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扁平疣临床研究*
2019-03-28杨春艳杨文信
杨春艳,杨文信,练 娜,张 剑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泸州 646000)
扁平疣为人乳头瘤病毒(Human infectious warts virus,HPV)感染表皮所致慢性皮肤病,HPV属于双链DNA病毒,无包膜,体积较小,经病毒衣壳蛋白层基因序列检测,目前已知HPV有一百余种类型[1]。HPV生物学特性为:嗜组织性、严格宿主范围,也就是说HPV的感染及增长均发生在人类鳞状上皮[2]。研究[3]显示,40%~60%的HPV感染者在发病2年内可自行消退,然而剩余患者疣体可持续存在,治疗难度较大,因此对此疾病还是应该尽早治疗,避免其影响患者的形貌及心理健康。现阶段扁平疣常用治疗方法为免疫调节疗法、抗病毒治疗、局部物理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不同方法在治愈率、减少疾病复发中均有一定差异[4]。本研究选取我院84例扁平疣患者,以随机分组研究方法,探讨中药熏洗联合5-氟尿嘧啶在其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扁平疣患者84例,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22~41岁,平均(28.45±3.71)岁;病程12d~4年,平均(1.36±0.25)年;皮疹数量为12~98个,平均(46.85±7.24)个;扁平疣位置:颜面部40例,颜面部与手背2例。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21~43岁,平均(28.51±3.68)岁;病程15 d~4年,平均(1.40±0.29)年;皮疹数量为15~97个,平均(46.96±7.18)个;扁平疣位置:颜面部39例,颜面部与手背3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乳膏外涂,每日2次,连续用药21 d。同时给予转移因子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13106)肌肉注射,每次2 ml,每周注射2次,连续用药3周。
中药组方为:冰片、侧柏叶、野菊花、木贼、红花、香附、板蓝根、马齿苋各30 g,以水煮沸,煎取汁液500 ml,趁热先对患处以药物熏蒸,当药液温度降低到40℃时,以8层纱布取药汁,对患处敷洗,到患处皮肤为轻微红色为止。之后对疣体部位皮肤消毒,用无菌针对疣体进行点刺,疣体表面破损后再次消毒,用棉签蘸取2.5%5-氟尿嘧啶注射液,在疣体局部涂抹,避免药液涂抹到正常皮肤。每日用药2次,隔日治疗,一个疗程21 d。
3 观察指标 ①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评价治疗效果。治愈:患者扁平疣均结痂脱落,成为色素斑;显效:治疗后皮损消退70%及以上;有效:治疗后皮损消退程度为10%~60%;无效:治疗后皮损消退不足10%。以治愈、显效、有效为总有效。②在治疗前后测定来干组T淋巴细胞亚群情况(CD4+、CD8+、CD4+/CD8+)。③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有无不良反应。④展开为期1年随访,统计两组复发情况。
结果
1 临床疗效观察 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95%、95.2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CD4+、CD8+、CD4+/CD8+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D4+、CD4+/CD8+明显升高(P<0.05),CD8+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 [例(%)]
表2 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结果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均顺利完成预计疗程的治疗。
4 随访1年疾病复发情况 对两组患者均展开为期1年随访,经统计,对照组5例复发,复发率为11.90%;观察组0例复发,复发率为0.00%;两组复发率差异显著(χ2=5.316,P=0.021)。
讨论
扁平疣是米粒到绿豆大小的丘疹,为扁平状隆起,质硬且表面光滑,颜色为正常肤色或浅褐色,其形态多为多角形、椭圆形及圆形。扁平疣长期存在时可融合成片或发生同形反应,部分皮疹可顺抓痕成条状排列分布[6]。大部分扁平疣患者无不适症状,少量有轻微痒感。扁平疣以面颊、额头、口周、鼻子与手背部最为好发,具有较高传染性[7],可影响患者外观,特别是当皮损位置为面部时,常会导致患者承受较大困扰,甚至影响患者心理健康。
扁平疣在治疗中主要是对肉眼可见疣体予以破坏,对局部皮肤生长情况予以调节,刺激全身及局部免疫反应,在治疗中需注意患者皮肤完整性、免疫状态、年龄、潜在美容效果等。扁平疣的传统治疗方法如物理疗法是毁坏、消除肉眼可见皮疹,但并不能将HPV彻底清除,因此疾病复发风险较高[8]。有些组织暂时看上去未被HPV感染,但其中潜伏有HPV,且这一病毒可在皮肤中潜伏一年或几年。因此,在治疗中不仅应考虑如何改善患者症状,消除皮损,同时还应考虑提高抗病毒能力、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复发。
本研究中,对照组外涂重组人干扰素α2b乳膏,同时给予转移因子肌肉注射治疗,观察组以5-氟尿嘧啶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外涂药物是西医治疗扁平疣的常用疗法,无创伤、无痛苦,操作简单,可避免口服用药造成的不良反应问题,因此外涂药物疗法是应用最广的治疗方法。由于扁平疣为病毒感染所致,在治疗时单独外涂药物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我院联合应用转移因子这一免疫调节药物,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毒能力,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经分析,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0.95%,且治疗后患者CD4+、CD4+/CD8+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可见,外涂干扰素乳膏与转移因子联合应用对扁平疣是具有一定效果的。
近年来,中医在扁平疣治疗中也逐渐得到广泛尝试[9]。在中医理论中扁平疣属于“扁瘊”范畴,病机为外感风热之毒,且在肌肤内蕴积;或肝脏疏泄功能失调,导致肝经郁热、血燥郁结;或脾虚痰湿导致脉络受阻等所致,在治疗中应清热解毒、健脾益气。本研究中,我院为观察组采用中药熏蒸治疗,所用药物为冰柏液,此药为我院院内制剂,主要药物冰片、侧柏叶、野菊花、木贼、红花、香附、板蓝根、马齿苋等。冰片外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增加药物透皮吸收,侧柏叶外用消肿毒,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野菊花清热解毒,木贼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除色素、祛毒除赘之功,可促使局部免疫力增强,可对潜伏病毒、疣体发挥理想作用;红花有活血通经、止痛散瘀之效;板蓝根为清热解毒、凉血消斑,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现代药理研究马齿苋具有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作用,诸药合用清热解毒,化瘀祛疣,采用上述药物煎制的药液先以其高温对患处熏蒸,到药液降低到适宜温度后敷洗患处,可以借助热效应、药物作用的双重效果,对扁平疣展开有效治疗。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我院为观察组加入5-氟尿嘧啶注射液涂抹治疗。中药熏洗使得汗腺、毛孔均打开[10],此时涂抹5-氟尿嘧啶,可借助高浓度5-氟尿嘧啶来促使疣体发生血管性阻塞,致使疣体营养供应受阻,从而促进疣体脱落。另外,5-氟尿嘧啶属于嘧啶类抗代谢药物,可将病毒DNA合成过程予以阻断,促使病毒繁殖受阻,最终导致疣体红肿、脱落。将中药熏洗疗法与5-氟尿嘧啶联合应用于扁平疣治疗中,疗程较短且见效较快,治疗费用低,且安全性较高。本研究经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这与对照组的80.95%比较差异显著(P<0.05),可见中药熏洗联合5-氟尿嘧啶对扁平疣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扁平疣的发病和机体免疫功能有密切关联,因此治疗后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可反映疾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发现,观察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CD4+、CD4+/CD8+明显升高(P<0.05),CD8+明显降低,可见中药熏洗联合5-氟尿嘧啶可促使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两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说明观察组用药可取得与免疫功能调节药物相当的结果。经随访,两组复发情况差异显著,可见观察组可更有效的消除潜藏病毒,减少疾病复发。
综上所述,中药熏洗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扁平疣效果明确,可有效调节机体免疫能力,降低疾病复发风险,且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