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员生物护照在兴奋剂认定过程中的价值分析

2019-03-27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兴奋剂护照证据

(湘潭大学 湖南 湘潭 411100)

文章通过对ABP在该案中的运用并结合2013年11月15日WADA(World Anti—Doping Agency,简称WADA)理事会一致同意修订的于2015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世界反兴奋剂条例》(World Anti—Doping Code,简称WADC)来进行分析。

一、ABP发展的意义

(一)ABP是一种可靠的兴奋剂检测方法

ABP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反兴奋剂新技术,用过检测“间接”反映兴奋剂作用的人体生物标记(biomarker),根据其变化是否异常来逆向推断运动员是否使用了违禁物质或方法。通俗来说就是通过对运动员进行一段时间的生物标记变化情况的记录检测,若检测到此运动员身体内的生物标记超过了给定的某个限定值,那么就不能给这个运动员颁发“护照”,这样,就作为有使用兴奋剂的嫌疑人被标记出来,参与不了比赛,若是通过了生物标记检查的被检测运动员,那么就可以持“护照”顺利参加比赛。ABP是由三个模块组成:1、血液检测模块;2、类固醇检测模块;3、内分泌检测模块。现在,血液检测模块是最为成熟的一种ABP检测方法。

ABP措施主要是针对那些直接用直接检测措施无法察觉的禁用物质或禁用方法而设置的,目前有的禁用物质和禁用方法要么缺乏相对应的检测手段,要么虽然有检测手段,但因代谢时间短,直接检测很难查出,但是只要使用兴奋剂,对血液的影响确是长期存在的,所以生物护照就能够通过检测血液情况锁定服用兴奋剂的嫌疑者、从而更精准的判定兴奋剂违纪。ABP已经得到了很多国际体育组织及国家的认可,并且得到了国际体育仲裁院的承认。

在一些典型案例中,虽以USADA对运动员的ABP调查为主,但是,其结果是得到各方肯定的。这样一种方法更好的保护了运动员的隐私,也更好的保证了比赛的公平公正性;同时,这样可以对一些拒绝进行抽样或错过了抽样调查的运动员给予兴奋剂阳性结果同等的处罚。而且像一些进行了兴奋剂检测或疑似服用了兴奋剂的运动员,进行了ABP检测,能更好的发现运动员违规使用兴奋剂的行为。2014年WADA推出了类固醇生物护照,所有接受兴奋剂检车的运动员都将会拥有属于其个人的类固醇档案,运动员相关生理指标会受到反兴奋剂组织的监控。这大大增强了ABPP对运动员的生理指标的监控功能,对兴奋剂检查提供情报导向的能力,以及对兴奋剂滥用的现状起到极大的震慑作用。2015年生效的WADC第2条对某些兴奋剂违纪行为做出了更为详细的解释,首先,明确了运动员生物护照可以作为认定使用禁用物质或禁用方法的证据;其次,明确了当B样本被分为两份,当第一份检测到禁用物质或者其代谢物或标记物,而第二份有能证实第一份的结果时,也足以认定在运动员样本中发现了禁用物质或者起代谢物或标记物。而且,在CAS(Court of Arbitration for Sport,简称CAS)在Caucchuoli案和De Boni案的处理中,虽然两个案件的判决理由都不一样,但是,都承认ABP是一种可靠的兴奋剂检测方法。2012年,WADA的指导文件中也指出:“ABP是一种可靠的间接地发现兴奋剂违纪的方法,它能经受住任何最高水平的法律和科学的挑战。”

(二)ABP对传统阳性检测方法进行了补充

兴奋剂的制造技术不断的发展,而传统上对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检测方法以尿检和血检为主,一种新的兴奋剂类别通常也都是在几年以后才有可能被列入禁用的物质或者方法,这就会导致某些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永远都不会被检测出来,且传统的言行检测方法检测的效率性和精确性亟待提高。发生的巴尔科丑闻也让国际反兴奋剂组织认识到了传统阳性检测的滞后性,巴尔科时间是证明了检测机器之观察到有关药物的程序组成问题,但是,如果稍微调整一些药物的组成序列就可能有兴奋剂的效果,但其仍然能逃过大多数设备的检测,其结果就是让许多运动员在表面上看起来是没有服用兴奋剂的。

运动员发现了药检标准的滞后,成功躲过了无数次药检,这不能体现出运动员的机智,这对其他参赛运动员来说是不公平的而且会导致整个体育竞技领域的混乱。因此,ABP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阳性检测的不足。ABP的出现改变了前面所出现的问题,它可以根据对生物指标的追踪就可以认定运动员有兴奋剂违禁的现象,从而不需要阳性检测的结果就能发现。而且,虽然ABP出现的时间不是特别长,但随着检测的数据的数量不断增多,ABP对兴奋剂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在逐年上升,在通过对运动员进行长时间的监控中,能够较为有效的降低运动员对生理指标波动的干扰和掩饰的作用。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案例证明了ABP是传统的阳性检测方式的很好补充手段,ABP作为一种间接兴奋剂检查的方式,与直接的阳性检测方式相辅相成,在未来的兴奋剂检测过程中缺一不可。在我国,为了提高兴奋剂检查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研究中心于2012年正式成立反兴奋剂中心生物护照评估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反兴奋剂、运动生物学和临床血液等领域的专家组成,专门负责对受检运动员相关指数变化的评估,并独立、客观反馈评估意见。

(三)ABP中的举证责任问题研究

USADA在阿姆斯特朗案中能成功指控了阿姆斯特朗在于其提供了充分的ABP调查证据和证人的指控,即只是提供了足够的证据就裁定某运动员有服用兴奋剂,而不是像传统一样单纯依据药检阳性来得出违规服用兴奋剂的结果。这与一般的兴奋剂违规的案件是非常不一样的,ABP规则下调查的案件具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其虽然和严格责任一样适用同样的举证责任,但是没有阳性的检测结果,没有过错推定,也没有运动员的反驳的推定。因此,在ABP下,举证责任并不在运动员,而是在提供ABO证据的反兴奋剂组织,在案件中,USADA作为调查的主体,其应当举证证明具体的案情并出事客观的证据来证明自己对运动员的指控。USADA在对自身调查获得的有关证据进行分析时,首先,USADA不需要去证明运动员的过错,因为,运动员的过错是推定的,而且,这其中也不用考虑运动员违规的种类;其次,运动员和其他被认为兴奋剂违规的人员举证的时候,应当根据“概率平衡”对证明标准进行衡量。

为了处罚ABP下未获得“护照”的运动员,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是:案件调查的实质是什么,有关证据的标准是怎样的。在一些典型案例中,仲裁中的举证责任是“完全满意(comfortable satisfaction)原则,即使只有有关被指控这是用兴奋剂的证据完全满意且足够构成处罚时才能对运动员进行处罚。在De Boni案中,运动员表示ABP的分析结果只能证明有兴奋剂违纪的可能性,它只是一种可能性的判断,作为证据它是薄弱的、不充分的,仅以分析结果作为证据是没有达到“完全满意”的。虽然受到了质疑,但是CAS还是裁定适用“完全满意”的原则并由CAS仲裁庭根据案件事实作出裁量;并且目前正在处理的一些案件中,反兴奋剂组织所提交的证据都已经达到规则所规定的证明标准;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在ABP的举证责任中,反兴奋剂机构只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去推定运动员有服用兴奋剂就能实现自身的证明责任。

二、ABP发展的反思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ABP更多的是在各体育组织在兴奋剂检验中使用,CAS与反兴奋机构及其兴奋剂研究专家组对于ABP是持一个赞赏和支持的态度;ABP的发展,也对那些企图服用兴奋剂的运动员产生震慑作用。但在分析这些案例的过程中,我们同样可以发现ABP的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ABP应该制定出更为合理的判断标准

ABP在各个反兴奋剂机构适用越来越多。澳大利亚反兴奋剂管理局(Australian Sport Anti—Doping Authority)在2012年引入ABP对该国运动员实施兴奋剂监控,国际网球联合会(Iternational Tennis Federation)也于2013年引入ABP系统。WADC作为反兴奋剂的权威指导。现阶段对于ABP的一种承认和认可,而没有真正完整的在里面逐条进行详细的规定,这样其实是对ABP发展不利的,我们要对ABP进行一个合理的发展,所以就要从制度层面上对其进行一个良好的规制,有了这样一个引导,ABP的发展才能更加合理稳定。

在CAS判定的一些关于ABP的案件中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CAS在进行裁决时,对于判定不同的ABP案件时,例如我们上面提到的案件Caucchioli和De Boni案件中,CAS所做出的判定理由是不同的,这样所表现出来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判定思路,这样就会让人产生一种歧义,怀疑案件判定的准确性。所以,如果我们有一个很好的标准做出来,给兴奋剂案件一个更为合理的裁判标准,这样我们就能保证裁决的一致性,既不会影响裁决机关或判定机关的公正判案,又有利于对司法程序资源的节约。

(二)保证ABP调查机制的透明度与公正性

ABP在适用过程中缺乏透明度这一点得到了多方诟病。反兴奋剂组织没有向公众公布ABP指标的正常范围以及正常变动的界限是什么,反兴奋剂组织给出的理由是为了防止运动员利用公开的信息来设计出对应的方法来规避,但是这个理由不能让所有人信服,首先,这将会导致整个ABP项目无法得到科学的监督和审查;其次,专家组是怎样得出结论,一个判定的标准和机制是怎样的;最后,专家组的每一位专家在参与ABP项目时都要签订一份保密协议,禁止他们对审查ABP的工作发表个人意见或者是进行公开的评论。笔者认为,这样明目张胆的不接受外界的监督和专家的质询,这项技术如何得到发展。虽然他们给出的数据说ABP的误差率在千分之一以下,但是,这只是内部给出的误差率,对于外界来说,这个误差率是不确定的也是不能让人信服的,而且,我们对于兴奋剂的使用是零容忍的,一旦失误,对世界体育事业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ABP的公正性也是受到外界质疑的,专家组审查数据时是缺乏清楚的标准指导。根据UCI的一位专家介绍,专家组的成员都有权利选择他审查哪一部分的数据,这样的审查完全是主观的而非客观的,那么对专家组判断所产生的错误率就是无法确定的。而且,有案例就表明ABP得出的数据是会受到如高原训练、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动,这样得出的结论是不能让人信服的。因此,即是现在兴奋剂药检中尿检和血检存在一定滞后性,但是这种阳性检测方法还是适用最多的。许多运动员的医生也认为,在ABP问题上还有许多不确定的问题,这一项目的推广还需慎重,关于指标的变动还有许多争议。还有人甚至认为ABP模型的基础本身就是错误、过于简单的甚至具有误导性的,运动员信息的采集又是不全面的,基于此作出的对运动员的怀疑指控是缺乏合理基础的。

(三)对ABP的情报导向作用与数据分析能力

在进行ABP检测时,反兴奋剂组织要重视对运动员行踪信息的跟踪,科学的去规划血液生物护照的检查计划,尽量对运动员进行长期的检查监控;而且,对于ABP的数据来源,理论上血液样本从采集、储存运输、分析及仪器的质量控制各个环节均有严格的要求,但实际情况并不是所有的测试均符合要求,如时间、温度等。例如,像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疾病等因素会影响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动,从而会对ABP的指数产生影响,这样就会对运动员产生服用兴奋剂的嫌疑。如果运动员要进行抗辩,则要对自己进行高原训练或者疾病等原因进行举证,而且拿出的证据都能与生理指标各项变化结果相对应,拿出充分的证据去让反兴奋剂机构排除自身的嫌疑。如果就能行了长时间的检查监控,形成一个长期的情报信息追踪,就可以解释所怀疑的一切了,而就不需要多费那么多时间,人力,物力了,如果长期这样则会导致体育界对ABP检测的反感。这一点对我国是深有感触,我国已经在许多项目中采用了高原训练的方法,高原训练的效果也是十分明显,比如伦敦奥运会的游泳冠军叶诗文在回应对她的兴奋剂质疑时就认为自己之所以创造出神奇的成绩主要得益于高原训练。

ABP项目要合理分配内/外生物护照的检查数量,科学合理的去搭配生物护照检查和直接兴奋剂检查,加大对“用药高危期”的检查力度,尽量去节省成本,ABP的高成本也是遭到了很多人诟病,提高检查的效率;对于所收集来的数据要加强管理和分析,要多听取专家及外界的建议;各国之间的反兴奋剂机构要加强交流与联系,这样能更好的找出ABP各项数据的变化规律,从而能更好的对ABP的判定标准进行合理的改进,利用生物护照档案的数据,对其进行数据变化提示的信息制定更为合理完善的检查计划,这样才能使ABP的检查更具有针对性,对兴奋剂检查的质量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

三、对我国发展ABP的启示

使用了一些难以被现在的阳性检测技术检测兴奋剂的运动员,他们也许会暂时的逃脱反兴奋剂组织和相关体育部门的触犯,但是,生物科学检测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ABP作为对现有的反兴奋剂阳性检测方法的一种补充,在世界反兴奋剂的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价值,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ABP作为一种兴奋剂检测方式,有许多传统阳性检测方法没有的优势,其能更好的将一些传统阳性检测方法不能检测到的服用兴奋剂的运动员揪出,但是,ABP还是在技术和透明度等方面存在诸多缺陷,而且,ABP的检测准确率还要得到进一步提升,其判定的标准还是会收到外界和内部诸多因素的影响。

其次,因为ABP近几年才慢慢发展起来,因此技术层面还没有达到很高的标准,所以,在进行检测时所花费的时间和费用就会更加高昂,但对于竞技体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兴奋检测的效率提高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就需要ABP在发展中可以去学习其他一些对自身发展有利的方法来提升自己,例如与运动员性能剖析法相结合。

最后,运动员作为ABP里被检测的对象也要注意自身权益的维护,要对自己的生物标记数据有所掌控,掌握证据积极的面对那些莫须有的指控,不要让自己背负服用兴奋剂违规的运动员的名声,而成为运动史上一道不美丽的风景,因为一旦被认定为兴奋剂服用者,那么运动员得到的不仅仅是经济和名誉上的损失,多有可能会丧失依靠体育技术谋生的手段。

在分析的过程中,使用率和案件处理之间的差异可见我们在反兴奋剂的斗争是任重道远的,但我对ABP的发展是持一个积极的态度,即是兴奋剂适用“魔高一尺”,但是反兴奋剂工作我们要“道高一丈”。希望生物护照也能在以后体育竞技的反兴奋剂检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让那些怀有侥幸心理去躲避阳性检测的运动员以强力的震慑,将体育比赛违规用药的不正之风扭转过来,让体育竞技真正成为一个公平公正平等的舞台。

猜你喜欢

兴奋剂护照证据
我国兴奋剂刑事案件司法解释之评价研究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使命所向与危机消解
如果护照快过期,如何保住有效签证?各国规定有不同
对于家庭暴力应当如何搜集证据
2016全球护照排行榜
护照力
手上的证据
手上的证据
“证据”:就在深深的水底下——《今生今世的证据》“读不懂”反思
反兴奋剂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