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会议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讨
2019-03-27王金宇张松韩新立刘丹妮姜秀红
王金宇 张松 韩新立 刘丹妮 姜秀红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中视频会议的普及,视频会议技术中的问题逐渐被社会各界关注。本文针对实际视频会议之中出现的图像质量问题、系统组网问题以及会议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引进先进技术改善图像质量、采用新系统提高组网能力以及使用新措施保证会议安全三种方法,为今后视频会议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视频会议 图像质量 会议安全
引言:在我国实现现代化进程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会议逐渐产生,并且极大方便了中小型企业的工作效率,使用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便可以完成视频会议,不仅成本较低而且使用较简单。但随着视频会议技术的快速进步,其中也存在着一些系统性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视频会议技术存在的问题
1、图像质量问题。现阶段的视频会议系统的图像方面存在质量问题,具体表现为图像传输延迟大、图像清晰度不够,图像显示不稳定等,主要是因为网络提供的信息传输带宽不足、分组交换技术存在问题以及视频设备芯片的图像处理能力不足和编解码标准存在缺陷。现今的视频会议系统采用的编解码标准一般为H.264,并且视频会议系统所占用的线路带宽不足,难以满足视频会议中图像的高质量传输[1]。
2、系统组网问题。先进的视频会议一般是单一协议体系的视频会议,现如今用户将IP网络应用在视频会议之中,极大地增加了视频会议的灵活性,但是即使使用了IP网络和差分服务等优化手段,还是无法根本解决视频会议系统中的组网问题,主要表现为网络时钟的同步性不高,不同的厂家之间设备兼容性不强。
3、会议安全问题。视频会议的信息安全问题是视频会议的主要问题,多数企业为了保证视频会议的网络安全,一般会在企业的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加设一层防火墙。一旦视频会议出现内部安全问题,出现信息泄露的现象,会对企业造成无法挽回后果。
二、视频会议技术问题改进建议
1、引进先进技术改善图像质量。若想改善视频会议的图像质量,相关企业需要引进新的编解码技术和先进的视频处理芯片。例如,可以使用MPEG-4的会议系统,此系统具有对紧急情况的适应性,可以及时调整图像参数,进而提高视频会议的图像质量。并且部分企业已经可以使用H.265编码技术,此项技术可以在低带宽的前提下,满足图像的质量要求,并且此技术可以降低编码延迟,逐渐被更多的用户青睐,成为视频会议的主流编码技术。另外,视频处理芯片也是可以提高视频图像质量的一大因素,先进的视频处理芯片可以使得视频会议的延迟更小和推向帧频更高。现如今,多数企业使用的DSP处理芯片以提高视频图像画面质量,例如:TI公司的DM系列的处理芯片,此种芯片可以优化处理器结构,丰富信号的接口,使得视频会议的图像质量可以变得稳定可靠,进而保证视频会议可以高质量进行。
2、采用新系统提高组网能力。提高会议系统的组网能力要注重新型的视频会议系统的使用,近几年内出现了一些双协议类型的视频会议系统,此种会议系统在其内部加设了一种高速媒体总线,使用内置关网技术,并且运用嵌入式的会议系统,可以在视频会议中接入双协议类型的视频设备,满足不同设备之间的音频转换和信令互通,进而提高视频会议系统的组网能力。基于此,现如今的双协议系统受到众多中小型企业的重视[2]。
3、使用新措施保证会议安全。目前,可以提高视频会议的安全性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使用最新的DES加密技术,对视频会议的相关内容进行严格加密,这样一来即使视频会议之中的内容被中途盗窃,盗窃者也无法准确破译视频会议之中的内容,进而保证视频会议的安全性。第二,使用以太网技术将与视频会议无关的用户端口相隔离,具体表现为将视频设备和办公PC分隔成不同的VLAN,阻碍外界数据对视频系统的入侵,进而保证外界端口不能对视频会议产生影响。第三,各个中小型企业在组织进行视频会议时,可以运用VPN技术,使得視频会议之中涉及到的内容数据通过底层加密,并且可由专门的数据通路进行传输数据,从而切实有效的隔离外部网络对视频会议的恶意侵入,防止会议信息的泄露。第四,对视频会议的相关成员进行严格身份认证,具体表现为在视频会议进行之前,对参与用户的成员进行身份识别,将与视频会议无关的信息端口严格隔离在外,并且设计分级授权机制,保证视频会议人员的可靠性,进而提高视频会议的信息安全。
结论: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视频会议也会成为今后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因此对待视频会议技术的问题应当予以重视,并且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引进先进技术改善图像质量、采用新系统提高组网能力以及使用新措施保证会议安全,在确保视频会议的正常运行的基础上,提高视频会议的技术水平。
参 考 文 献
[1]由天宇.视频会议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23):128.
[2]陈莹.视频会议技术的挑战及解决方法分析[J].现代信息科技,2018,2(03):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