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学生视角 回归学生生活 培育实践智慧
——谈如何有效提高低年级《道德与法治》体验教学

2019-03-28戴秀霞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整理道德与法治法治

戴秀霞

(霞浦县松港中心小学,福建 宁德 355100)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让学生学会生活智慧的课程,学生在课堂里的学习方式应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其一是经常联结实际生活,学会理性思考;其二是真实解决现实问题,提升参与能力;其三是主动探索道德实践,形成规则意识。立足孩子真实的生活,帮助孩子解决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教育孩子热爱生活,学会生活,那么也就是在发展孩子的核心素养。如何开展体验教学活动,真正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益呢?

一、唤醒回忆认知式切已体察,尊重真实生活

儿童的道德学习和道德成长归根结底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之中发生和完成的。以生活为基础的德育是一种新的德育模式,它以灵巧的方式自由穿梭在课堂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之间,实现自主的道德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要唤醒回忆,产生认知式切已体察,尊重真实生活。[1]例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大家排好队》一课,先让孩子们回忆校园里哪些地方要排好队,接着把视角转向校外,回想校外哪些地方需要大家排好队,在内心初步感知排好队的好处,再进一步让学生讨论排好队的好处,唤醒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并产生认知式的切已体察,回归到真实的生活场景。再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的《快乐过新年》一课,先让一年级小朋友回忆自己在幼儿园时是怎样迎元旦的,自己和爸爸妈妈又是怎样一起过新年的。让学生通过回忆,从内心深处真正感受过新年的快乐。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们爱整洁》一课,可以先出示文本中的绘本故事《皮皮的故事》,故事中的皮皮一开始很不讲卫生,大家都不愿意和它一起玩,后来他变得爱整洁了,小伙伴又愿意和它在一起玩的故事。通过故事唤醒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并产生共鸣。

二、参与体验式切已体察,建构真实的课堂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儿童品德教学离不开体验,体验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唤醒、加工、整理和提升,引领学生去自主体验、感受,获得道德认知,建构新的意义世界,使道德认知在多层面的体验活动中逐步地内化为道德行为。[2]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恰当的体验方式,选择适当的时机,假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在体验中切己体察,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道德认识,并升华道德情感,最终转化为道德行为。

一是走进生活,走出课堂“玩中体验”。儿童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实际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重视教学内容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教学变得对儿童有意义。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风儿轻轻吹》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来到教室外面玩一玩,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寻找风儿的身影:风车被风吹转起来了;树枝随风吹摆动,风藏在树枝上;长发被风吹得飘起来了;长裙随风摆动;房子上的炊烟也被风吹得越来越远了;旗杆上的国旗在飘动等,学生在寻找中进一步感受风的神奇,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二是创设实物情境,让学生“玩中体验”。如在教学《让我自己来整理》一课,课前调查学生的书包是自己整理的还是父母整理的。接着请自己整理书包的学生介绍他(或她)是怎么整理自己的书包的。然后让学生进行快速准确拿出指定书本的游戏,进一步体会自己整理书包的好处,产生学会整理自己东西的愿望,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最后教师准备4个储物箱,箱内零乱地堆放着各种学习用品和无危险的生活用品,教师根据本班学生数分成相应的几组,从准备好的箱中找东西,让学生在实物情境中初步掌握整理物品的一些基本方法或原则。由此产生内心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

三是设置特定情境,引导学生“玩中体验”,从中萌生真正的感受和体验。例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大家排好队》一课时,教师通过模拟超市购物结账时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不排队既是不文明的行为,也是不公平的事。接着创设游戏情境——领奖励的大拇指奖章,让学生在情境中真切地感受排队的好处。

三、修正养成式切已体察,实现真实的提升

教学中,学生可能已经初步感知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但回到现实生活中,就很难在行为上约束自己,或者自己对言行出现不一而不自知,甚至对一些行为的正确与否存在模糊认识。[3]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拓展,让学生在修正中切已体察。如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们小点声》时,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个别小组声音有点大,这个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辨析修正,懂得做个小小调音师,不是在口头上,应落实到行动中,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实现真实的提升;再如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课《我们爱整洁》,教学活动版块“这样做好不好”,图一的小朋友边玩玩具边吃水果,并随地乱扔香蕉皮,图三的小朋友一边看课外书,一边吃东西,桌子还有随手扔的垃圾,这些现象也许是一年级小朋友在生活中常做的,这个时候他们会产生思维的碰撞,也许认为自己平时就这样,所以是正确的,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修正辨析,初步懂得要保持个人整洁卫生,养成整洁、文明的良好卫生习惯;接着在教学“这样是爱整洁吗”时,呈现三幅画面,分别是“玩积木时,小朋友认为太脏了”“做泥塑时,手上都是泥,认为很脏就不做了”“打扫班级时,容易弄脏衣服,所以就不做了”,这些似乎与前面提倡的要做个爱整洁的孩子似乎有矛盾,比起之前的学习有了一定的难度,这个时候可以让孩子们进行讨论辨析,对讲卫生爱整洁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从而修正不正确的认知,实现真正的提升。

以学为本的品德课堂,似流水的灵动,有形亦无形,顺势也蓄势,教师要在教学中适时地退出,适度地引导,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以学为本的品德课堂,应联结儿童的实际生活,让儿童学会理性思考,引导学生经历真实情境的道德生活,解决现实问题,探索道德实践,促进学生品行的发展,培育生活实践智慧。因此课堂上应注重情境地创设,通过复合情境地创设,唤醒学生的认知,参与体验感知生活。

猜你喜欢

整理道德与法治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整理“房间”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