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术和改良根治术的近远期治疗效果分析
2019-03-28王长青
魏 刚,王长青,王 巍,李 慧*
(吉林省肿瘤医院乳腺外二科,吉林 长春 130012)
乳腺癌在瘤患者中占据首位,同时死亡率也高居前三,伴随放化疗手术与内分泌治疗相关治疗措施的发展改进,乳腺癌疾病死亡率逐年下降[1]。目前临床治疗乳腺癌有2种,一是改良根治术它是经过传统术式、根治术,以达到女性患者不断追求创伤小的需求;一是保乳术,最大程度保留乳房的外观。对治疗效果进行仔细观察并对比,现将结论综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以入院先后顺序选择114例作为研究样本,分作常态组(57例行改良根治术)与科研组(57例行保乳术)。全部患者经B超、钼靶等检查确诊,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科研组:患者年龄在31.2~62.1岁之间,均龄(42.38±2.72)岁,TNM分期:39例Ⅰ期,18例Ⅱ期;患病部位:左侧、右侧、双侧分别为29例、23例与5例;常态组:患者年龄在30.9~62.3岁之间,均龄(43.03±2.89)岁,TNM分期:37例Ⅰ期,20例Ⅱ期;患病部位:左侧、右侧、双侧分别为27例、24例与6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发现,组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可有效对比。
1.2 治疗方法
为57例常态组患者实施改良根治术治疗,首先于肿瘤边缘3厘米处的做一纵梭形或者横梭形的切口,切开周围皮肤,解剖锁骨以下血管,然后清扫腋窝淋巴结,可同时予以冲洗,再分别置入引流管在腋下与胸壁处。最后缝合切口,同时行加压包扎。在3日后拔出引流管。
为57例科研组患者实施保乳术治疗,肿瘤完全切除,涵盖肿瘤边缘约1厘米的全部腺体组织,然后根据患者再实施乳腺叶或是腺叶段行切除术。于手术过程中需迅速对切下的腺体组织进行病理冰冻,结果显示为阴性时终止切除。最后清除腋窝淋巴结通过弧形的小切口,外侧直至背阔肌,上端直至腋静脉位于胸小肌的深面组织。
术后两组患者全部予以常规放疗、化疗与内分泌等相关辅助治疗,按照每位患者的具体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措施。同时可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从而促进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疗效指标与随访5年的情况。疗效指标(含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长度3项指标)进行比较。通过5年的随访(含上门或者电话等多种形式),对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以及远处转移率3项指标进行评判。。
1.4 数据处理
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将研究数据予以记录、分析与核算,5年随访指标作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疗效指标作为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分别以x2和t进行检验,(P<0.05)表明组间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近期疗效指标
科研组近期疗效指标明显优于常态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见以下表格1。
表1 近期疗效指标对比
表1 近期疗效指标对比
组别 手术时长(h) 术中出血量(ml) 切口长度(cm)常态组 3.10±0.17 283.18±37.31 15.58±3.12科研组 2.56±0.14 260.92±25.21 4.03±1.77
2.2 远期疗效指标对比
科研组远期疗效指标与常态组患者相近,组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见以下表格2。
表2 远期疗效指标对比[n(%)]
3 讨 论
乳腺癌的发病年龄下降,发病率上升,呈现年轻化、广泛性,其治疗水平与思想都有突破与进步,临床已基本淘汰传统的根治术,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术已逐步的取而代之[3]。Ⅰ期与Ⅱ期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通常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改良根治术对胸大肌与胸小肌采取部分保留,疗效确定,保乳术作为临床治疗一个新的突破。
两组患者分别实施不同手术后,科研组近期疗效指标明显优于常态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科研组远期疗效指标与常态组患者相近,组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由数据得出结论,保乳术于切除病灶并清除腋窝淋巴结的过程中对乳房予以最大程度的保留,满足女性患者对外形美追求。
综上所述,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通过实施保乳术,临床应用效果甚佳,应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