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教学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改革

2019-03-27黄瑞霞

关键词:舞蹈教育艺术教育特殊教育

黄瑞霞

【摘要】 本文以 “三部曲”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探索、改革与应用几个方面为线索,紧紧围绕“如何构建适合聋生健康成长和主动发展的教育、开发残疾学生潜能、补偿残疾学生缺陷”的教育问题,深入介绍了汕头市聋哑学校对聋生艺术教育的探讨与研究,为特殊教育学校的艺术教育之路发展了更多的可能性。

【关键词】 特殊教育 艺术教育 舞蹈教育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6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3-098-01

一、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过程

(一)确立“扬长避短”的教育理念

“扬长教育”是培养成功人才的教育,“避短”比“补短”更有利于成功。聋生的听力障碍严重阻滞了他们语言的发展,语言沟通障碍也直接对他们造成了学习障碍,这些都是聋生的“短处”,肢体语言却是聋生的优势。他们“以目代耳”,善于观察事物、模仿能力强,能很快领会老师的示范,并且模仿得极其到位。相对于普通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课业压力比较小,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特长、爱好。

我们的扬长教育理念立足于几个基本点:一是承认聋生的长处,这是聋生成功的优势和竞争力所在;二是善于发现和发展聋生的长处,挖掘其潜能;三是通过扬长激活聋生的兴趣,调动聋生学习积极性,增强聋生的自信心,克服生理缺陷对学习和成长的影响。

(二)优化舞蹈课程设置

学校以舞蹈教学来实现“扬长避短”的育人理想。对内,学校进行舞蹈课程优化改革,在原来每周两节律动课的基础上,于每周二和周四下午增设才艺班,从节奏把握、形体训练、兴趣培养等多方面调动聋生的主观能动性。

基础设施方面,学校累积投入了几十万元添置一批教学设施,基本满足了教学需求。每年积极打造艺术品牌活动,创作优秀舞蹈作品,提升办学效果。

(三)与高等院校、实践单位合作交流

学校积极与高等院校以及艺术单位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进行学术交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特殊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一批高水平的舞蹈专业人才极大推动了学校的艺术教育发展,他们多次为学校舞蹈队编导节目,长期帮助、培养我们的学生,并为学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二、独特的“三部曲”培养模式

经过十年的探索、改革和实践,学校逐步形成了全新的艺术教育教学模式,即“三部曲”特教学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

(一)创新授课模式,实现聋生最优发展

依据教育对象舞蹈资质和水平的差异,学校将教育对象进行分层次教学,实施艺术精英授课模式和“AB组”、“A+B组”授课模式。

1.艺术精英授课模式

艺术精英授课模式的教育对象为富有舞蹈资质的聋生。由舞蹈教师选拔出具备一定舞蹈资质的聋生,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培育,让他们的天赋得到最好的发挥。在日常律动课程的基础上,增设舞蹈精英强化班,实行具有特色的“1+2”授课模式。即一位聋生与两位教师共同组成一组,由组内的两位教师轮流对聋生进行强化训练的授课模式。在校外教师进行授课时,校内教师旁听或辅助指导,共同对聋生的舞蹈水平进行合理评估,为聋生量身制定舞蹈训练方案。这在提高聋生舞蹈水平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校内舞蹈教师教学水平。

2.“AB组”与“A+B组”授课模式

“AB组”授课模式即按照舞蹈队员的舞蹈基础差异、接受能力的不同,将其分为A、B两个层次进行分组教学。A组队员要求具备一定的舞蹈基础,有过舞蹈训练和比赛的经历;B组队员为具备一定的舞蹈潜能、但没有舞蹈基础的新生,主要目的在于组建起一支舞蹈队后备人才队伍。当A组队员不足时,会从B组中选拔表现优异的队员进入A组。这样,在B组就形成了竞争意识,调动了B组队员学习的主动性。

“A+B组”授课模式是以小组课(2—3名学生)的授课方式,以学生授课为主,教师助课为辅的教学模式。“A+B组”由A组1—2名队员和B组1名队员组成一组,通过培养A组队员具备一定的教育管理能力,利用每天的晨练时间,对B组队员进行“一对一”或“二对一”辅导,由教师辅助指导,以优带弱,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全面提高了舞蹈队的整体水平。

(二)研发潮汕地域特色舞蹈,形成特色

学校“以潮汕文化为依托,以艺术教育为特色”为舞蹈教育的出发点,创建了潮汕民间舞课堂。学校组织教师队伍对本土音乐舞蹈素材进行研究,并聘请专家进行指导,开发具有潮汕地域特色的舞蹈,努力办出具有学校特色的舞蹈教育。

在汕头市聋哑学校的潮汕民间舞课堂中,老师通过让聋生体验具有潮汕特色的身体动态,把握独特的舞姿里所涵盖的文化气质,使聋生在舞蹈中形成具有潮汕特色的“身体文化”。

(三)将课堂延伸至舞台,校园内外两面开拓

学校创新教学形式,将舞蹈课堂延伸至舞台,为聋生创造更多的展现机会:对内搭建校园舞台——通过组织“六一”文艺汇演、校园艺术节等校园活动,为学生搭建校园舞台。对外扩展演出舞台——一是组织学生参加国家或省的艺术汇演;二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重大文艺活动和公益演出;三是组织学生与兄弟学校或共建单位同台演出;四是带领学生参加各项残疾人学生比赛。这些活动拓宽了聋生与外界交流的渠道,提高了他们的舞台适应能力,让聋生充分展现了自我的风采。

三、实施成效

“‘三部曲特教学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艺术人才培养得到了有力和长效的质量保障,培育了一批优秀的特殊艺术精英,在校园内营造了一种健康向上、朝气蓬勃的艺術氛围,改善了聋生的整体精神面貌,还带动了舞蹈教师队伍水平的提升。在校外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与辐射带动作用,给了其他特教学校一定的启发。我们必将认真总结,不断充实,使其更加完善,在特教学校艺术教育和培养特殊艺术人才的过程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肖玉玲.聋校律动校本课程开发的构想[J].中国校外教育,2011,S1.

[2]李艳玲.在律动教学中陶冶聋童美好的心灵[J].现代特殊教育,2001,09.

[3]张永红.如何让聋生用心舞出灵魂[J].文学教育(下),2016,03.

猜你喜欢

舞蹈教育艺术教育特殊教育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如何有效地开展幼儿园舞蹈活动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舞蹈教育对少儿成长的作用与意义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