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前消费让年轻人“穷忙”:虚幻“富有”,助长消费“欲望”

2019-03-27张夺王豪

决策探索 2019年5期
关键词:超前消费账单年轻人

张夺 王豪

伴随“80后”“90后”成为消费市场主力,“这月买下月还”的消费方式已然不是一件新鲜事。前不久,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发布的《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显示,截至2018年10月,我国消费金融规模达到8.45万亿元。

这些期限通常不超过1年的信贷产品,主要用以购买日耗品、衣服、电子产品和支付房租,而使用人群主体无疑是热衷于超前消费的年轻群体。

长期研究消费文化的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刘晓程认为,在西方消费文化和国内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的多重因素影响下,青年表现出超前消费、重视个人快感和体验等消费文化新特征。

但对于过快增长的消费欲望、鱼目混珠的借贷产品、不合理的营销手段仍需给予更多关注,因为在超前消费这件事上,“需要做风控的不仅是借贷平台,还包括每一位消费者。”

花钱变成数字“加减法”

在收到支付宝2018年年度账单后,从事游戏行业的赵鑫着实被吓了一跳。过去一年里,他在支付宝中的消费达到8万元,领先96%的同龄人,在218次外卖的助攻下,饮食消费超过2万元位居榜首,交通出行、文教娱乐两项紧随其后,总数也超过了3万元……

“这还不包括在其他平台上的消费和线下支出。”朋友圈里,赵鑫一边自嘲已经实现了“账单式小康”,明明穷到举步维艰,却在账单里活出月薪几万元的风采。另一边也清楚自己税后8000元的月收入,很难支撑当下“奢侈”的生活方式。

“至少90%是通过‘蚂蚁花呗支付的。”赵鑫每个月9号都要为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的“催缴单”埋单,“我这就是个工资中转站,常常是发完工资没焐热,就从我们老板的口袋跑到了另一个老板的口袋。”

从大二开始,赵鑫就开通了“花呗”业务。刚开始向商家展示付款码时,他还有点难为情,觉得这是“没钱的表现”。但现在,赵鑫早已对这种消费方式习以为常,花呗额度也从最初的3000元上升到1万元。

与此同时,赵鑫的消费观念也悄然转变,“原本买个稍微贵重些的东西都要犹豫再三。可现在只要看对眼,甭管多少钱都会下单。”

私底下,赵鑫分析过自己“冲动消费”的原因。“大概是花呗的数额不像是真实的钱,更像是一串数字的起起落落。”他认为,一定程度上,正是这种虚幻的“富有”,助长了他的消费欲望,让他觉得多花1000元或少花1000元,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在还不上钱时,会心疼由此产生的高额利息。

我的消费我做主?

借助花呗、借呗、白条等方式的超前消费只是当下诸多消费观念中的一种,但年轻人选择超前消费的理由各不相同。

就职于北京一家媒体公司的李甜就认为超前消费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自己向亲朋好友借钱的尴尬。

“刚参加工作时,实习工资仅能解决温饱问题,但在北京的花销很多,要租房、买生活用品,还有同事朋友间的人情往来。”摸着干瘪的钱包,李甜将超前消费定义为保障个人生活的“救命稻草”。

然而,随着岗位转正、工资上调,李甜主动调低了自己的信用额度。“一方面,担心自己忘记还款或不能及时还款,让小钱滚成大钱;另一方面,是想遏制自己花钱的欲望。”

与李甜的选择相反,浙江女孩张馨月屡次上调自己的信用额度,“用贷款消费,将收入用于买定期、基金和黄金。”在读研的3年里,借助信用卡投資理财的方式,张馨月攒了6万元。

相比于李甜和张馨月在超前消费中的从容淡定,大多年轻人仍然对“这月买下月还”的消费方式表现出过多的依赖性,甚至产生了“自救式消费”“账单式脱贫”的调侃。

艾瑞咨询公开发布的《2018大学生消费洞察报告》显示,大学生日常可支配金额为每月1405元,其中非必要支出达593元,主要用于个人社交娱乐、零食饮料、鞋帽服饰以及护肤彩妆等;提前消费意识强,50.7%的大学生使用过分期产品。

就在年轻人为了好看的皮囊、有趣的灵魂不断刷新消费额度的同时,大家按时履约的能力却有所下滑。

在由支付宝和腾讯发布的两份数据中,或许能够窥得一二。2017年,支付宝发布的《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指出,99%的“90后”能按时还款。但在今年1月,腾讯发布的《2018微信还款年度账单》中,只有61%的用户保持按时还款的习惯。

每一个“甜点”背后都可能是欲望的深渊

既有超前消费的诸多诉求,又有保障超前消费的金融平台,还有一点即达的推广渠道。从表面看,当下社会似乎打造了一个拥有强劲动能的消费市场,而超前消费也为年轻人谋取了发展的“红利”。

可在一些专业人士看来,在我国由生产型社会到消费型社会的转变之中,年轻人的超前消费多少有些“畸形”,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社会给予更多关注。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教师、执业律师叶竹盛将金融公司借助互联网平台高频推送借贷平台的行为,比作诱使年轻人沾染提前消费的“经济鸦片”。

他表示,根据“信息瀑布效应”同类信息轰炸的结果,会导致受众非理性地接受这个信息,作出非理性的决定。“法律并无明确禁止,但从社会责任上讲,片面鼓动没有偿债能力的年轻人借贷,是存在商业伦理问题的。”

但在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刘晓程看来,超前消费本身只是一种消费形式,并非仅仅受到广告、公关、传媒的影响,反而和社会的物质层、制度层、观念层息息相关。“一些消费陷阱的出现,正是物质层没有合适的消费产品,制度层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而个人又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做出能力以外的盲目追逐行为,再加上外部环境鼓吹‘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一切的错误观念综合影响所致。”

他强调,青年群体正处于人生相对不稳定阶段,如果一些商家追逐挖掘“人性之欲”,通过心理学工具不断唤醒“人性之恶”,激发消费欲望,就会诱导公众形成不合理、不健康的消费观念,并最终使得一些青年人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导致诸如“套路贷”问题出现,伤害个人信誉,造成家庭关系破裂,使个人的学业、成长受到影响。

至于如何规避这些风险,刘晓程认为,社会应该给青年群体创造更多消费升级的条件,并通过教育、告知的方式,讲清楚超前消费的类型、边界以及过度消费可能产生的后果,让大家能够在满足生存、服务发展和合理享受之间找到个人消费体验上的一种理性平衡。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每一个恩惠背后都可能是欲望的深渊。”叶竹盛同样提醒年轻人注意,超前消费表面温情的背后,“一定是赤裸裸的资本逻辑,年轻人在消费时一定要学会控制风险,量入为出。”

猜你喜欢

超前消费账单年轻人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00后”大学生超前消费现象调查研究
个人破产视域下恶意超前消费的法律界定
账单式小康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年轻人如何理财
大学生网络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又至一年“账单”发布时
年轻人
闽南妈妈的“生娃”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