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霈教授辨治郁病经验

2019-03-27林鸿春李楠孙霈

健康大视野 2019年5期

林鸿春 李楠 孙霈

【摘 要】:孙霈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孙氏中医(含梅花针)第四代嫡传继承人,北京市中医药传承“双百工程”带教老师。孙师幼承家学,博采众长,衷中参西,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凡病必求之于本,立法处方独具匠心,致力于追求安全确切之疗效,临床长于急危重症的救治及疑难杂症的调治。我有幸侍诊三年,收获良多,今对孙师辨治郁病之经验总结如下。

【关键词】:郁病;孙霈;中医辨治;

【中图分类号】R249. 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5-0019(2019)05--01

郁病临床表现多样,或情绪低落,或忧虑多思,或胸胁满闷,或急躁易怒,或悲伤欲哭,或失眠健忘,如此种种。虽然其病症多端,但究其原因,常因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所致[1]。中医对郁病的认识由来已久,疗效亦非常显著。

1 历史沿革

1.1 病名

郁,古文作“鬱”,本指“草木繁盛”之意,后引申为愁闷、积聚、凝滞之意。《素问·六元正经大论篇》最早记载:“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提出“五郁”概念及其治法。《伤寒杂病论》虽未直言“郁病”,但其所载之“脏躁”、“百合病”、“狐惑病”、“梅核气”等均与情志相关。朱丹溪提出来“气、血、痰、火、食、湿”之“六郁”概念,深化了对郁病的认识。

1.2 病因病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喜伤心”、“忧伤肺”、“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惊则气乱。” 《灵枢·本神》云:“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可见情志的变化与气机的运转和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伤寒杂病论》为方书之祖,其中大量方剂至今仍广泛用于治疗郁病,疗效显著。以方药亦可逆推郁病的病因病机。如:半夏厚朴汤所主之“梅核气”,常因情志抑郁、痰气交阻所致;甘麦大枣汤所主之“脏躁”,常因情志抑郁、忧思过度、心脾受损所致。《丹溪心法》云: “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指出疾病的发生与“郁”密切相关。

1.3 治法方药

《素问·六元正经大论篇》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 ,这是根据五行特性施治。《伤寒杂病论》之半夏厚朴汤、甘麦大枣汤、百合汤、栀子豉汤、小柴胡汤、四逆散、泻心汤、黄连阿胶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等诸方均为治郁良方,沿用至今。朱丹溪创六郁汤、越鞠丸以解诸郁。赵献可推崇局方之逍遥散,汪昂《医方集解》注:“东方先生木,木者生生之气,即火气也;火附木中,木郁则火亦郁矣,火郁则土自郁,土郁则金郁,金郁则水郁,五行相因,自然之理也。故以一方治木郁,而诸郁皆愈,逍遥散是也。” 叶天士认为:“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强调心理调节对治疗郁病的重要性,并留下大量医案。王清任所创血府逐瘀汤亦被广泛用于辨治郁病,可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状态[2] [3]。

2 孙霈教授辨治郁病经验

2.1 病因病机

郁有广义及狭义之分。广义之郁当指一切可导致气机不畅、郁滞不通之因素,包含了外感、内伤、房室、金创等诸多方面。狭义之郁病当指因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所致者。气为一身之主,以动为常。人体气机郁滞,可导致血液运行不畅、津液气化输布失常,出现血瘀、痰结、郁热、食滞、湿聚等等情况,进而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功能失常,出现一系列病证。

2.2 基础方

生莲房、生百合、龙胆草、乌药、徐长卿。

生莲房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干燥花托,性味苦、涩,温,归肝经,具有消瘀,止血,去湿之功。本品呈倒圆锥状或漏斗状,形似头颅,质地松软,气味清香,可引轻清之气上入脑窍,引瘀浊之邪下行排出。生百合甘润养心、定志宁神。《日华子本草》云:“百合安心,定胆,益志,养五藏,治癫邪,啼泣,狂叫,惊悸,杀蛊毒气,胁痈乳痈发背及诸疮肿,并治产后血狂运。”龙胆草清肝燥湿,泻肝胆火。乌药辛温行气、顺气开郁。《本草通玄》云乌药:“理七情郁结,气血凝停,霍乱吐泻,痰食稽留”。徐长卿行气活血,祛痛止痒。此五味药物相伍则六郁得解,清阳得升、浊阴得降,故能头脑清明、情志舒畅。病情较重者可加用越鞠丸增强解郁之力。

2.3 加减化裁

2.3.1 兼有血瘀者加丹参、川芎。

《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云:“瞀闷,即小事不能开展,即是血瘀”;“急躁,平素和平,有病急躁,是血瘀”;“俗言肝气病,无故爱生气,是血府血瘀”。今人亦常用活血化瘀之法治疗精神分裂等精神疾患。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丹参酮、丹参素钠具有抗抑郁作用[4]。川芎的抗抑郁有效单体有正丁基苯酞、藁本内酯、川芎嗪、阿魏酸等[4]。

2.3.2 火郁重者加菊花、炒栀子、淡豆豉或合丹栀逍遥散。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故以菊花清利头目,栀子豉汤散发郁热。

丹栀逍遥散疏肝解郁,健脾和营,兼清郁热。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显示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抑郁症效果良好[5]。

2.3.3 心神失养者加浮小麦、炙甘草、大枣、夜交藤、茯神。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云:“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故以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甘缓和中。夜交藤甘、微苦,平,入心、肝经。《本草再新》云其:“补中气,行经络,通血脉,治劳伤。”用以养心、安神。茯神甘、淡、平,无毒,入心、脾二经。《别录》云其:“疗风眩,风虚,五劳,口干。止惊悸,多恚怒,善忘。开心益智,养精神。”用以宁心、安神、利水。

2.3.4 痰气交阻者加石菖蒲、远志、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云:“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用以理气化痰。石菖蒲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远志安神益智、祛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