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数字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2019-03-27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本馆馆藏贵州省

(六盘水师范学院图书馆 贵州 六盘水 553000)

一、特色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的意义

馆藏文献数字化是指利用图像图形处理、扫描以及数据库等技术把图书馆的纸质、照片等各种资源转化为数字化资源,依托存储技术,将其以数字化或者云存储的形式存储,利用计算机技术平台,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快捷检索、文献保护。由于图书馆的特色馆藏是自身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的积累,反映了自身的知识体系、专业特色、学科和服务对象需求,因而更能体现图书馆自身的特色及功能需求,同时,特色馆藏中中包含的民族文献、绝版书、珍善本、孤本等各类价值较高的文献,数字化后可以避免多次查阅后的磨损问题,以便于更好地对其保存。从目前全国乃至全省各高校来看,各图书馆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数字图书馆,并初具规模。尽管贵州省各高校图书馆在建立数字图书馆后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但是由于区域、经费、版权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贵州省地方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也大部分忽视了自身特色馆藏文献数字化进程。

二、贵州省地方高校特色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的现状

(一)调查情况及分析。为真实了解省内地方高校特色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的情况,我于2018 年5至9月通过网络调查、电话咨询等方式,对贵州省内8个地州市的8所地方普通院校本科院校进行调查,获取贵州省及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的相关情况。网络调查是通过各高校图书馆网站上的信息进行梳理;电话咨询图书馆网站上公布的办公室电话;调查内容主要围绕图书馆文献资源数字化制度及相关行业标准、实施模式及管理现状。

通过调查,8所省内地方高校图书馆都已经构建起了数字图书馆,其中4所建立了本馆文献资源数字化制度,6所开展过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工作,但仅有4所图书馆进行过特色馆藏文献数字化建设工作,这4所图书馆中有2所侧重于民族文献,且都位于少数民族自治州,而另外2所图书馆侧重在外文图书,对高借阅率、保存本等图书数字化不够重视,特色馆藏数字化建设呈现单一性和结构性失调,发展相对滞后。

对于数字化转换工作,几所高校馆几乎都是以业务外包形式委托数字资源供应商代为加工,这主要是因为图书馆购买了数字资源供应商的数字资源,同时供应商能提供品种多、匹配度高的中文数字化电子图书,实际上只需加工供应商数据库中没有的少量图书即可。但数字转换工作相应会有一定的延迟性,尤其地方高校馆大部分经费较为紧张,往往数年才会进行一次集中性的数字化转换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1)对特色馆藏数字化理解存在误区。部分图书馆对特色馆藏数字化和构建特色数字资源认识不清晰,有的馆甚至认为购买了一些影印资料、电子图书和某些专题库资源就是特色馆藏数字化,没有将本馆的优势纸质等资源利用起来。

(2)缺乏区域协作。在贵州省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数字化中,馆际合作和区域联盟合作的形式几乎没有,一方面不利于优势资源互补,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资金浪费和重复建设。

(3)对国家相关版权政策理解不够深。因为版权因素,一方面,部分图书馆将特色馆藏数字化拒之门外,另一方面,在业务外包环节对版权却对加工商不加以管理,导致加工商一方面在有偿加工的同时免费取得了该馆的珍善本等资源作为其商用。这在实质上侵害了图书馆及出版人、出版社的权益,但却被大部分馆所忽视。

(4)缺乏对馆藏文献的长期规划和数字化建设常态化。一些馆对数字图书馆乃至文献资源发展没有相应规程,也没有长期规划,所导致的结果就是文献资源不成体系,也无法形成自身独有的特色馆藏,更不用说特色馆藏数字化了。

(5)重保存轻推广。对许多馆而言,馆藏资源数字化的意义仅仅是一种管理上的创新,过度的把重心放在数字化的数量而非其利用率,本馆书目检索系统的marc数据中没有标注电子藏书状态,对数字化后的特色馆藏也没有做相应的推广活动,许多资源数字化后许多读者并不知晓该图书已有数字版,导致数字化后纸质图书需求仍紧张,流通工作依旧繁重。特色馆藏数字化所使用的格式大部分也已经不能满足读者需求,以“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该公司所使用的扫描技术是传统的扫描仪单页扫描整合的模式,扫描格式为PDF为主,该数据存储格式对于当今几乎使用手机端、pad、kindle等移动设备进行电子阅读的读者并不友好,因为是图片格式,无法进行智能排版,字体大小等也都只能像照片缩放一样进行操作,对读者而言体验效果较差。

三、对策及建议

(一)统筹安排,将特色馆藏数字化纳入本馆《馆藏文献发展规程》。制定本馆《馆藏文献发展规程》,同时将特色馆藏数字化纳入其中,由纸质文献和数字资源形成完整馆藏并综合统筹,特色馆藏数字化应形成常态机制。在特色馆藏数字化前做好前期调研工作,成立相应工作小组(包括领导、采编、技术相关人员),制定相应方案,根据经费、需求、对象、技术指标、版权、验收方式、存储设备等进行深入讨论。在经费充裕的前提下,应从馆藏特色图书、民族文献、绝版书、珍善本、孤本、外文书、高借阅率图书等方面综合考虑满足特色馆藏数字化的多样性。

(二)加强联采、协作的区域馆际合作。通过贵州省高校图书工作指导委员会、贵州省图书馆学会等平台,建立区域馆际合作,达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的成效,同时也能宏观上把握个性化建设方向。

(三)深入了解国家版权政策,加强图书版权管理。贵州省地方高校图书馆一方面应该加强对国家版权政策的认识,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将图书馆对特藏资源数字化的利用最大化,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加工商获取本馆文献资源的管理,从法律、渠道等途径防止加工商侵害自身及版权人、出版社权益。

(四)整合资源,加强推广。通过对技术参数设置等方面对加工商提出便于读者在各端阅读的格式(例:txt、epub等),同时电子资源应与本馆书目检索系统进行整合,而不应成为一个孤立的数据库。

猜你喜欢

本馆馆藏贵州省
贵州省种公牛站
馆藏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民营绘本馆:儿童阅读推广的“毛细血管”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绘本馆:童书营销新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