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新词“X鸭”的社会语言学动因论析

2019-03-27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13期
关键词:模因新词流行语

(浙江财经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00)

一、引言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联系,并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1]在网络迅速发展的新时代,网络流行词也日益活跃在人们眼前,以独特的方式传播着。

如今微信朋友圈、微博、广告、以及日常交流中随处可见“X鸭”的身影。《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对“鸭”的解释是“鸟类的一科,嘴扁腿短,趾间有蹼,善游泳,不能高飞:鸭子。鸭蛋。”如今我们了解“鸭”的本义是家畜,其网络语气词的应用较多,多表现为对请求的应答、问候及感叹,如“你好鸭”“好鸭”“好棒鸭”“今天也要加油鸭”“冲鸭”。

前人对近期出现的语气词“鸭”研究甚少,钟兆华(1977)《语气助词“呀”的形成及其历史渊源》一文从音韵学角度研究了“呀”字读音的历史音变过程。翟燕(2011)《近代汉语后期语气词啊与呀、哇、哪的关系》一文从语音变体角度,阐述“呀”“哇”“哪”成为“啊”语音变体的过程。前人大多数都是从音韵学角度来分析各类语气词,并没有从社会语言学的动因方面来分析新词“X鸭”。那么新词“X鸭”是怎样产生的?它具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它是如何被使用的?使用者的心理和社会依据是什么?新词“X鸭”为何会受到使用者的欢迎?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探究与思考。

二、网络新词X鸭”的构词特征

“X鸭”是一个词语模,一些常用词可以填充进这一格式中,构成新词。其中“X”是模槽,“鸭”是模标,如“好鸭”“冲鸭”。通过词语的填充,衍生出了许多网络流行语,除了我们提到的“冲鸭”外,常见的还有“我的马(妈)鸭(呀)”“你是条鲨(傻)鱼”“你是个狗鸡(狗子)吧”“河蟹(和谐)”“鸭梨(压力)”“蒜(算)你狠”等等。网络不断通过谐音转换来创造新的流行词汇,“X鸭”的固定格式加上其他词汇构成不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下产生奇妙效果。

三、网络新词“X鸭”的来源

网络新词“X鸭”一词最早出现在2018年一组名为“今天也要加油鸭”的表情包里,其来源是,包括“今天也要加油鸭”“今天不想加班鸭”“冲鸭”“好鸭”“等等我鸭”。基于既有的鸭子的经典卡通形象——唐老鸭。以此为契机,衍生了各种“X鸭”的网络流行语,如:

“好鸭、冲鸭、加油鸭……这些戏精唐老鸭你手机里都有吗?”(文匯网2018.11)

“FGS伦敦赛赛程,于16日18:30正式开赛,4支中国战队加油冲鸭。”(东方新闻2019.4.16)

“竞争中性打开一扇窗,小巨人要加油鸭。”(中国经济网2019.4.13)

“冲鸭!MVP!郭少末节7中7轰32分,遇强更强还有谁不服。”(网易体育2019.1.22)

“迎新春长跑——夷陵,冲鸭!”(中国夷陵网2018.12.29)

网络流行语同样经历新词的产生与旧词的消亡这一过程,而如今流行的网络词汇也是今网络用语不断推陈出新的产物,创造者想要打破普通话用语的固有机制,从而从各方面创造幽默诙谐又形象生动的网络新词来标新立异。[2]

四、网络新词“X鸭”走红原因

(一)表达更为生动形象

语气词所代表的是一种非概念性质的感情意义。作为网络流行语的“X鸭”,是语气词“呀”的一种谐音转换,带有可爱、卖萌的语气。这个网络流行语完整的说法为“今天也要加油鸭”,多用作鼓励、打气、加油。利用“鸭”与“呀”的谐音转换,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唐老鸭的干劲,也体现出使用者对生活的情感与态度。利用表情包将网民的生活态度转化为图片,在相互交流中又进一步转化为文字,将动物人格化后丰富语言表达机制,使交流更为形象,使语言表达更为可爱与活泼。

并且普通话中的语气词“呀”是轻而短促的声调,网络新词“X鸭”中的鸭声调是阴平55声,在运用“好鸭”“加油鸭”“冲鸭”等词语时,大多数的声调是沿用“鸭”的传统声调阴平调55,在口语表达时,说话者会延长“鸭”的读音,来表示人们欣喜接受的应答,或者表示对生活积极期待的情感态度。

(二)拉近交流者的距离

社会保持其激烈竞争的特性,大多数民众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大。而此时网络流行语以及流行段子以其自身幽默诙谐的特点迎合了当代民众的需求。在非面对面交流的网络中使用“X鸭”类新词,使得交流忽略性别、年龄、阶层等因素,是民众排解自身生活压力的方式。如交流双方在应答时,利用“好鸭”一词,使得回答话语更具有亲切的感情色彩,相对于普通话应答语“好呀”一词更能够拉近交流者之间的距离,降低双方的陌生感。“X鸭”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显示其独特功能,使交流双方减少相互的防备心,便于交流愉快进行。

(三)减少人们压力,并带来慰藉

网络用语“撸猫”“撸狗”曾经风靡一时,如今网络新“X鸭”的出现使得“撸鸭”成为现在网民生活新型风向标。在社交媒体的风靡下,民众对动物情感想象转化为了人类对生活情感的直接抒发。而且这种动物化词语的选择具有一致性,网络流行语的选择与动物本身表现出的固有形象相匹配。普通话词汇“鸭”给民众一贯的形象是呆傻、憨厚,走路摇晃具有自我特色的一种生物。而当动物所表现出的某些面部表情正好契合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所呈现的表情或情绪状态时,动物就会成为流行语社交网络的绝佳素材。在“X鸭”的来源表情包迪士尼的“唐老鸭”中,其面部表情依靠上下二唇不能合并的嘴巴,微露的舌头,身体中肥圆的肚子和屁股,以及利用短小的手臂做出的滑稽动作来表现出一个又一个神色各异的鸭子,从而成为网络新词“X鸭”表情包的来源。其更多地增强了这种与动物本体的脱离而形成一些更加人格化的新想象,削弱了动物本身的野性与特征,增加了人类赋予的温顺可爱性,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削减人们的心理负担,给人们带来慰藉,并在陌生化的社会中有效地治愈人们的心理创伤。[3]

五、网络新词“X鸭”的社会和心理依据

社会和个人的因素都成为了语气词“鸭”发展的动力,大数据时代中社交媒介的广泛运用,使网络词汇大范围传播,个体在运用网络词汇时注入了自身独特理解,并且其个人从众心理促使词汇传播时趋于相同。

(一)社交媒介的广泛运用

各类流行的网络词汇短时间内在各类社交网站中深入而广泛的传播,究其根本是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媒介手段广泛地被民众运用。互联网时代中的流行语是网络中流量效应的产物,各类社交软件如微信、微博的发展,推进网络新词“X鸭”的迅猛传播。“X鸭”的走红与网络媒体的推波助澜密切相关。百度搜索“加油鸭”,可得11,900,000个搜索结果(截止2019年5月)。百度搜索“冲鸭”,可得16,300,0006个搜索结果。

Dawkins(1976)认为,“如同基因库中繁殖的基因,借助精子或卵子,由一个生物体跳到另一个生物体来复制、传播,模因库中的模因,也像基因那样从一个宿主的大脑传到另一个宿主的大脑来复制、传播。”当语言信息适应语境,符合社会的语用需求和情感表达,借助媒介传播,成为众所周知的流行语,即是强势语言模因。媒介和载体日益增多,使得已经存在于人们记忆中的模因因子,在社会实践和网络中又得以复制、传播,产生新的语言模因。[4]“X鸭”模因通过同化、记忆、表达这一系列的解码,“X鸭”的表征方式也被宿主掌握并符合宿主自身的认知方式、心理和文化需求。于是通过媒介,不断复制模因“X鸭”,继而传给下一个宿主,这个过程周而复始,成就新的模因域,使这一格式的复制传播性极广,流传性极强。

(二)从众心理促使言语趋同

言语趋同指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交际一方改变自己原有的言语习惯或语体,以更接近说话对象的言语或语体。一般来说,言语趋同追求的是获得对方的赞同、接受、喜欢或好感。(Giles 1988)言语趋同是改变说话人身份的标志,体现了说话人与受话人身份的相似。在说话人使用的不同的言语适应策略中,言语趋同使用频率最高,也是研究最多的一种交际策略。在社会发展中,流行语“X鸭”也是基于使用者的社会认同心理从而使得言语趋同。使用者不想因言语不一致而受到排斥以及孤立,希望得到认同,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同侪压力”。

在网络社会,用户高度保持网络价值观与网络使用观一致,网络使用者往往以群体自居,这个群体所表现出的心理与行为机制大多方向一致。当个体用户想要融入网络社交群体时,容易产生与群体趋向一致的价值选择。[5]在使用网络语气词“鸭”时,使用者下意识的运用前沿网络话语体来和“非前沿者”进行区别,从而在意识形态中将自己划入大多数者。[6]当面对面交流或共享某个话题时,使用前沿网络新词“X鸭”,会使对话者都处于一个网络情感共同体,并赋予二者瞬时的共享情感,将对话二者置身于一个网络集体中,给予二者网络集体归属感。在情感层面上,满足了网络用户的心理情感需求。并且青少年群体的求新、求异心理也客观加速了“X鸭”的走红。“X鸭”不断发展反映了网民交流中相对应的社会心理需求,契合了人们对娱乐、幽默和从众的心理需要。[7]

(三)与时代精神相契合

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必定契合时代精神,网络词语还包含各类的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在各类常用词填充“X鸭”词语模时,如“今天也要加油鸭”“好鸭”“冲鸭”“努力鸭”,反应的是人们“积极向上,勤奋踏实,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这种积极的人生观是与当前社会倡导的健康向上、发奋图强的时代精神相互契合。

六、结语

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网络新词的产生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以及人们心理的不断变化。语言也是思想的载体,社会反映出的新的文化气息凝结在语言中。网络新词“X鸭”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并反映出在生活压力逐渐增大的时代,人们需要这样生动活泼的词语来给予生活的慰藉及动力。网络新词“X鸭”的运用得益于社交媒体的高效传播,在使用过程中拉近了人们的距离,降低了陌生感,是使用者一种自我防范与保护的潜在机制,是个人加入社会文化群体的方式,并受社会认同心理的制约与支配。因此网络新词“X鸭”受到众多网友的喜爱,在网络媒介的作用下迅速流传扩大。

猜你喜欢

模因新词流行语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大学流行语考察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微群新词》选刊之十四
巧借 流行语
Research on Micro-blog New Word Recognition Based on SVM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小议网络新词“周边”
基于象似性的语言模因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