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胰母细胞瘤的超声诊断与病理分析

2019-03-28闫加勇霍亚玲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胰头胰管包块

闫加勇,霍亚玲 ,王 玉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超声医学科,病理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胰母细胞瘤(pancreatoblastoma,PBL)又称为儿童性胰腺癌,是极少见的胰腺恶性肿瘤,占全部胰腺肿瘤的0.5%[1]。临床对PBL的报道较少,本文对郑州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6例PBL患儿的超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8个月~11岁,病程20 d~9个月,其中4例因上腹部触及包块就诊,2例因黄疸进行性加重就诊。4例均经活检或手术切除病理证实。

1.2 仪器与方法 应用Hitachi-Vision Ascendus、Philips IU22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5.0 MHz。患儿取仰卧位,对上腹部行横、纵、斜切面连续动态扫查,必要时饮水后检查,重点观察上腹部包块的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血供情况,以及是否有邻近脏器与淋巴结转移。将标本经10%甲醛溶液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和HE染色,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角蛋白(rcytokeratin,CK)、α1 抗胰糜蛋白酶(α1 antitrypsin,AACT)、嗜铬素 A(chromogranin A,CgA)、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癌胚抗原(carcinogenic antigen,CEA)、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检测。

2 结果

2.1 超声检查 胰头部2例,表现为胰头区域实性肿块,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可伴沙砾样或斑片状钙化,胆总管及肝内胆管均扩张(图1a);肿瘤内部丰富血流信号(图1b)。体尾部3例,表现为体尾部囊实混合回声肿块,以实性为主伴钙化及少许液化,肿块包绕主胰管致主胰管扩张,其中1例包绕腹主动脉,胃及部分结肠受侵犯。胰尾部1例,表现为中等回声的实性团块,内部回声欠均匀,血流信号较丰富,肿块侵犯左肾动、静脉,与左肾上腺及左肾粘连。

2.2 病理结果 4例行包块穿刺活检,术中病理示瘤细胞由上皮和间叶成分组成,瘤细胞呈多角形或巢状排列,梭形细胞围绕成鳞状上皮小岛(图1c);免疫组化:4 例 Syn(+)或(灶 +)(图 1d),4 例 CK(+),3 例 AACT(+),3 例导管分化的细胞表达 CEA阳性,3 例 AFP(-),1 例 AFP(灶 +),2 例 CD56(+)或(灶+)。2例行外科手术,术中发现肿瘤与周围组织黏连紧密,无法切除,仅切除淋巴结行病理检查,镜下检查:瘤细胞由多边形上皮细胞和间叶成分组成,瘤细胞呈条索状,无核分裂象。2例Syn(+)或(灶+),2 例 CK(+),1 例 AACT(+),1 例 CD56(+)。 术后放弃化疗1例,正规化疗5例,随访3年,失访1例,死亡5例。

3 讨论

PBL为罕见的胰腺恶性肿瘤,以儿童多见,发病年龄常小于10岁,发病中位年龄为5岁[2],成人亦可发病。PBL可发生于胰腺各个部位,有文献[3]报道2/3患儿发生于胰头部,且多为胰头腹侧,恶性程度高,具有恶性肿瘤局部浸润、转移和复发的特性,局部浸润多发生在腹膜、网膜、脾脏、肾上腺等邻近部位[4],可出现远处转移,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肝脏、周围淋巴结、胰周邻近脏器等,亦可包绕肝静脉等血管[5],肺、脑、骨骼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少见,本组1例侵犯胃及部分结肠,1例侵犯左肾动静脉。肿块位于胰头可压迫胆管造成肝内外胆管扩张出现黄疸,压迫胰管可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压迫十二指肠可引起上消化道梗阻。由于PBL临床罕见且缺乏特异性症状,多因腹部无痛性包块、黄疸就诊,易误诊为胰腺癌、畸胎瘤、肝癌、腹膜后肿瘤等,故术前诊断符合率较低。

PBL的超声表现:肿块可位于胰头、胰体或胰尾部,表现为胰腺区域的实性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可伴钙化和少许液化。肿块包绕胰管或压迫周围组织,造成胰管、肝内外胆管扩张,肿块较小时超声检查看见肿瘤来源于胰腺,残留少许正常胰腺组织,肿块较大时正常胰腺组织消失,部分可伴灶状出血或液化坏死,表现为不规则的液性暗区。位于体尾部的肿瘤可包绕腹主动脉或肾动脉,周围血管受压,静脉迂曲扩张,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肿块内部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

PBL的病理表现:肿瘤多为边界清晰的实性肿块,有完整包膜,呈分叶状,质地柔软,肿瘤较大时正常胰腺结构消失,部分瘤体可伴出血或液化坏死。镜下:PBL的肿瘤细胞由上皮和间叶成分排列成实性的片状或巢状,混有分化良好的腺泡结构,并偶见扩张的导管。有鳞状小体和含有酶原颗粒的细胞结构[6],鳞状小体是 PLB形态学特征之一,与周围细胞比较核更大,多为卵圆形,由于生物素堆积可见到透亮的核[7]。儿童PBL富含间质细胞,罕见异源性间质成分。PBL的免疫组化特点:由于瘤细胞由多源性胰腺细胞组成,表现为腺样分化、内分泌分化和腺管分化,超过2/3的患者上皮成分多表达CK和EMA,内分泌标记Syn、CgA、NSE等,有腺泡分化方向的细胞PAS和消化后,AAT、胰蛋白酶及脂肪酶等标记物可呈阳性。本组Syn和CK表达均呈阳性,4例AACT、3例CEA、3例CD56表达呈阳性,对胰母细胞瘤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总之,PBL治疗首选外科手术,手术方式应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及转移情况选择,儿童预后较成人好,生存率为5~22年。由于本组均发现较晚且有周围组织转移,无法完整地切除肿瘤。术后随访除1例失访外,余5例均已死亡。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提高预后治疗的关键。

图1 男,7岁 图1a 超声示胰腺正常结构消失,胰腺位置见实性肿块,大小8.3 cm×6.2 cm,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点状及斑片状钙化 图1b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肿块内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图1c 镜下示较深染部分为肿瘤胰腺腺泡成分(HE×10) 图1d 免疫组化显示突触素(+)图1e 免疫组化显示嗜铬素(+)

猜你喜欢

胰头胰管包块
腹腔镜胰管切开取石+胰管T管引流术在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
幼儿胰头血管瘤病1例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从胰管改变谈胰腺疾病的诊断
胰管扩张的临床原因及影像学特征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胎儿腹部囊性包块的产前超声诊断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取断裂鼻胰管一例
香油消肿化瘀
困难胰头肿瘤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