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爱的名义起誓

2019-03-27李广旭

世界文化 2019年2期
关键词:铁匠铺特纳铁匠

李广旭

提起英国婚礼,相信很多人头脑里都会首先冒出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或者哈利王子与梅根王妃的世纪婚礼,卫队开道,人群高呼,新人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频频致意,在众人的万般期待下深情热吻。又或如 《真爱至上》《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里那样神圣庄严又不失惊喜俏皮的平民婚礼,新人在神父的主持和亲朋的注视下,于上帝面前许下郑重的誓言……殊不知,英国乡间还流传着另一种形式的婚礼:火膛里忽明忽暗的光映在挂满了铁器的旧墙上,迸出的火星噼啪作响,满头白发的老铁匠简单地清洗了一下脸上的浮尘,直起因常年打铁而略有些驼的脊梁,然后庄重地站在两张青涩的面孔前,声调里夹着几分苏格兰口音:“无论贫穷或富裕,健康或疾病,快乐或忧愁,你都将毫无保留地爱他/她,忠诚于他/她,一生一世,不离不弃。你,愿意吗?”……

我与英国人提及格特纳格林(Gretna Green)这个略有几分绕口的地名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略带茫然地摇摇头,不知道我指的是什么地方。但一说它以逃婚(runaway wedding)闻名时,他们便恍然大悟:“哦,那个地方啊!我知道的。”

国内一直将格特纳格林称为逃婚小镇,其实在译介上稍欠妥帖,因为与其说是逃婚小镇,不如说是结婚小镇,或更精确一些——“逃到这里结婚”的小镇。据称,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专程来此结婚,超过5000场大大小小的婚礼将这个不大的小镇变成一个让丘比特时常眷顾的爱情圣地。我时常在想,什么样的爱情最能让人铭记终生?恐怕当属来之不易的爱情吧。以爱情之名与命运抗争,历来都是文学家们所热衷的主题,罗密欧与朱丽叶,抑或是简·爱与罗切斯特,不为世俗所认可,甚至是所谓禁断之恋,最能力透纸背而直击人们心底对爱情的认知。格特纳格林犹如一个庇护所,向所有背负世俗压力的青年男女张开了双臂,简·奥斯丁索性在《傲慢与偏见》中描写了一对打算私奔至此的鸳鸯。这些篆刻在文学史上的角色无一不是对爱情的执着,不论最终的结局,格特纳格林的逃婚之名就源自这样的执着。私奔逃婚为这座小镇涂染上了些许暧昧不清的色彩,甚至坊间一板一眼地在传有人曾亲眼见到绯闻期的查尔斯王子与卡米拉在格特纳格林出没。

为什么格特纳格林会被称为逃婚小镇呢?

我们需要将时钟拨回到1754年。彼时大不列颠王国初建仅47载,虽然名义上是一个国家,但内部各地仍保持着较高的独立性与自主权。英格兰和威尔士在当时施行了新的婚姻法,新法规定男女双方如果不到21岁,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拥有一票否决权的家长的监护下方能结婚。而在临近的苏格兰,法律则宽松得多,男女双方年满16周岁即可(一说是男子14岁,女子12岁),并且無需经过父母的同意,彼此相爱的两个人只要在见证人面前立下誓言,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婚姻即可生效。相较于更低的年限,不必在意世俗眼光的自由才是令无数芳心暗许的英格兰青年男女义无反顾地以私奔方式踏上“逃婚”之旅的真正原因。距离英格兰边境最近的苏格兰小镇格特纳格林凭借天然的区位优势成为情侣们最为青睐的地方。

没有庄严的教堂,没有严肃的牧师,甚至没有耀眼的婚戒,最原汁原味的“格特纳格林式婚礼”绝不像我们在影视剧中所见到的那般。情侣们携手走进铁匠铺,在白发苍苍的老铁匠面前立下永恒的誓言。在与当地人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这里流传着各种版本的起源,其中一个故事是这样讲的:第一对从英格兰私奔过来的情侣在教堂找了好久都没有找见牧师,而一直反对他们的父母眼看着就快追到跟前了,情急之下,他们躲进了一间名为Old Black Smiths Shop的铁匠铺,声泪俱下地恳求一辈子独身的老铁匠做他们的证婚人。老铁匠被他们的真爱所打动,当即将两块铁掷入炉内烧红,并迅速捶打到一起,象征着这对新人的两颗“山无棱天地合”的决绝之心。当新人的父母们赶到的时候,也只得在看过了证婚人和爱情信物后无奈地承认他们的婚姻有效。这个故事一传十,十传百……虽然版本略有不同,但大体相当——弱势的青年男女在老铁匠的帮助下以爱情的名义战胜了强势的父辈。爱情、自由、反抗,这些字眼儿最能够在青年人心里产生共鸣,因而吸引并激励了越来越多的情侣们来到铁匠铺,寻求“铁砧牧师”老铁匠的庇佑与祝福。

两百多年里,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英格兰和苏格兰的法律条文已经趋同,现代工业的兴起甚至让铁匠这一古老的行当成为历史。但唯一不变的,是来逃婚小镇找老铁匠证婚的习俗,人们至今仍戏言为“非法婚姻”。今天,逃婚小镇会为来此结婚的新人们举办具有浓郁苏格兰风情的婚礼:伴随悠扬的风笛声,女童会送上鲜花,男童则递上一块具有象征意义的马蹄铁。当年的铁匠铺依然存在,只是已经没有了打铁的匠人,人们将铺子粉饰一新,白墙黑瓦的铁匠铺简约而不失温馨,古朴又不乏庄重,墙上还不忘挂一些象征铁匠铺的轮轴、锤子等铁器。时过境迁,逃婚小镇如今已成为爱情圣地。据说最后一位兼职神父的铁匠Richard Rennison于1969年去世,这位80岁的老人在其一生中总共见证了5147场婚礼(主要任职时间为1926—1940年),当地人奉之为传奇。他的后继者如今已不再打铁,专职证婚,尽管没了铁匠身份的传奇色彩,但仍令来自世界各地的情侣们趋之若鹜。

这是一座为爱而生的小镇,到处都洋溢着爱情的味道,你在格特纳格林甚至还能见到现存最古老(1772年)的结婚证书。与爱情有关的各种雕塑点缀着这个不大的小镇,如执子之手的小镇幸福大门、花丛中向往自由的野鸭子、拉手风琴奏响婚礼进行曲的乐师、紧紧相拥不离不弃的情侣……整座小镇都装点着浓浓的爱意。在逃婚小镇的纪念品商店里,有一个苏格兰黑脸羊的小工艺品深受人们的青睐,它身下写的字样不是“I Love You”而是“I Love Ewe”,Ewe(母羊)谐音U,弄懂其中的意思后觉得这么说很是俏皮,又颇具当地特色。我在咖啡馆里偶遇了一位自称信奉独身主义的利兹人,他灌了一口威士忌,脸上浮起红晕,半开玩笑地说自己原本是驱车去爱丁堡的,结果车坏在半道上,只能暂时在此歇脚,但小镇的气氛实在太好了,连他都不免被这种氛围所感染和动容,觉得找一个人共度余生未尝不可。

小镇边上,还有三处值得一去的地方。一个是爱情墙,一把把心形锁填充了硕大的“LOVE”框架,每对来此结婚的新人都将自己对爱情的憧憬与信念锁在这里,希望能够此生不悔。一个是举行仪式的环形高台,这个高台是一个堆起的小丘,高约1米,从上到下植着青草,边上缀有各色小花。沿着路绕高台一直向上,可以走到顶端的小平台上,那里见证了无数次亲吻,听到过无数句情话。在爱情墙与高台之间,是逃婚小镇一个非常有趣的景点,叫作爱情迷宫。迷宫里的墙上挂着各种爱情格言,比如:“爱情始于一抹微笑,长于一枚热吻,毁于一滴寒泪。”长椅上也刻着许多爱情信条:“我们在晨光里肩并肩坐着,一同期许着未来。”迷宫不大,但寓意深长,犹如爱情,清醒与迷失往往只在一念之间。我一面默默地在迷宫中寻找着出路,一面想象着自己未来的某天也许会捧着花束与戒指,穿过迷宫里的重重障碍,步伐坚定地走到新娘所在的迷宫正中央的天桥上,彼此相视一笑,挽起她的手,一同走出迷宫。

自打得知有这么个地方后,我便不断在脑海里憧憬着格特纳格林式的浪漫与执着,于是借着去格拉斯哥大学访问的契机,在返回曼彻斯特的途中特意转道至此。我去的那天,天空细雨飘零,为小镇笼罩了一层别样的味道,诗意的、感伤的、浪漫的,许多复杂的情愫与雨水凝结在发梢上,慢慢垂下。即便是那样的阴雨天,这里也不乏前来朝圣的爱情信徒。眼前不仅有你侬我侬的小情侣,也不乏来此重温旧梦的老夫妻,走在格特纳格林街巷里的他们,是爱情最切近的肉身。特别是当我看到一对已是暮年的老者在爱情墙前忘情深吻时,心下不禁想:或许,他们更深味什么是爱情吧!

猜你喜欢

铁匠铺特纳铁匠
铁匠教子
宝刀
铁匠铺
铁匠的发明
一个人的铁匠铺
不穿有鞋带的鞋
不穿有鞋带的鞋
麻脸铁匠
老家的铁匠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