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绘画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3-28

好家长 2019年2期
关键词:师幼主体绘画

文 施 雯

绘画是幼儿的一种内在需求,是他们认识周围世界和展现自己的一种途径,是他们阐述情感和相互交流的媒介,可以投射出幼儿的身心活动。绘画活动在幼儿的想象、创造和独特个性的养成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明确指出了师幼互动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教师应该擅长回复幼儿的行为及问题,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应该是积极的,这样才能调动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就是绘画活动,因为这最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讨论了师幼互动在绘画教学活动中的当前状况及问题,并据此来找寻方法、解决问题,提出提高绘画活动质量的建议及方法。

(二)研究意义

本研究通过观察、分析绘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表现,深入丰富绘画活动的内容,促进绘画活动的发展,提高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从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也能深刻认识到绘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状况,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及绘画活动的教学质量。

二、现状研究及存在的问题

(一)师幼互动的现状

1.师幼互动的发起情况

绘画活动中主体是教师和幼儿,按照互动的发起者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以教师为主体发起的互动和以幼儿为主体发起的互动。在绘画活动中对师幼互动进行观察时我们发现,绘画活动中的发起人多以教师为主,幼儿主动发起互动的很少,更多的时候幼儿扮演的是互动中“回应者”的角色。

2.师幼互动的语言

师幼互动过程中语言传递着互动的主要内容,这些互动语言有言语语言、表情语言和动作语言。表情语言和动作语言一般伴随着言语语言进行,当指出幼儿作品的不足时,教师会蹲下身子指导幼儿进行等。

在以幼儿为主体的互动中,互动的语言主要为:询问、告状与寻求帮助。幼儿在互动中经常会问:“老师,我可以画这个吗?”告状则是由于其他幼儿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绘画或者进行捣乱导致他不能继续下去,此时的互动语言就是告状。寻求帮助多发生在较小幼儿的身上,如:“老师,我不会画。”“老师,我的笔断了。”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绘画活动中教师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经常使用讲述、提问、命令等此类语言,表扬、批评、警告次之,鼓励、安慰是最少的。而在以幼儿为主体的互动中,运用频率最高的则是询问。

(二)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

1.幼儿语言互动的形式单一且自控力较差

在绘画活动中,幼儿发起的互动语言类型不多,且多与活动内容的关系不大。特别在小班中,幼儿发起的互动语言一般是:“老师,我不会画。”另一种比较多的就是告状,如:“老师,××不在画。”此外,在活动中幼儿会让教师看其作品,此时互动的语言一般为:“老师,我画得好看吗?”“老师,我画完了。”……而且,在活动中幼儿一般在开始的时候注意力较为集中,后来就会被别的东西吸引,如:油画棒、调色盘等。也有的幼儿会用手里的工具去跟别的幼儿捣乱,教师会去批评捣乱的幼儿,从而导致师幼互动中断。

2.教师发起互动的情况较多

在活动中,互动的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幼儿。然而,教师往往把自己定位为师幼互动的主体,他们掌控着师幼互动的开始和过程,使幼儿常处于被动地位,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

3.绘画活动中评价活动只停留在表面

教师发起的评价活动中,从语言上来看,肯定性较少,否定性较多,且评价的语言浮于表面,只有类似于“你真棒!”“画得很好。”之类单一的评价,且在活动中只有教师评价,缺少幼儿之间的互评。

三、原因分析

(一)幼儿自身

1.幼儿的自控力较差

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由幼儿的身心特点所决定,因为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所以很多时候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会用身边的工具去跟其他幼儿捣乱,别的幼儿就会去告状,教师遇到此类状况,多是去处理状况而无心评价幼儿的作品。

2.幼儿的个性差异

幼儿自身的个性差异也会导致互动时的情况不同。活泼、开朗且有积极行为的幼儿,教师就会更容易关注到,且发出的互动能得到教师的关注和反馈。教师对那些内向的或者不遵守班级纪律的幼儿发出的互动则会选择漠视或者直接拒绝。

(二)教师本身

1.教师在师幼互动中没有认清自己的定位

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往往把自己定位为师幼互动的主体,因此在开展活动时,她们发起的互动较多,而没有注意引导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如果幼儿真正参与到活动,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肯定很大,而且与教师的互动也会相对增加。

2.教师在互动中肯定性的语言太少

在活动中,教师在互动中的语言多为命令性和指令性语言,而在这些语言中肯定性的语言又较少,多为否定性的,如批评、警告等。因此,幼儿容易对绘画活动失去兴趣,对教师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理,导致幼儿发起的互动更少。

3.教师在活动中的评价形式过于单一

在绘画活动中,教师评价的语言过于单一,语言浮于表面,没有针对性,且评价的方式太少,只有语言方面的评价。评价的主体只有教师,这样容易造成教师的评价过于权威,可以让幼儿参与互评,这样更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

四、研究对策

(一)给幼儿一定的自由空间进行自我创造

首先,教师应该从幼儿身边的事物入手来寻找幼儿的兴趣点。其次,每个幼儿都很独特,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师不应该规定绘画的形式和内容,应鼓励幼儿自主探究自己喜爱的绘画形式。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经验会不断地增加,进而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同时又能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探究能力。

(二)示范的功能要适量,来提升幼儿空间和情感的体验

教师在开展活动时,一般与幼儿的互动方式为:示范——模仿。教师只有转变观念,才能构建积极的师幼互动,将绘画教学看作是爱心传递的过程,并将绘画活动当作是和幼儿情感的沟通桥梁。

(三)在互动时教师要运用恰当的言语

幼儿园里教师数量少、幼儿数量多的情况决定了教师的权威性必然会存在,幼儿园的正常秩序也需要教师的权威性来维持。可是,幼儿虽小却有很强的自尊心,教师说话时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容易给幼儿的心灵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教师平时与幼儿说话时应尽量使用平和的语言,要注意保护幼儿的“面子”。

(四)教师用积极的情绪来创造积极的互动氛围

师幼互动的效果往往会受到教师情绪的影响,当教师心情好时,教师发起的肯定性互动会比较多,也会耐心地回答幼儿的问题。当教师心情不好时,则会容易批评幼儿,此类师幼互动就是消极的。因此,要建设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互动环境,就必须提高教师的情感等级。首先,教师要了解自己的情绪;其次,教师要学会掌控情绪,避免引起消极互动;最后,教师要有一颗童心,用幼儿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与问题,才能与幼儿的心灵更贴近,让自己也变得更快乐。

(五)完善绘画活动中的评价体系

原先在绘画活动中,评价的语言很单一,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如:“你的房子画得真漂亮。”“你画的小人看起来很开心,是不是有什么高兴的事情呀?”等。评价的方式除了语言外,可以加入表情评价、动作评价等。评价主体除了教师外,还可以让幼儿进行互评。这样,除了教师掌握了幼儿的绘画水平之外,幼儿自身对绘画活动也会更加感兴趣。

在指导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和个性,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通过心与心的交流和有效的师幼互动,来共同享受绘画活动中无穷无尽的乐趣。

猜你喜欢

师幼主体绘画
论碳审计主体
关注幼儿日常生活 开展师幼有效互动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何谓“主体间性”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师幼互动那些事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