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智慧与策略上活思品课

2019-03-27胡菊芳

关键词:研学后教智慧

胡菊芳

【摘要】 “立德树人”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根本任务,而思品课堂正是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的主阵地,为此,笔者结合“研学后教”课堂模式,探讨各种教学策略,让思品课上出味道,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 思品课堂 研学后教 智慧 后教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3-120-02

随着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重要性和紧迫性。笔者着力研究了在研学后教课堂模式下,关注学生的均衡发展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通过研学问题的设计、优化课堂教与学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内化知识,感悟提升,让其真正成为“让人精神健康的阳光和水”。

一、巧妙设计研学问题,为“研学”与“后教”作准备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学而不思则罔,学贵有疑,有疑才有问,有问才能悟。研学课堂始于问题,当问的预设与生成有机地融合时,师生将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共同的提高。那么研学问题应如何设计,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提升综合素养?

1.设问素材源于生活,趣味性强,吸引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点燃高涨的参与热情。在多元化的今天,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搜集融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材料,创设探究型的问题。如引用了《习大大版的小苹果》视频歌曲,把歌词变问题:“‘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什么意思?谁拥有?怎么来的?”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2.设问要深入浅出,化难为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更接地气解决高大上的问题。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尤其对一些所谓高端的問题一知半解,并认为与自己无关。如对全国人大的理解,展示图文并茂的资料或者用本校人大代表的事例作介绍,就可以事半功倍。

3.创设两难情景追问,让学生在思想激荡中理解问题。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故事”,艰难抉择对人们的刺激作用很大。情与法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教师可以善用此法,激发学生内在的价值冲突,引发思考。例抵制日货就是爱国?这问题让学生的两难情景冲突中思辨。

4.设问应切合学生实际,避免空洞,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回归生活。课堂活动过于“花哨”效果为零。故而紧扣课标,完善设问艺术,对于学生增强探究知识的可行性、目的性、全面性和人文精神的提升等非常重要。如讲“一国两制”时,问“我国政府应主战?”最终结果是各执一词,课堂气氛活跃了,但与“一国两制”教学目标离题千里。只有充满智慧的设问,为学生学习指定路线图,指引自主学习,学会学习。

二、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呈现智慧课堂

“后教策略”是指基于学生展示学习后的“迷失问题、生成问题”而采取有针对性的追问策略。通过追问,达成讲明是什么、讲清为什么、讲透怎么样。

“学生能解决的,老师绝对不讲”,学生不能解决的,老师的讲要讲究方法与策略。所以“后教”是中心关键。通过“添油加醋”,对教学各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打造,让思品课更有味道,甚至可能回味无穷。具体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1.体验式活动策略的运用,让思品课上出生活味

“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如讲“学会合理消费”时,直接用小视频把在超市里的表现展示,与消费原则融合;拿洗衣粉和无公害橙子等道具,当场展示如何推销理解绿色消费;用照片直接展示环境问题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心理小活动进课堂,让思品课上出趣味

利用智慧和策略设计的小活动是选取学生意想不到的做法,从而达到印象深刻且回味无穷的效果。如讲《竞争·合作》,把“二人三足”游戏融入课堂,但不少同学知道竞争却忘了合作,“你轻松地拉我,我轻松地拉你”的双赢办法。

3.在“互联网+”的时代,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将思品课上出时尚味

互联网有着强大的信息功能,直观的表达,多彩的形式,既可以增加思品课堂的时政性,又可以扩大容量。如利用视频播放《天津港爆炸事故》,给学生直观体会生命与责任;《厉害了,我的国》等了解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德育意义深刻,讲千遍万遍,不如看一遍。

4.运用践行与理论相结合的策略上出实用味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践行与理论相结合的策略,即除了有以“研学问题”为中心的研学案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展示学生生活视频或者图片等,进一步阐明学习问题,体现了趣味性、实践性等。如利用录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文明礼仪等。思品知识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道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利用生成性资源,上出探究味

(1)悬疑式的导入策略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先头部队,“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这时另类的说法,充满悬疑的导入,马上勾起学生的兴趣,刺激探索的热情。

(2)善用问题追问策略

所谓的问题追问策略是指在学生回答不完整时、全错时或者已经完整的情况下如何继续深化时使用的策略。具体有:在学生做出错误回答后的渲染追问策略;在学生展示答案后,有着不同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的比较评价追问策略;再有利用“梯度设问”的分层落实追问策略等。通常有:“你认同以上同学的观点吗?”、“可以有什么更好地解决办法?谁可以解决?”、“有何注意事项?”等。

三、善用后教策略,知以导行,培养核心素养

“不忘初心,方得善终”,不管何种策略都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达成高效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通过体验式的活动策略、时政事例的引用等,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它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也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拥护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等。无论是研学案还是课堂教学,总少不了深入浅出的生活情景、时政事例,让学生放眼世界,了解祖国,爱我中华,树立坚定的爱国信念,增强其政治认同感。如上述的《习大大版的小苹果》事例等。

通过两难研学问题的设计、践行与理论相结合的策略等,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它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如在体验式活动、心理小活动,学生通过理性辨别生活中的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义利观。

通过小品,案例分析等活动策略,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法治意识。它是人们对法律的认可、崇尚与遵从,是关于法治的思想、知识和态度等。现实生活中的很多违法犯罪的事例,都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良好规则意识、秩序意识等,增强让社会更和谐更美好的认知和情感。

通过践行活动等,着力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公共参与是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在课堂和实践活动中,提高公民意识、维权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如作为国家的小主人,积极行使批评建议权等;热心参与公益活动,服务社会等。

“高效地教,促进高效的学”,教师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智慧,研究教材教法,巧妙创设情景,精心设计研学问题,优化后教策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那么特色高效的课堂将成为现实。

[ 参 考 文 献 ]

[1]王锦飞.走向智慧与幸福:中学政治教师的价值追求[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08-01.

[2]许惠英张广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5.

[3]彭薇.问出精彩课堂——有效问题设计的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年4月.

猜你喜欢

研学后教智慧
让游戏“畅游”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研学后教”理念指导下的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探索
反复确定 使研学问题显出实效性
利用“研学案”促进小学生读写能力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单元目标教学操作
阅读课的后教策略谈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