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陌生人
——慧眼》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分析
2019-03-27胡雪丽
胡雪丽
(阜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999感冒灵《谢谢你陌生人——慧眼》(以下简称《慧眼》)系惠州文明网特别策划——“文明惠州”系列宣传片。该系列宣传片由9个网剧组成,汇集了打拐、回家、亲情、母爱等老百姓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从日常生活小事着手,将看似平凡的人性无限放大,传达了美好与希望等主题。在接受者大呼“扎心”的同时,更诠释了999感冒灵“暖心”的品牌文化。以“打拐”为主题的《慧眼》,初上线的短短两天时间内,点击率破万,受到人们极大关注,被评为“2018年度最感人短片”,成为新媒体网剧的代言,体现出公益广告与商业宣传的完美结合,为“全民打拐”敲响警钟。
《慧眼》借助简短的人物对话建构语篇,运用大量人称指示语推动叙述,引领接受者理解表层、深层人物关系,探寻人物心理活动,同时揭示社会丑恶现象,实现言语行为的语用学功能,为语言介入社会生活做出有益尝试。
1 《慧眼》人称指示语的语篇表现形式
“人称指示语就是言语交际中以说话人为基础的,用以表示说话人、听话人或第三者的词语或结构。”[1]32-33说话人在交流过程中,要根据双方情况对人称指示语作相应变换,这是保证交际顺利进行的前提。
人称指示语包括第一人称指示语(指说话人),第二人称指示语(指听话人)和第三人称指示语(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外的第三者)。人称指示语典型表现形式是人称代词,如“我/俺”“你”“他/她/它”“咱们/大家”等。人称指示语富有特色的表现形式是专有名词、普通名词、描述性名词短语等,这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陈治安、彭宣维将人称指示语的表现形式分为直接体现形式、隐喻体现形式和变异体现形式,其中,隐喻体现形式突出人称指示语的曲指所指,即所指在话语平面选择表达的曲折性特点[2]。此观点启发我们锁定观察《慧眼》具有指示功能特色表现形式的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功能。
通过对文本进行穷尽式检索,发现《慧眼》中具有特色表现形式的人称指示语——普通名词和描述性名词短语,共出现15处,其中指代第一人称的有2处,指代第二人称的有7处,指代第三人称的有6处,下面一一论述。
1.1 普通名词指代第一人称
《慧眼》用普通名词指代第一人称出现2次,“老子”一词承担指称重任。
小伙子:饿了?老子(我)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还从来没见过娃啥时候饿都晓不得的父母。哎,你们怎么做父母的?
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表第一人称的自称多是谦称,如古代帝王自称“寡人”表示自己是少德之人,官员自称“下官”,读书人则自称“小生”。《慧眼》中2次出现的“老子”均是宣传片主角小伙子的自称,违背谦称的礼仪准则,也违背交际应该遵循的礼貌原则,在此反常运用普通名词指代第一人称的状况,会引导接受者产生小伙子飞扬跋扈的印象。在叙述结构上,为将来的“打拐英雄”反转出场做出铺垫。
1.2 普通名词指代第二人称
《慧眼》用普通名词指代第二人称的情况出现7次,“宝宝”“警察同志”分别承担指称重任。
a.母亲:来来来,喝奶了,不哭了不哭了,好不好啊宝宝(你)。
b.老人:哎,警察同志(你),他是个
坏人,他要别人的钱还要打人,抓他抓他!
第二人称指对方的指称名词与谦称恰恰相反,多是尊称。如称帝王为“万岁”“天子”,官员为“大人”,读书人为“君子”“先生”,对方的女儿则是“令爱”“千金”。宣传片中“母亲”用“宝宝”指称幼儿是一种常见现象,表达了一种喜爱、亲昵之感。老人用“警察同志”称呼,也体现出群众对司法、公安机关工作人员的尊敬之情。在此正常运用普通名词指代第二人称的状况,成功引导接受者产生同情母亲、认可老人做法的心理。在叙述结构上,为后来的“人贩子”反转出场埋下伏笔。
1.3 普通名词和描述性名词短语指代第三人称
《慧眼》用普通名词指代第三人称的情况出现6次,“我们家孩子”“孩子”分别承担指称功能。
a.母亲:算了算了,大哥,确实不好意思,我们家孩子(他)是饿了,他平时没这么哭的,对不起啊!
b.父亲:我老婆呀,奶水特别少,你说给孩子(他)冲奶粉呢,他又不爱喝,对不起啊。
说话人向听话人指称第三者,一般参照说话人、听话人与第三者之间的关系或者直接使用第三者的名称进行指称。宣传片中“母亲”向听话人指称孩子时,用“我们家”作修饰语,组成描述性名词短语“我们家孩子”,特意强调与孩子的关系,增强自己表达的信服性和说服力。“父亲”以俗称直接称呼,显得客观、冷静,似乎与“父亲”的角色不相配,在细节之处流露出“人贩子”特色。
《慧眼》人称指示语的表现形式丰富,除了最典型的代词用于指称功能外,更呈现为普通名词和描述性名词短语承担人称指示功能的语用现象,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才能确定具体所指和语义。
2 《慧眼》人称指示语人称视点转换形式
冉永平提出,语用视点就是一种“语用站位”(pragmaticstance),指说话人站在什么角度说话,是以说话人的位置为参照物。言语交际,尤其是会话、访谈等口语互动,不仅是语言形式及策略的多向选择,还必然涉及说话人的“站位”问题,也即存在说话人的视角选择,或“视点”[3]。以某个人称为参照点,根据人物之间的关系对另一人称进行指称的就是人称视点。《慧眼》中人称视点的转变有两种形式。
2.1 “人称代词+称谓语”引导人称视点的转换
“人称代词+称谓语”组成名词短语形式,表示人称视点的转换,帮助语境语义的产生与理解。还可以细分为三种下位类型:第一人称+称谓语,第二人称+称谓语,第三人称+称谓语。这些类型在《慧眼》中皆有呈现。
2.1.1 “第一人称+称谓语”引导人称视点的转换
指称可表示为“我/俺+称谓语”等形式,以说话人本身为参照物对第三人称进行指称,实现人称视点的转换。例如,当“父亲”面对老人“冲点奶粉喂小孩”的善意提醒时,回答道:
父亲:我老婆呀,奶水特别少,你说给孩子冲奶粉呢,他又不爱喝,对不起啊。
宣传片中父亲使用“我老婆”这种第一人称(我)+称谓语(老婆)的格式,以第一人称为视点指称与自己有关系的第三者——“老婆”,强化老婆与自己是一家人,人称视点的转变引导人称身份的转变。
2.1.2 “第二人称+称谓语”引导人称视点的转换
指称可表示为“你/你们+称谓语”等形式,以听话人为参照物对第三人称进行指称,实现人称视点的转换。例如,当小伙子与孩子父母发生冲突时,小伙子质问这对夫妻:
小伙子:知道什么叫精神损失费不?吵到我瞌睡了,是不是你的娃?是你的娃就赔钱!
“你的娃”以第二人称(你)+称谓语(娃)的格式,突出小伙子以第二人称为视点,根据听话人与第三者之间的亲子关系对第三者——“娃”进行指称,强化“娃”隶属于这对夫妻,人称视点的转变引导人称身份的转变,强调他们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责任应该理赔的合理性。
2.1.3 “第三人称+称谓语”引导人称视点的转换
指称可表示为“他/她/他们/她们/专名+称谓语”等形式,以第三者为参照物对其他的第三者进行指称,实现人称视点的转换。例如,当最后孩子成功被解救,警察做完笔录后对小伙子说道:
警察:好的,谢了小伙子,我代表小孩的父母感谢你。
“小孩的父母”以第三人称(小孩)+称谓语(父母)的格式,点明警察以第三人称为视点对场景外的人物——“小孩的父母”进行指称,因第一人称“我”的强势介入,接受者关注重点转移到警察身上,人称视点引导人称身份的转变,突出“警民一家亲”的职业操守与情感。
2.2 说话人与听话人身份转变引导人称视点的转换
说话人和听话人在交际过程中不断产生话轮,每一个话轮都以说话人为基点展开,听话人想正确理解话语,必须准确把握人称指示语语义。随着话轮的推进,说话人与听话人身份会发生变化,体现话语交流、反馈双向特质和不同的人称指示语。因为说话人与听话人身份的转变,不同的指示语可以用来指称同一个人。
在《慧眼》中,当小伙子和父亲为孩子的哭闹发生争执时,父亲和小伙子因说话人身份的转变带动了人称视点的转换。
父亲:你抓着我老婆手干什么,你松开!
小伙子:抓着你老婆干什么?赔钱!
对第三者的指称,可以用“他/她”“他们/她们”直接指称,也可以用“人称代词+称谓语”组成名词短语形式的方式指称。上例从“我老婆”到“你老婆”皆指称宣传片中“母亲”,称谓语“老婆”没变,人称代词由“我”转变为“你”,体现了“父亲说——小伙子听”“父亲听——小伙子说”的说话人和听话人身份的转变,同时带动了人称视角的转变,出现相异人称指示语指称同一指称对象的情形,更利于揭示说话人、听话人、第三者之间的身份、地位、社会关系、心理距离等复杂的语境背景。
3 《慧眼》人称指示语参与语境构建
语境即言语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在很多情况下,语境可以按照言语表达者的意图来构建和设计。人称指示语具有很强语境依赖性,参与建构语篇,建立为听话人考虑、以听话人利益最大化为中心的语境。《慧眼》人称指示语构建语境途径主要有两种手段。
3.1 指称时尽可能包括听话人
说话人在与听话人的交流过程中,为显示亲密关系,会通过包含听话人的人称指示语将听话人带入相同情景语境,如:
母亲:你看,宝宝一直哭,要不我们就先下车吧。麻烦您前面停一下,我们下车。宝宝,我们下车了。
第一人称指示语的复数形式“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有两种用法:一种是包括听话人,另一种是不包括听话人。如例中的前一个“我们下车”不包括听话人司机和乘客,后一个“我们下车”则包括听话人宝宝。使用“我们”指称包括听话人时,会很容易促使听话人自觉或不自觉进入到情景语境中,其他人也会随之认同说话人和听话人的交流,使自己与他们处于相同语境。指称时尽可能包括听话人参与文本的语境建构,利于营造出话语参与者皆参与其中的状态,生成语境和谐、语义理解度高的交际效果。
3.2 指称时尽可能考虑听话人的感受
为使交际顺利进行,说话人在营造和谐语境目的驱使下,需要尽可能的考虑听话人的感受,如:
老人:哎呀,我说大兄弟,话不能这么说,这个奶娃娃他饿了,怎么会跟爹妈说,是吧?我说你这个小伙子也是,冲点奶粉喂小孩,是吧。你看,把大家都吵醒了。
宣传片中,面对看似无理取闹的小伙子、满腹委屈的父亲,老人以长辈的姿态进行劝解,分别对他们指称为“大兄弟”“小伙子”,充分考虑到两位听话人的感受,表现出长者的慈爱之情,同时采用的平级称谓,能够拉近参与者的心理距离,从而构建良好交际语境。
日常交际中的指示现象复杂多变,如何使用人称指示语参与构建融洽语境,确保说话人和听话人交际顺利进行,创造和谐的交流氛围,是学界尚需关注的问题。希望我们的分析能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研究者探索人称指示语参与构建语境功能以及该功能的衍生特点,实现追求良好交际效果的交际意图。
4 《慧眼》人称指示语的语用效果
《慧眼》丰富的人称指示语的呈现及其引导人称视点的转换、参与语境建构等功能,可以印证正确运用人称指示语可以起到良好语用效果的观点。
《慧眼》人称指示语的选择与使用主要生成3种语用效果。
4.1 表亲密,拉近心理距离
人贩子为了凸显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在对孩子的指称上花费了不少心思。如:
a.母亲:宝宝,不哭不哭,宝宝不哭。
b.母亲:我们家孩子是饿了。
“宝宝”是父母对幼儿的常见称呼,“我们家”则体现了拥有感,这两种指称拉近了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表达了对幼儿的喜爱之情,引导乘客等其他参与者产生“孩子是他们自己亲生的”想法,更具有欺骗性。
4.2 表威胁,传达震慑意味
小伙子和人贩子“父亲”矛盾升级,由言语冲突发展成肢体冲突,在不明真相的乘客协助下,这对人贩子夫妇急于离开大巴,小伙子威胁道:
小伙子:我跟你们说,都听着,哪个敢动,老子今天要弄人了!坐着!
使用“老子”自称,语言形式展示出蛮横无理意味,但对将人贩子和其他乘客都留在车上强烈表达出威胁态度,行使了言语的震慑力度,为等待警察到来查明真相赢得时间。
4.3 表拉拢,暗示讨好心理
当其他乘客提议报警时,女人贩子“母亲”开始着急了,她慌忙说:
不用!他不是就想要钱吗,我……我还有两百来块钱我都给你,大哥。
女人贩子为了尽快脱身,在这种情况下对小伙子尊称为“大哥”,指称由“他”到“你”,由对立到一致,拉拢、讨好的意味不言而喻,促使话语缓和地生成。人称指示语的语用效果还有强化、分裂人物关系等语用效果,需结合具体语篇和语境详细分析、归纳。
结语
我们以新媒体网剧《慧眼》为分析对象,通过对有特色的普通名词和描述性名词短语这类人称指示语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认为人称指示语可以引导人称视点转换、参与语境建构,具有表亲密,拉近心理距离;表威胁,传达震慑意味;表拉拢,暗示讨好心理等语用功能。尽力还原立体的人物对话,探索人称指示语表层揭示人物关系的同时,更能从心理、社会伦理、交际企图等方面深层次理解人物关系的功能,扩展人称指示语语篇功能研究。在丰富人称指示语理论的同时,尝试换一种角度解读“2018最感人短片”之所以感人的语言设计魅力,在起伏跌宕的语言交锋和人称指示语的变换中,激发人们“打拐”的决心,最大限度实现《慧眼》的社会意义。