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社会人格高危群体注意保持的关联性负变研究
2019-03-28宋丽娜关慕桢
周 平,宋丽娜,黄 微,廖 扬,关慕桢
(1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身科,西安 710032;2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3空军军医大学军事医学心理系基础心理学教研室;4空军军医大学空军航空军医研究所;5西安医学院精神卫生教研室;*通讯作者,E-mail:13484952621@163.com)
冲动性是反社会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APD)的重要特征[1],注意冲动性(attentional impulsiveness)是行为冲动的核心机制[2]。注意冲动性反映个体注意与认知稳定程度,也就是注意的保持品质[3]。注意的保持与时间进程的加工是紧密联系的[4],认知神经科学中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s,ERP)技术具有高时间分辨率的优点[5],其中关联性负变(contingent negative variation,CNV)与注意这一心理因素成正相关[6],是反映注意和分心的敏感指标[7]。CNV是在执行某操作任务的命令刺激s2(命令信号)之前,先给一个警告刺激s1(提示信号),在顶区记录到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负向偏转的慢电位,与准备、期待、注意、动机和觉醒等复杂心理因素有关,是研究注意保持的适宜方法[8]。
近些年,学者们较为一致认为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CD)是反社会人格高危群体,但是纵向研究发现,只有一少部分品行障碍的少年在成年后,发展为反社会人格障碍。Moffitt等[9]认为反社会人格的发展遵循“稳定性理论”,具有时间性。基于此,有研究提出了反社会人格发展具有“时间性”和“方向性”双特征,即具有反社会人格特点的品行障碍是真正的反社会人格障碍高危群体[10]。本研究采用经典CNV实验范式探讨反社会人格障碍高危群体的注意保持的特点,为反社会人格障碍高危群体注意保持的机制提供电生理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某少管所947名少年犯,均为男性。首先采用人格诊断问卷(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 4th edition-plus,PDQ-4+)进行初筛,筛选出问卷得分高于3分(不含3分)的,然后按照《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DSM-Ⅳ)的结构式提纲进行访谈。将筛选出的41名少年犯分为两组。一组被试为品行障碍的少年犯(CD组),21人,年龄15-17岁,平均年龄(15.81± 0.81)岁,刑期2-5年,平均刑期(3.95± 1.07)年,初中文化水平,符合DSM-Ⅳ中品行障碍的诊断标准。另一组为具备反社会人格特征的品行障碍的少年犯(CD+AP组),即本研究中的反社会人格障碍高危组,20人,年龄15-17岁,平均年龄(16.05± 0.83)岁,刑期2-5年,平均刑期(3.81± 1.06)年,初中文化水平,符合DSM-Ⅳ中品行障碍的诊断标准,同时符合反社会人格障碍中反社会行为至少3条(含3条)。
本研究设计了健康对照组,22人,选自应征青年,年龄15-17岁,平均年龄(16.31± 0.78)岁,初中文化水平。PDQ-4+得分低于3分。无犯罪行为史。三组被试均无酗酒或吸毒史,无脑外伤史,无自杀史,个人及亲属均未曾被诊断精神疾病,也无精神疾病类药物用药史。三组被试在年龄、文化程度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和CD+AP组在刑期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被试在实验前均阅读并理解实验程序及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试验材料 《人格诊断问卷》(PDQ-4+)是依据DSM-Ⅳ所编制的自陈式问卷,主要用于筛查人格障碍[11]。黄悦勤等[12]在中国正常人群样本中进行了试测,结果表明PDQ-4+(中文版)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可以作为较为理想的人格障碍筛查工具。反社会人格分量表包括8个条目,每个阳性条目记1分,其中第8个条目包括15个子条目,阳性子条目数超过3个,该条目记1分。
1.2.2 试验程序 试验采用一级CNV经典试验范式(见图1)。所有的实验刺激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中央,CNV诱发刺激模式由S1和S2组成,S1为提示词“准备”,属于提示信号;S2为红色圆点,属于命令信号。被试接受到S1后,开始期待S2的出现,一旦出现红点立即按键盘“/”键,如果没有出现红点,则进入下一个实验。S1与S2之间间隔2 s,S1与下一个S2间隔3-6 s。实验包括1个练习和4个正式实验,其中每一个正式实验包含15个圆点和15个空白屏;练习共包括10个圆和空白屏。所有被试先完成练习部分,主试在确认被试明白并能够正确完成实验任务时,进入正式测验,同时记录连续脑电波(EEG)。实验中,被试尽量放松,保持不动,尽可能少眨眼和眼动。
1.2.3 脑电记录 实验仪器为美国NeruoScan公司生产的32导ERP工作站,佩戴32导Ag/AgCl电极帽记录连续脑电波(www.neuroscan.com)。参考电极置于鼻尖(Reference),接地电极在前额处(Grand,FPz),同时选取水平眼电(HEOG)和垂直眼电(VEOG)4个电极点记录眼动,水平眼电电极置于两侧眼角外侧10 mm处,垂直眼电电极置于左眼眶上下。电极阻抗小于5 kΩ,采样率500 Hz,带通0.05-100 Hz。EEG分段,从刺激前500 ms到刺激后3 000 ms,共3 500 ms。基线校正选取刺激前500 ms。波幅大于±100 μV者视为伪迹在叠加中被自动剔除。
图1 CNV试验流程图Figure 1 Temporal sequence of events in CNV task
1.2.4 统计分析 ERP数据分析,由于CNV成分的波幅在顶中央区最大,因此主要分析C3,Cz和C4电极点的波幅和潜伏期,CNV的分析时段为500-1 000 ms,1 000-1 500 ms和1 500-2 000 ms。采用平均波幅测量法对上述3个时段分别进行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比较,其中电极点(3个水平:C3,Cz和C4)为组内变量,组别(3个水平:健康对照,CD组,CD+AP组)为组间变量。
2 结果
在CNV实验中,CD组和健康对照组均诱发出明显的CNV,CD+AP组未见明显的CNV,从C3,Cz和C4波形图(见图2)和脑地形图(见图3)中可见CNV成分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情况。
图2 三个组的CNV波幅和潜伏期在不同电极点的比较Figure 2 The amplitude and latency of CNV for different electrode sites in three groups
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对500-1 000 ms的CNV平均波幅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组别的主效应显著(F(2,60)=13.372,P<0.001),进一步分析表明,CD组的CNV平均波幅和健康对照组的CNV平均波幅未见显著差异(P>0.05),但CD+AP组的CNV平均波幅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和CD组(P<0.001,见表1)。
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对1 000-1 500 ms的CNV平均波幅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组别的主效应仍然显著(F(2,60)=35.462,P<0.001),进一步分析表明,CD组的CNV平均波幅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和CD+AP组(P<0.001),其中CD+AP组的CNV平均波幅显著低于CD组(P=0.001,见表1)。其中电极点×组别有交互效应(F(4,120)=3.595,P=0.010),进一步分析发现,在C3电极点上,健康对照组的CNV平均波幅[(-4.572± 1.367)μV]显著高于CD+AP组[(0.193± 0.118)μV,P<0.001]和CD组[(-2.677± 0.684)μV,P<0.001];在Cz电极点上,健康对照组的CNV平均波幅[(-4.926± 1.713)μV]显著高于CD+AP组[(-0.248±0.159)μV,P<0.001]和CD组[(-2.145± 0.839)μV,P<0.001];在C4电极点上,健康对照组的CNV平均波幅[(-5.229± 1.916)μV]显著高于CD+AP组[(-1.168± 0.326)μV,P<0.001]和CD组[(-2.304±1.142)μV,P<0.001]。
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对1 500-2 000 ms的CNV平均波幅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组别的主效应显著(F(2,60)=10.071,P=0.002),进一步分析表明,CD+AP组的CNV平均波幅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CNV平均波幅(P<0.001)和CD组的CNV平均波幅(P<0.001,见表1)。
图3 三组CNV成分脑地形图比较Figure 3 Comparison of brain topographic map of CNV among three groups
组别500-1000 ms的平均波幅1000-1500 ms的平均波幅1500-2000 ms的平均波幅 CD+AP组-1.429±0.519∗∗∗0.358±0.225∗∗∗-0.728±0.347∗∗∗ CD组-4.068±1.728-2.418±0.802∗∗∗-0.546±0.181∗∗∗ 健康对照组-5.541±1.305-5.033±2.037-3.112±1.562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01
3 讨论
冲动性具有复杂的神经机制,与很多认知过程都有关系,而关于反社会人格障碍和品行障碍注意保持的研究很少。有研究者曾采用Barratt冲动问卷(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BIS-11),爱荷华赌博任务(Iowa Gambling Task,IGT)和Immddiate Memory Task(IMT)等工具和任务比较反社会人格和健康对照的冲动差异,发现APD行为无计划,有更多的冲动行为,注意的保持能力减弱[13]。
本研究探讨了反社会人格障碍高危群体注意保持的功能,研究发现,早期加工中,健康对照组和CD组的CNV波幅显著高于CD+AP组;在1 000-1 500 ms的加工中,健康对照组的CNV波幅显著高于CD+AP组和CD组,CD+AP组的CNV波幅高于CD组;在晚期加工中,CD+AP组和CD组的CNV波幅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从总体来看,健康对照组的CNV波幅从早期加工至晚期加工结束,波形平稳,没有明显波动;CD组的早期加工与健康对照没有差异,但是在1 000 ms处开始下降,直至降到基线附近;CD+AP组无论在早期还是晚期均在基线上下波动。这些结果表明,在时间进程的加工中,CD组的注意保持能力下降,这与以往的研究一致[14],而CD+AP组的注意保持能力更差。
从结果可见,CNV波幅是反映注意保持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在加工早期,当被试看到提示信号后,进行早期的知觉加工,有研究提出主要反映的是时间知觉的加工[15]。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相继由Walter等[16]证实CNV可以反映时间进程的加工进程。研究表明,CNV波幅可能反映了时间信息的累积过程,相当于时间产生过程中,累积越多,加工强度越大,波幅越高[17]。
本研究中CD组在早期加工中波幅与健康对照并没有差异,表明对早期刺激的加工是正常的,只是由于注意保持的品质受损,并保持早期的知觉加工,对靶刺激的时间估计的能力就会减弱,不能为靶刺激的出现提前做好按键准备,就影响到了晚期加工的认知控制。而CD+AP组从提示信号的出现到命令信号的出现,并未出现波幅的增加,可见CD+AP组的注意保持的品质是更差的,几乎是不具备的,在时间知觉的加工中可能不会预期准备或控制行为,而导致冲动行为的发生。
总之,本研究采用经典CNV范式,研究反社会人格障碍高危群体的注意保持品质。结果表明CD组中,CNV的晚期波幅下降,表明CD组具有注意保持的品质,只是这一功能减弱了;而CD+AP组中,CNV的早期和晚期波幅始终在基线上下波动,表明其注意保持这一品质几乎是不具备的。因此研究认为CD组和CD+AP组是不同质的2个群体。本研究选取的反社会人格障碍高危组是在品行障碍的基础上,还具备了反社会人格的特点,而本研究中的特点为冲动性和无计划性,而冲动和无计划可以由注意的不稳定来解释,这种特点在CNV中很好地表现出来。可见,CNV是区分CD和CD+AP的敏感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