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企业用工管理的分析比较
2019-03-27胡敏
胡敏
摘 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口的数量一直在持续性增加。石油企业的用工管理地位也是越来越重要的。石油企业的用工管理效率以及石油企业每年的收益成为了石油企业一个重要的标志。随着我国改革不断的发展,国内的石油企业的各种用工管理也经历了多次的变革。但是始终没有完全跳出用工管理不规范的怪圈。
关键词 石油企业 用工管理 分析比较
石油企业的用工管理是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同时也是石油企业生产的效率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世界上石油公司的用工管理比较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国外的石油公司都在纷纷进行着管理方式的创新,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大了石油公司战略计划和石油公司的各种业务外包的能力。在加强石油企业的用工管理的过程中,进行积极有效的优化石油企业的各种业余流程,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帮助石油企业员工整体的提高石油企业员工的素质。石油企业用工管理总量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得到强有力的控制。比如:1990年埃克森莫比尔石油公司拥有的石油管理员工高达14.63万人数,但是在2000年就减少到10万左右的人数,2013年就仅仅只有7.5万的石油企业员工人数。23年的时间埃克森莫比尔石油公司的员工人数减少了7.13万。埃克森莫比尔石油公司减员的幅度高达49%的比例;1990年壳牌石油公司拥有的员工数量在13.7万人数,到达2000年的时候就减到了9万的人数,但是在其后的13年的时间里面壳牌石油公司拥有的石油员工都持续保持在9万的人数。相对国外的大型石油企业在进行持续性的改革和发展。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也在不断的进行着石油企业的用工管理的改革发展,但是总是不能真正的跳出对于增加工作量增加石油企业员工人数的怪圈。
二、影响各石油企业用工数量差异的因素
从石油企业的总体工作的数量来说。中国国内主要的石油企业已经和世界上知名的石油企业不相上下了,但是对于石油企业员工的用工总量相比还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1.石油企业公司经营模式上的差异性。世界上知名的石油公司基本上都是属于投资和作业的双重性的经营公司。部分属于石油油气的产量、石油原油的加工产量以及石油的销售数额都是一定投资的形式来进行获得,相当于说在一定的产量上是不需要石油公司本身自己进行直接作业的。这种性质的投资作业在上个世界90年代被各大石油公司称作为战略性投资联盟。这种战略性投资联盟的出现的纷纷被各大石油企业公司进行采纳使用,并且用此种联盟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石油企业的投入并且可以有效的降低来自于市场上的风险。
2.石油企业内部运行方式的差异性。国内的石油企业都是秉承着一种“万事不求人”的运行态度,相对于国外的大型石油企业来说则是出于一种相当封闭的状态。因为国外的石油企业都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质的。比如,英国石油企业公司在2012年的时候平均年产量的55%都是有外面承包商进行完成的。这55%的工作量大概需要3.74亿小时来进行完成,若是按照平均石油企业员工每人每天8小时上班的时间。那么英国石油企业公司相当于一次性雇佣了17.91万的员工来进行工作。可见对于石油企业公司业务的外包也是在一定影响石油企业用工总量差异性的一个主要原因。
3.石油企业主要就是做油田的产业,那么不同的油气田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外国石油企业公司在选择石油项目投资的过程中,会重点关注石油、油气生产的经济性。相对比,我国国内的石油企业公司对于石油油田都是当地经营,没有更多选择的可能性。因此,部分油田的产量低下,在一定程度上讲我国石油企业10口油田的年产量才能相对比与国外石油企业1口油田的年产量。为了能够增加石油企业的年产量,国内的石油企业公司就不得不多多的打井。在工作数量的差异在一定的程度上還是会影响到石油企业用工数量上的差异。
4.石油企业管理的差异性很大程度还是因为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我国国内的石油企业公司在除去石油企业工作的员工,还有社会服务的人员,比如:医疗人员、消防人员、接待人员的等等。这类社会性服务人员大概占石油企业工作员工的10%。但是国外的各个石油企业公司工作员工的队伍里面基本是不会产生这类人员的。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会是影响石油企业员工用工总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5.石油企业员工技术水平上的差异性。各个石油企业公司的技术人员的综合性素质以及石油企业公司所采用的设备的差异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是会影响到石油企业用工数量上的变化。因此,为了可以在一定的程度内提高石油企业员工的综合性技术水平。国外的石油公司企业在对于石油企业员工培训方面十分的重视,保证有效的提高石油企业员工综合素质水平,激发石油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增加工作的效率。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有效的保证石油企业公司用工量比较小。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以及考勤奖励机制,并且与奖金挂钩,以此来调动更多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杨清志.对当前社会企业用工管理现状的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2).
[2] 张倩.国外大型石油公司管理体制研究[J].新疆地质,2013(S1).
[3] 李富有,郭小叶,杨秀汪.国际大型石油公司效率比较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