的认知与理解。

同时,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会计教师对于“思政教育”与会计专业相融合的迷茫与误区。除此之外,在集体备课实践之余,思政教师与会计教师可以实行“一帮一”的制度,更好得将思政工作贯穿于教学得全过程,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继续深化课程思政改革。

(三)加强课程思政的统筹管理

高校要加强对课程思政的统筹管理,发挥教务、学生、宣传等职能部门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育工作室、专业基层教学组织、实训实习基地等之间的协同合力,实施课程思政的一体化管理,建立常态化的课程思政领导机制、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及评价机制,形成“育人共同体”,实现管理者、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的职能互补、优势叠加,做到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统一。

五、总结

会计专业具有一定的技术性,高校的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与输送应用型、实践型的会计人才。鉴于会计岗位为一级风险岗位,将课程思政融入到会计专业课程中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在课堂上渗透良好的品质、正确的道德行为,为社会培育合格的的应用型会计人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要开展好会计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要结合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不但要提升思政课程主渠道作用,而且要发挥会计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要结合会计专业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高 “门门课程有思政,个个教师讲育人”的责任意识;要根据会计专业特点和规律,结合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做好教学实施工作;要结合思政工作能力提升,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全方位打造有道德情操、扎实知识和仁爱之心的高校会计教师队伍。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职业道德岗位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