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指导对饮食行为问题儿童的影响效果
2019-03-27蔡圣东
蔡圣东
【摘 要】:本文结合近年来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其相关定义以及发生情况进行了概括,再结合相关研究报道总结了饮食指导对饮食行为儿童的影响效果,旨在了解儿童饮食指导现状。
【关键词】:饮食行为问题;儿童;饮食指导
【中图分类号】R15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5--01
飲食行为问题是我国非常普遍的儿童保健问题,有报道显示,通过对22个城市进行调查发现,超过34.7%的1-3岁儿童均存在饮食行为问题[1]。饮食行为问题极不利于儿童身心发育,为此,加强临床干预,改善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饮食指导是一种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法来帮助问题对象充分了解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并通过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来实现有效的指导。现结合近年来,针对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相关研究报道以及饮食指导的相关成果做如下综述。
1 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定义
饮食行为的具体内涵包括了喂养、进食等行为,同时还包括了进食的氛围、食物的选择。伴随着儿童的成长,饮食行为会逐渐从进食过渡到自主选择食物。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儿童保健问题[3]。根据国际当前对饮食行为问题的定义来看,其认为挑食即为饮食行为问题,随着对饮食行为问题的深入研究,这个定义无疑存在诸多不足之处[4]。2009年结合研究成果,随后对其定义做出了相应的修订,认为喂养困难即表示饮食行为问题,但关于该定义目前仍然存在诸多争议[5]。目前,公认的饮食行为问题通常表现为吃得较为缓慢、吃得相对较少、对食物摄入无兴趣、拒绝部分食物或者偏爱部分食物等。根据其程度的分类情况来看,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又可被划分为饮食行为问题、饮食行为偏离、饮食行为隔离。
2 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发生情况
各国关于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发展情况有着较大的差异。综合相关研究成果来看,各个国家的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发生几率通常在20%-50%范围内[6]。有研究者通过调查指出,发育迟缓儿童中超过80%的儿童存在饮食行为问题,而发育正常的儿童中也有25%-45%的儿童存在饮食行为问题[7]。中国现阶段1-6岁儿童的父母绝大部分都属于的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缺乏育儿经验,与此同时,因“双职工父母”的数量不断的增加,对与儿童的照顾工作也逐渐从父母自身转移到上一辈甚至是祖父辈,从而造成了隔代喂养中“过分关注”、“溺爱”等各种弊病的频频发生[8]。这些社会现象导致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呈现为非常显著的逐年递增。有研究者[9]通过对2-6岁儿童的偏食、挑食等现象进行调查发现,超过50%的儿童均存在这些问题。何春等[10]研究者选取1-3岁儿童的饮食行为进行调查,34.7%的儿童表现出明显的饮食行为问题。
3 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原因分析
虽然饮食行为问题是以儿童的症状表现出来,但相关因素包括儿童自身问题如疾病、进食技能、进食不适;抚养人因素如抑郁、焦虑、亲子关系、其他精神或社会因素;家庭或社会因素如弃婴、忽视、不良环境等[11]。儿童因素中,除所表现的9项饮食行为症状外,还要强调:(1)应根据发育水平培养自我进食技能,临床常见的“家长喂饭”现象易造成儿童进餐分心[12];(2)进餐中家长应与儿童积极愉快互动,但目前许多存在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家庭只重视营养而忽视交流,甚至以哄、引诱、玩的方式达到儿童进食目的,或对儿童单向说教,引起进餐冲突;(3)抚养人应有良好的情绪,避免焦虑、抑郁情绪而致的喂养方法不当;(4)应提供有序和稳定的养育环境,如建立一定的生活规律、固定的抚养人和生活环境。只有将儿童抚养人和环境因素整合一起干预,才能有效解决儿童饮食行为问题[13]。
4 饮食指导对饮食行为问题儿童的影响效果
庄绪伟[14]在对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干预中,通过门诊对饮食行为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儿童对饮食的偏好,为其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此外,借助图片、动画等方式对儿童及家长进行饮食指导,较好的实现对儿童饮食行为的改善。祖菲娅·吐尔地等[15]在研究中通过选取328名表现出饮食行为问题的维吾尔族学龄前儿童及家长,对其实施4个月的健康教育,教育内容包括了饮食搭配、进食氛围、进食时间等各方面,通过干预前后的调查对比来看,儿童的进食速度、进食习惯、家长关于儿童膳食知识等各方面均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故其认为通过科学的饮食指导能够较好的帮助儿童改善饮食行为,提高家长对儿童饮食的重视,从而达到纠正不良饮食行为的问题。徐新丽[16]通过健康宣教对儿童饮食问题实施干预指导,通过选取200例饮食行为问题儿童,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采取常规喂养与饮食指导干预下的喂养,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干预后儿童的各种饮食行为问题均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改善,同时其饮食不良心理的各项指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 讨论与展望
5.1 讨论
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已受到医生和家庭的重视,其发生原因复杂、受多因素交互影响的干预时不仅考虑环境、喂养行为等外在因素,还要关注儿童的生物性因素,全面而深入地考虑儿童饮食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内在机制,以及重视农村儿童、患器质性疾病如脑瘫、孤独症等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在专业团队交互模式下制定有效策略,以家庭为单位个体化、阶段性干预,加强父母(喂养人)培训,提供良好的进餐环境和亲子关系,强化良好的进食行为等综合方式,使得儿童饮食行为问题能够得到完善的诊治和干预。
5.2 展望
根据研究成果来看,饮食指导是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干预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但其在实施过程中对指导者的个人要求非常高,加之因缺乏统一的执行标准,不少研究者都是根据纳入对象来制定计划,缺乏参考价值。下一步应当推动儿童饮食行为问题饮食指导的标准化、科学化发展,让更多的地区能够更好的学习参考,促使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得到更好的矫正,保证儿童健康成长。此外,儿童保健医生是处理饮食行为问题第一线的专业人员,为此,还必须对其诊治水平进行提升,以便能够尽快确定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给予早期的饮食指导。
参考文献
覃红敏.儿童保健门诊饮食行为问题就诊儿童的临床干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0):212,215.
劉慧燕,陈蓁蓁,林穗方,等.广州地区1~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关系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8,35(01):53-56.
熊祯,张传杰,王仕琼,等.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与家庭饮食环境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7,25(12):1259-1262.
汪丽霞.儿童保健门诊饮食行为问题就诊儿童的临床干预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36):5188-5189.
赵学勇,周萌泥,黄伟.1~4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临床干预研究[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6,7(03):1-4,24.
罗惠文.山东省农村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的干预效果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16.
农雪艳,邵紫贤,朱锦渊,等.佛山市顺德区营养不良儿童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5):188-190.
郝茜,李咪咪,张持晨,等.山西省太原市学龄前儿童不良进餐习惯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10):1695-1697.
汪钱华,冯君,顾燕萍,等.民营托幼机构新入园儿童饮食行为干预效果评价[J].预防医学,2018,30(04):348-351.
何春,王泽宏,陈宇香,等.惠州市城区1~3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02):359-361.
朱敏,陈兴付,曹臻.芜湖市经开区715名儿童饮食行为调查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7,23(01):29-32+36.
刘江虹,朱瑛,岳莉,等.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3):5215-5217.
廖珩.中班幼儿在园饮食行为问题及其矫正[D].西华师范大学,2017.
庄绪伟.儿童不良饮食行为问题的临床干预[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40(04):281-282.
祖菲娅·吐尔地,李卫民.健康教育对维吾尔族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干预效果[J].职业与健康,2018,34(10):1351-1354.
徐新丽.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健康宣教指导干预[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