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转型背景下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3-27孟琳

商业经济 2019年2期
关键词:日语应用型专业

孟琳

[摘 要]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校日语人才的培养必须符合企业行业对毕业生的要求。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培养既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满足了高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结合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日语专业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开展实习实践,培养学生相关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当前的重要问题,同时改革教学评价机制、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亦是不能忽视。

[关键词] 应用型日语人才;就业导向

[中图分类号] G420;C96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2-0106-02

一、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日语专业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特色不足

根据河北省高等院校日语专业的人才需求进行调查,目前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是以日语专业人才培养为主,要提高日语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还需要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选择教材上也要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和社会就业取向相一致。当前很多日语专业教学中仍然更加侧重语言学的讲授,教学方面没有足够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课堂上以语音和语法教学为主,学生在运用语言解决实际能力,商务会话沟通,日汉口头互译以及结合地方经济和区域特色的相关课程较少,在教学中锻炼不足,这些都不符合学生就业和企业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要求。

(二)评价方式单一

当前大多数本科院校对学生还是以定量评价为主,客观上更加重视学习的结果的评价,但是对于学习过程的评价相对不足。以日语专业为例,绝大部分专业课程结课的评价方式都采用了期末笔试试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虽然笔试测试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关注到学生一学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情况,但是对于应用实践和综合技能的考核评价方面却略显不足,如日语的听说练习、实际交际能力,与未来就业相关的商务知识积累和口笔译翻译技能等。所以,目前采用的评价方法不能体现出对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也不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最终的培养目标。

(三)教师能力亟待提高

当前以河北省本科院校为例,日语专业授课教师研究方向大多集中于日语语言学,日语文学等专业,近年来,商务日语、口笔译专业以及有企业就职经历的日语教师虽然有所增加,但是比例上仍然不足。针对日语专业学生大多日语为零接触学习,当前课程设置中特别加强了基础日语、日语听力、阅读、文法等课程的比例,这样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日语能力的稳步提高,但是由于受到师资力量和教师的实际水平限制,对于当今就业市场热门的商务,翻译,旅游等专业知识不甚了解,或者知识结构落后,虽然大部分本科院校在高年级增加了一定的实习实践类课程,授课中并不能保证学生学习实用的专业知识,教学无法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教师受自身因素所限不能提供给学生符合国际市场的最前沿的知识,实践课程中学生的练习也普遍不足。

(四)实践不足,工学结合浮于表面

伴随办学规模的扩大,河北省各高校纷纷结合自身地方特色与当地工业,企业合作办学,学校根据企业与就业市场需求调整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提高实践课比例,企业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降低用工资源的成本,但是当前校企合作还大多停留在表面,双方各取所需。高校设置的实践课程还存在设计不合理,缺乏延续性和科学性的问题,企业为日语专业学生提供的实践实习也存在不能有效地与未来就业或者学生专业相结合的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效果不佳。实践是将在校所学的日语基础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升华过程,但是学生实践效果不好,不能在学习中真正得到实践和锻炼,在就业竞争中不能体现出优势,从而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培养。现在,高新技术企业对应用型日语人才需求巨大,是我们调整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的重要契机。

二、转型背景下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随着我国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高校日语专业应该把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具备多种专业技能的日语人才增加到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中,从而使日语专业的创新创业型教育逐渐趋向完善。河北省每年有几十万人的高校毕业生,但是既掌握应用技术又能够进行熟练的日语交流的高尖端人才却很少,因此在转型背景下,探索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是本科院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一)制定以就业为导向的新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当定位于培养高尖端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其中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就需要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相结合。高校外语类应用型人才應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的相关需求。以河北省衡水学院日语专业为例,根据最新制定的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将人才培养目标设立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21世纪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面向涉外企事业单位的日语翻译、日语营业担当等一线岗位,以“语言+技能”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日语基础知识和深厚的中日两国文化知识,具备多种创新创业精神,掌握计算机,商业,会计,口译等多种专业技术知识和在国际上实际工作的能力,能够坚持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能在外事、经贸等部门从事商务、管理,口笔译等方面工作的日语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其中主要就业岗位群有:日语翻译、日语讲师、日语营业担当、日语外贸专员,日语外贸从业人员、日企管理人员、商场从业人员等。

(二)设置以就业为导向的特色课程与教学体系

我们通过对日语专业学生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展开调查,根据培养应用型日语人才的要求,建立了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综合实训课等的课程体系。通过前两年的基础知识学习,使日语零基础学生具有比较扎实的日语基本功;通过三年日语专业课和日语方向课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掌握国际对外贸易、经济学,会计,外贸函电,口笔译等知识,了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具备一定的第二外语运用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国际商务洽谈、阅读和制作的对外贸易中的单证和基本的涉外技能,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与创业能力高级日语应用型人才。近年来我校外语系日语专业不断进行教学实践,我们基本完善了课程体系,符合了高校关于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标,课程体系中将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基本符合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其中,实践教学在设计教学环节方面,我校日语专业根据不同的课程模块,利用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商务方向课程模块中设置了外贸函电、日语薄记,日语会话,模拟面试等实践教学环节。翻译方向设置了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翻译等的训练。

(三)改革教学评价机制,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我校探索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道路上进行了多重改革。首先,将专业课程考核方式修改为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形式。特别是在平时成绩中,通过课堂表现、口语发表、课堂讨论、小组活动、阶段测试和平时作业等多种形式改变了传统上单一的评价机制,最终学生的成绩评定分数比例为平时阶段性评价占40%,期末终结性评价占60%。校内实训实习活动实行了指导教师制度,每名学生都有指定的指导教师,并随时与学生进行定期的辅导,最后书写评价和指导意见。学生毕业实习时还会将实习单位的反馈情况纳入对学生的评价之中,实现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对人才评价与实习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我们也逐步建立了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以河北省省内企业为基础,重点开发建设本地企业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既满足了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的要求,使学生毕业之前就能够具备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职业知识,鼓励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四)高校自上而下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团队建设是当今各类高校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高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更有利于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有利于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的分享,也有利于增强教师队伍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为此,我们衡水学院日语教学团队响应学校倡议,一方面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培训,鼓励教师采取多种形式参加企业的挂职锻炼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根据学生实践教学周的安排,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实行了专门的指导教师负责制,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考察,这样既对学生的实习工作进行了跟踪指导,老师们在实践指导中也能够将自己的专业技能与生产生活的一线相结合,积累教师的实践经验。同时,我们学校还会定期举行教学技能比赛,教学大赛,微课大赛等,学校大力鼓励教师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并利用老带新,一对一指导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工作。通过不断地开展教学改革和聘請相关企业的专家,技术人员参与教学活动,开展讲座,顶岗实习指导,促进了我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培养改革。高等教育需要结合本地区特色,结合企业与用人单位的需要将课程与就业有机结合起来,这也有利于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枯燥的商务,外贸等专业经济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进而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晶.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以日语专业为例[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1).

[2]孔倩云.以就业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探索,2014(8).

[3]王永宏,张丽萍,于辉.高校应用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模式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

[责任编辑:纪晨光]

猜你喜欢

日语应用型专业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赢在耐心
部分专业介绍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