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019-03-27杨永升
杨永升
【摘要】 新课程标准着重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充分给予学生自主的学习权力。本文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学生高品质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而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承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了寻求锻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笔者在实践中主要采取如下策略。
【关键词】 学生 自主学习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3-179-01
一、搜集素材,精心组织上好第一堂课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由于种种原因,历史课长期以来被看作是“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代名词,造成学生在心理上对历史学科形成偏见,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要改变这种局面当然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而且是渐进的,而我认为充分准备好新学年的第一堂课对改变这种局面是至关重要的。
二、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恩格斯说,人类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但思维的诱发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产生的。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自始至终地贯彻启发性原则,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思考后积极参与讨论,吸引学生主动思维,使学生成为自觉主动学习的主体。
比如在讲授到岳麓版历史必修Ⅲ《宋明理学》时,针对中学生对了解掌握历史上各种文化思想有比较大的难度,因此我除了充分利用教材创设的问题情景外,还精心选取部分材料题:材料一是:王阳明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何相关?”王阳明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材料二是: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问题1是:材料一中王阳明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的什么观点?你认为他的解释合理吗?问题2是:材料二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意思是什么?王阳明要怎样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材料创设情景,引导、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独立地发现、探索“真知”。
三、以赏识的目光对待学生的质疑,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同时,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也曾指出,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开发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同一个问题,每个同学的理解都因其思维的角度不同而有不同。但只要他们切实地思考了问题,即使答案不正确,教师对此不应有太多的指责或惩罚,或表现出不耐烦和不满。应抛开惯性的思维来判断其对错,肯定并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引导,创造更为活跃的气氛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从错误中获得新知识及学习方法。
例如在讲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这一章节有关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时,笔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新文化运动太激进了,完全割裂了传统,这是应该否定的。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结果有一半的学生都持同意的态度。因为他们认为:新文化運动中,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分青红皂白,一概加以否定,显然没有科学的态度,所以应该否定。对于这些同学的想法,笔者没有断其对错,反而是肯定他们的思考成果,指出其答案和理由的合理性,并给予了表扬鼓励。同时又耐心地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帮助他们找到理解问题的正确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更深刻、全面,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四、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深化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需要我们认识主体、尊重主体、发展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罗素曾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必须建立在平等、和谐的基础上。对学生而言,他们的认知情感在学习过程中是处于积极取向还是消极取向,关键是来自于教师对他们的影响。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实践证明:沉闷的课堂气氛是师生关系僵化的表现。因而,在教学中教师首要的任务是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师生间平等相处、互相尊重、理解和宽容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
五、在尊重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建立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对历史课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是历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课程改革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在高中历史教学评价中,既包括对学生历史学习的评价,也包括对历史教师教学的评价,同时也包括对影响历史教学的各种因素的评价。在现行的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下评价历史教学,主要不是看教师是否能讲,不是看学生对具体的知识记忆多少或某一次书面考试成绩,而是要考察其是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养成。但由于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认知结构、思维水平和发展潜力都不尽相同,因此对学生评价过程中不能以划一评价标准去衡量,否则只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建立起一个适合全体学生或绝大部分学生发展需要的学生历史学习评价体系是十分重要的。
作为一名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秉承科学施教的精神,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努力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之成为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翅膀和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