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后间歇期的安全管理
2019-03-28甘淑贞李丽香
甘淑贞,李丽香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PICC自90年代在我国开展以来,因其具有长期,安全,无痛性[1]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临床,特殊肿瘤病人更显著。乳腺癌病人留置PICC的时间普遍在8个月以上。置管后的安全管理不落实有可能诱发并发症。为了保证患者安全,提高导管的使用率。我科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实施安全护理模式,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乳腺肿瘤科经病理确诊乳腺癌女性患者180例,其中左乳腺癌97例;右乳腺癌83例。年龄22~81岁,平均(50.3±2.1)岁,留置时间为113~276d。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180例患者均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4Fr三向瓣膜式导管,操作由具有PICC置管资质的专职护士操作,操作方法参照美国输液协会有关PICC的操作规则[2 ]。留置的部位均在健侧肢体肘上2~3厘米,用B型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置管。导管尖端位置均在上腔静脉。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实施方法
对照组按照美国输液协会有关PICC操作维护的标准流程进行维护。实验组在原来的基础上实施定期跟踪,建立置管档案资料,并由专人专组负责,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统一登记出院患者并逐一短信或电话通知下次维护的时间,建立微信群,有异常自行发图片,进行初诊,必要时回院。维护期间认真登记导管的长度,臂围,穿刺口皮肤的情况,发现疑难问题,即组织集中讨论,进行个案分享。
1.3 评价内容
评价PICC置管肢体情况,分别记录皮疹,穿刺口红肿、出血,导管移位(导管移位>2厘米)并征询患者对置管及维护的技术的意见和建议。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 果
实验组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PICC置管间歇期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 论
PICC因为其具有操作简捷,安全性高,维护和携带简单,易推广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化疗患者的治疗,为患者带来福音。该技术由护士独立操作,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输液治疗[3]。实验组实施定期跟踪,建立微信群可以及时知晓患者的情况,预见性干扰不良反应的发生。从对照组可以体现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实验组。
实施安全的PICC管理模式,能及时掌握乳腺癌置管间歇期的实时变化,患者能及时得到专业人员的指引。不仅提高专业人员的责任感及应对的能力,也体现人文的关怀。患者的自我护理及遵医的依从性也得到改善,导管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提高乳腺癌PICC置管的间歇期治疗阶段导管的使用率,无出现意外的拔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